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剩余三周走势异常重要,主要还是观察市场是否能够扭转暴跌的苗头,不能出现板块尤其是微盘股暴跌的趋势,最好能够稳住,在一个较大的平台、箱体运行,不能出现某个动辄板块连续暴跌,挫伤人气。

尽管最近连续四周股市都是跌多涨少,但是笔者一直用2018年秋天探底后到今年2月5日的一组数据论证大盘其实正在探底,只不过探底的方式复杂多变、蜿蜒曲折,这组数据是:“在2018年10月18日到2021年年底,最高价到2021年12月31日中位最大跌幅已经达到33.37%,从2022年开始到2024年2月5日,中位最大跌幅为54.66%,从2018年10月18日年开始到2024年2月5日,中位最大跌幅为60.68%。

除非A股出现系统利空,真正的下跌空间不会太大,即便2月5日估值也许会被沽穿,但又有多大关系?

现在开始讨论本文标题《为啥抄底那么难?》,每当事后研究被众人唾弃的A股,就会发现A股机会并不少,绝不逊于任何国家股市,比如美国股市从2009年3月大涨至今,但涨幅其实也就和2005到2007年A股类似,并且美国股市主要是依靠微软、英伟达、谷歌、苹果和特斯拉等权重股大涨,大多数股票表现一般般,如果不信,可以上网查查本周末6月7日美国股市收盘数据,就会发现大量仙股存在。A股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鸡犬升天,只要把握对了大盘,个股选择难度很小,最多涨多涨少,当然在当下新政影响下,这一现象是否发生质变,还需要观察和思考。

在A股,最核心、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多持仓到头部,果如此,则大功告成,大多数人为什么逃不了顶,最根本的原因是反复追涨后,顶部持仓成本甚高,一旦下跌后其实已经亏损,所以就心存侥幸不愿意出局,这是笔者历经二十多年博弈尤其是2015年6月的那次暴跌得到的经验教训。

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真正的底部运行从来都是复杂多变,神鬼难测,对于大多数投资者,哪怕是抄到了绝对底部,也无济于事,必定在未来“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就将筹码拱手交出,这里头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者喜欢自作主张、自我假设和自我设限,然而“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投资市场最大的魅力就是偶尔出乎意料,今年开年到2月5日的走势就出乎市场意料。

任何一个投资品种的预判,既不能脱离当下的走势,也不能囿于当下,比如商品期货市场前两、三个月金属和铁合金暴涨就难以提前觉察,基于当下的合理预判和想象是最难的,这是投资者素质和修养的体现,笔者的感觉就是“该清楚的时候不能半点含糊,该含糊的时候就要闭目塞听”,说白了就是不轻易开仓,但一旦开仓,就不要三心二意,过于在乎盘口的得失。

当然说的很轻松,板子打到自己头上才知道疼,如最近一个月,尤其是管理层新政颁布,大量垃圾股暴跌,我最近心情也不好受,尽管我的建仓成本低于市场大多数投资者,但也患得患失,正因为这样,反而证明投资者要想守住底仓是多么难。

能够一以贯之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投资者的必修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