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公子

编 | 周星星


从今年一季度的整体表现看,面对仍待复苏的消费信贷需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金融科技企业的应对策略相当有共性:主动控制信贷规模增速,加速优化业务及客群结构,力求用更好的资产质量提升周期抵御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当整个消费信贷市场迈向需求尚待复苏、息差缩窄、监管趋严的“新常态”,金融科技企业也不得不重新思考业务规模与资产质量的“再平衡”


(一)

“主动”控制规模增速


受需求不足影响,今年一季度信用卡、持牌消金的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金融科技公司也不例外。从已披露一季度业绩的金融科技企业看,虽然营收、利润表现较为平稳,有部分甚至“稳中有进”,但新增贷款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比如,奇富科技$奇富科技-S(HK|03660)$今年一季度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为992.37亿元,同比减少9.3%;乐信今年一季度平台促成借款金额为588亿元,同比减少4.76%;小赢科技今年一季度促成和发放贷款总额为215.05亿元,同比减少10.72%。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大家“主动”控制新增贷款规模的结果,旨在优化资产质量,聚焦优质客群。虽然从单季度来看,由于新增贷款减少可能导致“分母”变小,使得逾期率在短期内有所上升,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优化业务结构,把握风险。

不约而同地,奇富科技、小赢科技$小赢科技(NYSE|XYF)$都在财报中提到了这一点。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小赢科技31-60天和91-180天未偿贷款的拖欠率分别为1.61%和4.37%,相较去年的1.05%和2.4%均有所上升,主要是受一季度新增贷款余额下降所致,即“分母”总贷款余额的增速也随之变小了。

奇富科技也在业绩说明会中明确提到,“一季度首要任务是要提高资产质量”,为应对“逆风”环境,进一步收紧了信贷标准,精简了业务结构。虽然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从单季度看会影响整体贷款余额的逾期率有所上升,但奇富科技预计,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的最终不良(vintage loss)将环比下降约15%。

乐信也在业绩说明会中提到,为有效减少高风险资产的增加,新的风险管理措施已经在一季度全面实施:一方面,对新用户一开始会给予较低的信用额度,但随着对客户的了解程度加深,将逐步提高额度;另一方面,通过更灵活的定价机制保持对优质客群的吸引力。虽然,单季看逾期有所上升,但预计下半年整体风险表现将逐步好转。

显然,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普遍有所下降的背后,是头部企业感知市场变化后的“主动”控制策略,比起以往的“高增速”,行业对资产端的把控已纷纷转向“高质量”。

整体上看,虽然新增规模普遍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小赢科技、还是奇富科技、乐信,在一季度的总营收均有所增长,其中小赢科技、奇富科技的净利润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


(二)

“加速”调整业务结构


除了采用更慎重的经营策略,主动控制规模增速,头部金融科技为实现“资产质量”“业务效率”的再平衡,还集中释放了另一个共同信号:加速调整业务结构。

比如,一直强调提升轻资产模式业务占比的奇富科技,其CEO吴海生已在一季度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已不再设定一个轻重(占比)的特定目标,而是把目标重新定义为‘动态’业务结构能更好平衡风险和盈利”,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

截至一季度,奇富轻资产模式业务占比为61%,同比减少1.4%,但轻资本的平台服务收入(platform service capital-light)增至11亿元,同比去年的9.69亿元增13.52%,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轻资本业务贡献的下降。

业务结构调整步伐更为明显的是陆控$陆控(HK|06623)$。尤其是在去年开始,为节约成本及降低业务风险,陆控业务已朝着100%担保模式迈进,在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同比减少15.61%的情况下,陆控的担保收入占比依然达到13.3%,与去年同期的14.1%相比,差距并不大。与此同时,平安消金的业务比重快速上升。截至今年一季度,消费金融贷款在陆控新增贷款中的占比已达42%,而去年同期仅24%。

小赢科技的融资担保业务收入在今年一季度也有明显增加,为3290万元,主要是因为其融资担保子公司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发挥业务作用。侧面亦可窥见,小赢科技在近年来控制新增业务风险而采取的举措,如果剔除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产生的影响,其一季度的资产质量已开始企稳。

不难窥见,加速调整业务结构是近年来金融科技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共同策略,而这些策略的效能已有部分在今年一季度开始显现。虽然各家策略不同,共同的目标是在存量新周期下,取得业务效率和资产质量的“再平衡”

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海外业务的布局也已是众所周知的新业务结构,如信也科技在东南亚市场,乐信、嘉银科技在墨西哥市场的业务都在增长通道。


(三)

日益重视存量客群


如今,消费贷款的存量竞争有多“卷”呢?不仅能从信用卡和消费金融公司的系列促活、利率调降等举措有直观感受,从金融科技行业的系列举措亦可感受到:日益重视“复借率”存量客群业绩贡献占比提升。

昨日刚披露一季报的嘉银科技,国内市场的重复借款率已升至73%,较去年同期的67.8%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信也科技一季度来自重复借款人的交易量为393亿元,同比增长5.9%。

奇富科技截至今年一季度,来自重复借款人贡献的借款量(复贷量)占比高达91.5%,可以说是重复借款人贡献了绝大部分的业务量。

日益重视优质客群,尤其是存量优质客群,已是整个消费信贷行业的共识性策略,也是共同的挑战。

毫无疑问,在需求尚待复苏、息差缩窄、监管趋严的新常态下,未来整个消费信贷市场的存量竞争仍然激烈,规模与质量的“再平衡”,也已成为金融科技企业面对这一“新常态”的长期命题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