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传统的“呼死你”、无公章的“律师函”“催告函”、债务逾期,亲戚朋友被骚扰……当催收团队暴力催收问题层出不穷,行业良莠不齐,银行开始亲自下场招聘催收人才。

5月31日,三湘银行公告称,面向全国招聘5年及以上催收及相关行业管理或工作经验的高级催收管理人才和高级电催人才等。其中,对于高级催收管理类人才,则要求本科起步,负责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定期分析催收数据,制定并调整催收策略,完成催收业绩指标。

在银行系统,招聘催收人才并不多见,这样的招聘计划了引来网友感叹,催收行业都这么“卷”了。这一现象的背后,实际上离不开监管要求金融机构谨慎选择外包催收机构,并实行名单制管理后,委外催收机构的“雷”,也给到了金融机构。


1

催收人才成"香饽饽"


在招聘网站上,银行催收岗招聘随处可见。除了三湘银行,头顶“流量之王”的腾讯控股的微众银行,背靠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甚至是国有银行交通银行、股份行光大银行等也在加快促进催收人才队伍的建设。

从招聘的学历要求上看,交通银行招聘的贷后预警和催收管理经理要求硕士学历,网商银行招聘贷后管理-催收质检要求本科、硕士以上学历,其余银行对催收人才的要求以本科学历为主。

在岗位职责介绍中,网商银行招聘催收人才,要求5-10年催收运营工作经验,熟悉催收作业品控的业务流程,对催收品控运营和投诉处理有独特的见解和方法论;对催收人员展业定期培训,规避合规风险。

交通银行对贷后预警和催收管理经理这一职务的要求,则涵盖了预警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催收风险管理、开展贷后管理效率提升手段创新和上线等。


图源:猎聘网

光大银行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的专属运营团队电话催收岗招聘3人,岗位职责主要为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电话告知;了解客户和还款信息,建立管理台账并及时跟进并更新信息;协助进行过程管理和账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并提供风险策略的优化建议;协助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

微众银行招聘的则是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同时要求至少有5年委外催收管理或者至少3年一线催收工作经验,负责委外催收机构日常业绩指标及过程指标监控,委外催收作业、品质合规性、催收强度的检查监测,委外催收政策在催收机构的执行情况监测等工作。

业内人士分析称,受整体大环境影响,催收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催收团队业绩不好,频繁更换。

其次,金融消保受到空前重视,对于催收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从业者的专业度提升,不能粗放管理运营。

此外,银行整体资产质量在下行,外加近年来对委外催收的打击比较严重,所有各大金融机构都有把外催转回内催的趋势。

银行招聘催收人才,对催收行业的规范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与此同时,银行催收也有一定的难度。

全国著名小微信贷专家、中国小微信贷机构业务创新合作机制发起人嵇少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是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的背景下,不良贷款越来越多,所以催收的压力比较大;二是传统的银行委外催收被监管得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很多催收行为的规范,导致催收效率下降,同时合规的外包催收公司越来越少。

嵇少峰认为,银行亲自催收或面临更高的人力成本。“银行的正式员工待遇一般远高于外包催收公司的工资待遇,相对来说,委外催收可能更经济。但是如果全部外包的话,银行也担心外包公司的素质,其实银行是很难权衡的。”

从薪酬待遇看,网商银行相比其他4家银行开出的薪酬更有吸引力。

网商银行在猎聘网发布的一则招聘需求显示,该行招聘贷后管理-催收质检岗位,给出的月薪29K-45K,且按16薪发放,平均每个月收入至少3.87万元,最高则能拿到6万元的月收入。


图源:猎聘网

交通银行对贷后预警和催收管理经理岗位,提供的月薪在15K-25K之间,虽然不及网商银行薪资待遇,但相比其他银行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家催收公司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催收外包未必更加“便宜”。“像我们外部催收的,要向银行等机构收取20%左右的费用,也就是说催收回款1000万元,我们要拿200万元。但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只发工资的话成本就变低了。如果银行招3~5个人成立一个催收部门去做催收,肯定是合算的。”

无论哪家银行,招聘催收人才,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则是催收合规屡遭挑战,成为银行业委外催收转向自营催收的重要驱动力。


2

万亿催收江湖还好吗?


不少金融机构将贷款、信用卡逾期等不良资产外包,由此产生了专门负责催收的外包公司,俗称催收公司。

在中国,最早的催收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初诞生于香港,当时被称之为资产管理公司,内地最早的催收公司,诞生于2003年。

2015年,随着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及不良率的上升,银行将逾期一个月以上的不良,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催生了这一行业的日渐兴旺。催收公司会向银行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率以赚取利润,逾期越久,佣金越高。

以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为例,据天眼查APP,2023年1月,该分行对外披露了信用卡不良资产委外催收项目的服务费率,采用阶梯式,中标的催收公司执行费率为:90天以内5%,91-180天6.67%,181-270天8.67%,271-360天的催收费率为10.76%,361天-720为16%,721天以上的催收费率为18.33%。

也就是说,假设逾期未超过3个月的债务人如果还款1万元,催收公司能拿到佣金500元;逾期超过721天的债务人还款1万元,催收公司能拿到1833元的佣金。


第三方催收机构的日渐发展,伴随的是金融机构的旺盛需求。而银行的外包催收机构并不止于一家。

4月23日,建设银行云南分行2024年信用卡逾期欠款催收(短期续约)已完成采购工作,其中,CBC(北京)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广东浩传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入选。

早在2023年7月中旬,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了“信用卡逾期催收业务外包供应商入围项目”招标公告。本是一则普通的公告,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信银行一口气拟引入150家催收外包机构,为信用卡提供委外催收服务,包括普案催收和M3(逾期3个月以上)的电催。

中原银行通过招标网站发布了《2024年度信用卡贷款委外催收项目入围结果公告》,该公告详细公布了22家成功入围的委外催收公司的名单,其中2家为智能催收公司,而其余20家为人工催收公司。

大量的不良贷款、信用卡坏账,促成了催收队伍逐渐壮大,也形成了万亿催收市场。

2023年,三湘银行总资产589.32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营业收入193.54亿元,同比增长20.01%;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6.63%。

资产质量方面,2023年,三湘银行逾期贷款余额为13.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5%,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

3月份,光大银行发布2023年财报显示,该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上升,较上年末小幅增加28.02亿元至474.76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8.81亿元,占比从2022年末的15.56%升至18.6%。

微众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也在上升。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规模同比增长21.55%至60.41亿元,其中可疑类贷款增加13.4亿元,损失类贷款增加20.2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外包催收机构由于以民营资本为主导,门槛低,业务人员学历以大专生为主,导致问题频发,整体声誉不高。

一旦债务人违约,银行多数进行委外催收,采用的手段包括对亲戚朋友短信、电话轰炸、恐吓,恶意投诉等非法方式催收,干扰了债务人的正常生活。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暴力催收”等关键词,会出现大量“盗取个人信息、读取通讯录、私自联系亲友同事”等投诉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来,以湖南地区为例,超过10家催收公司被多地公安异地执法,至少5家涉案的催收公司被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从已经判决的文书显示,被告人员无一例外被认定为使用“软暴力”催收,触犯寻衅滋事罪,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

曾经国内最大催收公司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下称“永雄集团”),也经历了一年的沉寂。原因是,2023年5月25日,永雄集团曾发出公开信,称其4家分公司遭遇警方跨省执法,170多名员工被抓,宣布公司即日起停业。

11个月后,业内等来的是永雄集团告别催收业务,未来聚焦科技行业。

2024年4月下旬,永雄集团公开发文,称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将彻底转型成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公司发展的科技服务型公司。

至于转型具体方向,永雄集团实控人谭曼向“澎湃新闻”表示,以永雄集团微信公众号为纽带,形成有影响力的全媒体矩阵,对催收行业进行客观真实正能量的报道,讲好催收行业的故事,传播催收行业的声音,消除社会公众对催收行业的偏见和误解。”

公开资料显示,湖南永雄成立于2014年4月,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为谭曼,持股比例超过八成。该公司曾经在信用卡、消费金融等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科技研发等多领域发展,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供全产品、全周期的个人信贷不良资产管理服务。

14年来,湖南永雄一度号称“国内最大”的催收公司,曾计划赴美上市。2019年10月,湖南永雄向美国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计划发行928.2万股美国存托股票,每股7.75美元至9.75美元。但在2019年11月,湖南永雄改变上市计划,撤回上市申请。

撤回上市申请的背后,是监管加大力度规范催收行为,以此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银行最近集体式招聘催收人才,也传递出了催收公司的日子越发艰难,而暴力催收,只会让催收之路越走越窄。


3

催收如何消除“暴力”之味?


催收行业主要约束机制来自于委托方,也就是银保监会、银行业协会监管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监督规范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的企业。


图源:罐头图库

不过,不少商业银行并未审慎管理贷款催收。2024年2月下旬,有金融监管部门以文件形式向商业银行反馈称,有的外包催收机构联系与贷款无关的第三人进行清收,有的甚至采取恐吓、威胁等不正当手段实施催收。

而在2022年7月份,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落实催收管理主体责任,严格制定并实施催收业务审计检查、投诉处理等管理制度,规范催收行为。不断加强本机构催收能力建设,降低对外包催收的依赖度,加强对外包催收机构的管理。

2023年10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互联网贷款及信用卡催收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应与经营状况良好、合规管理健全、人员配备充足、催收经验丰富、服务品质优良的外部催收机构合作,持续关注催收机构的声誉状况,严禁委托涉黑涉恶机构催收,发现合作机构采用暴力、恐吓等严重非法手段催收的,应停止合作关系,并列入黑名单。

当然,“暴力催收”乱象滋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银行前端放贷审核不严,导致一些信用状况不佳、还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也能轻松获得贷款。

面对贷款逾期的压力,“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熊志分析称,金融机构在招聘专业催收人才之外,也要严格执行贷款审批标准,莫给自己挖坑。

你是否了解银行委外催收机构,他们是如何催收的?对于银行招聘催收人才这一动作又是否看好?欢迎留言讨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