“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我选择了留在我的岁月。”

说到基金经理,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财富君一样,无形之中都会想到,《大时代》里的这句经典台词。

而从今年,尤其是近期来看,基金经理这个群体,离任大潮再度来袭,其中不乏姜峰、董山青等资深老将,最近一个月时间,更是有超过160名基金经理离任。

啥情况?大洗牌来了?

(1)离任

离任公告,不期而至。

确实没有想到,基金经理的离任公告,一个一个接踵而至,而且很多还是“清仓式离任”。

6月4日,建信基金发布公告显示,旗下知名基金经理姜锋离任,一口气卸任6只在管基金,原因是“个人申请离职”,且已在中基协办理注销手续。

同一天,泰信基金也发布公告,旗下基金经理董山青因“个人原因”,不再管理泰信互联网+、泰信智选成长基金。算上此前5月29日卸任的两只基金,董山青在泰信基金管理的基金清零。

此外,中信保诚基金邢恭海、大成基金吴翰也有类似公告发布。与此同时,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在管基金,就在近期发布增聘基金经理公告,而这往往也被认为是离职的前兆。

中邮基金公告,因业务发展需要,基金经理国晓雯卸任中邮稳健添利、中邮新思路两只基金,目前在管基金还剩4只。据悉,国晓雯已确认要离职,近期的卸任也正是为此做准备。

而在5月31日,招商基金贾成东在管的5只基金纷纷公告增聘。媒体消息称,贾成东此前就有离职意向,本次增聘大概率是为离职铺垫。

一时之间,目不暇接。

(2)老将

相比以往,财富君发现,这一波离任大潮中,最不同的一点是,其中不乏多位从业超过10年的基金老将,也在今年选择了出走。

资料显示,姜锋大学毕业后加入建信基金,至今已经工作接近17年,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也将近13年,是一名行业少有的“双十老将”。

而从业绩来看,就以他管理的建信健康民生基金为例,在2022年跻身从业超过十年、年化回报率10%以上的“双十”基金经理行列。

同样,董山青在泰信基金工作超过了12年,2024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为12.81亿元,占泰信基金权益总规模的1/4。2023年,董山青管理的泰信行业精选基金凭借重仓AI、传媒等板块,取得了35.20%的收益率,位居全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前十。

此外,贾成东的基金经理经理从业年限接近10年,而且证券从业经历达到了16年,并于2020年管理规模一度达180亿元。而国晓雯的基金经理任职年限也已超过7年。

(3)洗牌?


更为醒目的一点,就从今年来看,尤其是最近一个月,基金经理离任数量不是少数,更是创下最近几年的同期新高。

来自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就在最近一个月时间,已有383只产品(分类单独计算)公告基金经理变更,离任的基金经理数量超过160人,为近三年来同期最高值。

而从过去两年的数据来看,2023年同期增加约20%,较2022年同期增约70%,这一数据同期涨幅非常明显。

很多人纳闷,基金经理阵营,这是要大洗牌了吗?

财富君统计来看,就从整个行业来看,截至6月6日,来自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674人,这样来看,离任基金经理人数占比也才5%左右。

单从数据占比来看,说大洗牌有点夸张,但考虑到不乏从业超过10年的老将,他们撂挑子的举动还是值得关注。

(4)四大原因

究其原因,财富君认为,结合当前的大环境,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压力太大。就在过去这几年,尽管今年前5个月,权益类基金超过七成正收益,但考虑到过去两年的重挫,大多数基金还是处于亏损的境地,这让众多基民非常不满,其专业性和投资能力备受质疑;

其次,去明星化。对于这一点,从去年开始,市场已经明显感觉到,“明星基金经理”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甚至不被监管部门倡导,这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来说,无形之中也会受到较多限制和束缚;

再次,行业降薪。随着公募基金降低费率、降低佣金后,行业降薪也在同时推进,并已在多个公司得到落实,有消息显示,有大型基金公司的限薪方案中,基金经理的年限上限是60-80万元,这对于很多资深基金经理来说落差不小;

最后,指数基金大扩容。相比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来说,基金公司这两年的发展重点,就在于被动管理型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方面,包括ETF基金的大扩容,也会间接降低对于基金经理尤其是资深基金经理的依赖。

好吧,最后还是用《大时代》的一句经典台词结尾:“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尊重。”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