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许多药品国产出厂中标价格比原研外资药降价了90%以上,许多药品单价低致0.1元/片(剂)以下,但是外资原研在国内的销售额依然高达达70%以上,价格信号未能实现国产药销量的大幅度增加。

主要原因是按百分比销售差价,无论是医院还是零售药店(含网上药店),过低的药价使医院和药店无利可图,从而抵拒低价药品进入。

现以盐酸二甲双瓜缓释片为例:外资品牌(500 mg/片)20片/盒,单片价约1元,出厂价约20元/盒,零售差价约30%,每盒药零售差价约6元;而国内品牌同通用名的中标药价,单片价仅约0.1元,20片盒出厂价仅约2元,加约30%零售差价,每盒差价仅约0.6元。而销售方付出成本基本相同,销售低价国产中标药获得的销售差价却只有销售高价外资药的1/10。本人调查了附近的几十家零售药品,没有一家销售国产低价盐酸二甲双瓜的,部分店铺人员的回答是销售这种低药:铺面房租的钱都挣不回;另一部分店铺人员的回答是:想用这种低价集采药,去医院吧。

从网上药店,也查了一下,500mg/片也找不到低价的盐酸二甲双瓜片,20片盒的单价也在26元以上。

再从病者总费用的角度来看:座公交车去医院来回平均约10元,最低的普通挂号费10元,检验费10元以上,医师通常只会开7天~10天的药期,也就是1盒(20片)国产低价中标药3元左右,合计33元以上,每天用药2片,日均费用3.3元以上。而在药店和网店购买1盒外资盐酸二甲双瓜片药26元~29元,每天费用小于3元。

并且当前大中医院普遍较拥挤,医院也不愿意看到一个病人,只能收到33元,否则医院也会亏损。

从上述分析得到无论是生产厂家,医院、药店、患者,现行百分比销售差价制度,都不能得到利益,反而有利于高价外资金药继续占领国内市场。

建议采用药品数量销售差价,如药价低低50元的盒(盒、剂、份),每份数量销售差价都定为10元。

单价50元以上的药品销售差价采用10元+20%(出厂 价-50)。

采用药品数量销售差价,才能调动各方利益,实现国产药品替代。

并且建议:日均用药费用在5元/天以下的低价药品,不宜采用低价中标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