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作者 | 张凯旌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10年前的互联网江湖,还是“BAT”的天下。而一笔在线旅游(OTA)市场老大老二合并的交易,则让携程刻上了“百度系”的标签。彼时在外界看来,不管OTA市场的浑水如何搅动,背后都是“BAT”的资本博弈。

时过境迁,当初发动交易的百度与归顺的携程,已悄悄换了排位。

过去一年,携程股价涨幅近60%。截至6月7日收盘,携程(9961.HK)市值达2727亿港元,已反超市值为2654亿港元的百度(9988.HK)。即使放眼国内所有登陆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大厂,这个市值也可以排到第八位,仅次于拼多多、腾讯、阿里、美团、网易、小米和京东。

不过,如果看营收,携程仍然差百度千亿规模,携程的江湖地位是否稳固?

旅游业复苏,携程又行了?

营收重挫、由盈转亏是几年前携程的真实写照。伴随业绩的萎靡,携程回港上市后很快破发,股价一直在底部震荡。彼时外界热议的话题是:遭遇至暗时刻的携程还行不行?

形势的逆转始于2022年底,也是从那时起,疫情阴霾逐渐散去,旅游业开始迎来反弹。

文化和旅游部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出游人次48.91亿,同比增长93.3%;游客出游总花费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得益于此,携程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22.12%,净利润更是同比暴涨606.91%。

迈入2024年后,国际航班运力增长,免签政策大规模推行,进一步推升消费者旅游热情。目前,出入境游已经成为驱动携程业绩增长的强力引擎。


来源:罐头图库


一季报发布后,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透露,携程上的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在主要节假日期间,全面回升至2019年的水平;同时,携程的国际品牌Trip.com一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约80%,来自新加坡的入境游客人数激增10倍,马来西亚增长9倍,法国、西班牙和泰国均有4倍增长。

不过,仅仅用旅游业的复苏,来解释携程目前动态市盈率几乎是百度一倍的现象,还是略显单薄。

更何况,梁建章的国际业务目标已被疫情打乱。2021年,携程国际化业务营收占比仅8%,2022年后携程甚至没有再公布国际化业务收入占比。侧面也说明,这部分业务现在依然不是集团的收入大头。

目前,携程约80%的收入来自航空售票、酒店预订,而近年来崛起的本地生活玩家虽然多,但却鲜有能在酒旅市场对携程构成强力冲击的。安信国际证券在研报中提到,携程具有供应链优势,且中高客群用户心智稳固,这是其差异化所在。

长期关注OTA行业的孙磊(化名)表示,酒旅行业重线下交付和服务体验,只有线上内容和流量优势远不足以让用户满意、给商家带来持续稳定的增长。

在供应链资源方面,酒旅行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资源和时间,与遍布全球的商家谈合作、打通系统和数据,才能形成优势。而携程的全球旅游供应链已覆盖170多万家酒店、600多家航空公司。


来源:罐头图库


此外,酒旅还是一门非标化、重履约的生意,携程采取自营模式,具备贯穿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服务能力。服务与资源的匹配,让携程揽下大批一线及新一线用户。据安信国际证券估算,2019年携程国内住宿预订业务中,高星酒店(4-5星)GMV占比约60%-70%,2020-2022年间或受到干扰,但中高端客群仍为业务基本盘。

具备想象空间的增长板块、不易被超越的业务基本盘、以及向好的行业趋势,多个因素叠加,资本市场会给予携程高估值也就不足为奇。

旅游市场复苏后仍有隐忧

市值的增长代表投资者预期,但要想地位稳固,携程仍然面临漫漫长路。

最近,携程与12306官方的抢票之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包括央视在内的多个权威媒体,以及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曾证实,第三方平台的抢票原理与个人抢票并无二致。就算买了“加速包”,也不能保证给用户提供车票,亦或是拥有优先购票权。12306是中国铁路唯一官方火车票网络售票平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

携程充其量是能通过简单的技术手段“盯梢”,从而实现“捡漏”,可却暗示用户交的钱越多,抢票成功率越高,且并未向消费者做出明确的承诺,借此获益不菲。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出手,携程在年报中提到“由于未完全或严格遵守与我们提供交通票务辅助服务相关的某些许可要求,我们受到了一些金额微不足道的行政处罚,这只占我们交通票务收入的极小部分”。

此外,携程这种To C的模式,从诞生以来就伴随着投诉。截至6月7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携程的投诉量高达80821条,投诉内容包括乱扣费、不予退款、窃取隐私等。

其中,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存在大数据杀熟的问题。


来源:黑猫投诉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是携程的“顽疾”。早在2018年,携程就曾因类似问题被江苏省消保委约谈;但此后每年,都会有消费者发出质疑,并见诸报道。

2021年,携程钻石贵宾用户胡女士甚至以此为由将携程告上法庭,称订房时支付了2889元,离开酒店却发现房间实际挂牌价仅1377.63元。最终,法院判决携程赔偿胡女士订房差价,并支付三倍赔偿金。然而仅过了一年,2022年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50.04%)受访者曾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 “一哥”携程依然遭到海量投诉。

另一项被多次提及的问题则是虚假宣传。据《济南日报》旗下新媒体“新黄河”报道,有消费者表示,今年“五一”假期报了携程5钻的“0购物团”,但实际多次进购物店,且未按行程单严格执行行程路线,导致实际游玩时间缩短。

2023年,北京市文旅局还对携程做出行政处罚,理由便是组织一次跟团游活动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的违法行为。


来源:企查查

而携程屡屡触碰规则红线,也与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有关。随着旅游的年轻化、个性化,到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搜索旅游攻略、“种草”已经成为了诸多用户的习惯。而这些平台,也都顺水推舟,开始加码相关产业的布局。

抖音、小红书旗下都已成立了旅游公司,抖音更是在持续加大对酒旅商家的资源倾斜。交银国际预测,2024年抖音酒旅GMV将达900亿,规模约为美团的28%。

携程的市场地位目前虽难以动摇,但内容平台的崛起,显然会给这个产业带来更多变数。

事实上,携程自己对此也有所警惕。其推出的垂直大模型“问道”,拥有在用户需求尚未确定时,为其提供出行推荐服务的能力,同时还能精准制作出目的地、景区、酒店等各类主体旅游榜单,供游客参考。目标直指突破自身“种草”瓶颈。

“人口学家”梁建章言论频惹争议

作为携程的“一号位”,梁建章目前仍然奋战在一线。其在2020年卖力刷脸直播的举动,给了友商和行业极大的信心。哪怕是现在,梁建章仍奔走于世界各地,研究产品的同时,也为携程拓宽资源打前站。

但这位企业家,还有一个身份是人口学家。梁建章在微博单独开设了一个名为“梁建章-关注人口问题”的账号,并注明观点和携程无关。历史上,其2012年曾著书《中国人太多了吗?》,并于2014年再版《中国人可以多生!》,围绕“生孩子”的问题,梁建章公开发表的许多言论,都颇具争议。


来源:微博

比如,梁建章曾建议年轻人:“短期内找不到工作,就接受更多的教育培训或者自我培训,或者去结婚生子也行。”

可在许多年轻人看来,找不到工作连吃饭都成问题,何谈结婚生子?这是在让人“啃老”吗?


来源:微博

他还曾表示:“中国女性的高工作率导致中国大城市生育率为全球最低。”、“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率都是世界上非常高的,中国的女人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但中国女性不是铁人,当每样事情都压力山大时,择偶和养小孩就会被挤压,其后果就是中国未来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将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如果按照中国每年需要多生1000万的人口来计算,每个小孩可以给予最高约100万元的奖励。”

对此《中国妇女报》曾直接评论:“低生育率的‘锅’,岂能由中国女性的高工作率来背”。而梁建章“缩短中小学制,让女孩更早工作,更早结婚”等言论,也引来网友“只想着进一步压迫女性”的解读。



来源:微博

不过,在掏出真金白银支持生育方面,携程也算身先士卒。2023年,携程推出对全球员工的生育补贴政策,入职满3年的员工,不论性别,每新生一个孩子,将在1周岁-5周岁生日每年获得一万元现金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梁建章微博一度被禁言。在此之前,其转发了许多有关防疫政策的文章,外界一度质疑其是因携程业绩受影响产生了怨言。


来源:微博


随着梁建章“人口”言论的广泛传播,其“人口学家”的身份也逐渐被更多人所知。近期,梁建章更频繁以“人口学家”形象示人,反而是鲜少以“携程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公开露面。

比如,最近梁建章都在宣传他的新书《创新主义》,为此他不仅与樊登、任泽平、吴晓波等大V展开对话,还亲自到北大演讲。而这本书虽然写的是创新,也不乏关于人口理论的相关内容。此外,今年梁建章还与团队一同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并且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了聊人口战略的系列视频。


来源:抖音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梁建章作为公众人物,同时也是携程的灵魂人物,其涉及社会公共问题的言论及其影响无疑也会波及携程,并给携程的声誉和平稳运营带来风险。因此,梁建章如何处理和平衡好作为学者身份参与社会公共问题可能的影响,与作为企业核心管理人员可能给企业运营带来风险的关系问题,是未来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百度市值被反超,意外吗?

携程收入规模终究较百度还是有着明显的差距,其能实现反超,除了自己争气以外,更重要的还是老大哥跌下来了。

2023年8月至今,百度港股股价跌幅达38.03%。即使抛开最近一段时间的舆情事件,回到百度公布超预期年报的当天,亦或是去年召开一年一度“百度大会”,发布一系列新产品的期间,公司股价依然大跌。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似乎很难赢得资本市场的芳心。

有雪球网友认为,这与百度战略没定力有关。从本地生活、AI、自动驾驶到信息流、短视频、造车、大模型生成式AI,百度一直在追热点,到头来却未能给市场制造惊喜。


来源:雪球

但其实,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何尝不是“十年磨一剑”。其自2013年就开始布局AI,2017年喊出“All in AI”后加大投入,这才有了在国内大模型届率先亮相的文心一言。百度无人驾驶项目,也是2013年启动的,这才有了当下在武汉大街小巷穿梭的萝卜快跑无人车。

在互联网观察人士周鹏看来,百度股价的低迷更多体现了大模型赛道的竞争难度,以及国际市场上投资者们的选择。

不久前长江商学院主办的一场峰会上,“钛媒体”集团创始人赵何娟曾发表“中国AI追随之路的五大误区”的演讲,核心意思就是中美AI产业,不管是相关工程师人才、业界公认的顶尖论文数量,还是算力等方方面面,都还存在显著差距。

基于这点,周鹏认为,在市场中标的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去选择英伟达、Meta、Palantir等美国的AI概念股,而非国内的AI概念股,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再将地缘政治——国内AI芯片供给不足这类因素考虑进去,就更是如此。

百度目前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品上,都与AI深度绑定,在投资者眼中,也就是和AI画了等号。在没有给市场呈现足够惊艳的产品,或是有足够亮眼的商业化成果前,这反而给了投资者们一个理由去抛售股票。


来源:罐头图库

横向对比来看,A股市场上,包括科大讯飞(002230.SZ)、云从科技(688327.SH)、浪潮信息(000977.SZ)等AI概念股,股价自去年7月至今也分别跌了38.92%、38.61%、27.26%。

这也更反映出,AI和大模型是需要长期深耕、播种才能见到效果的行业,短时间内的股价涨跌无法左右长期行业的发展趋势。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所有的行业都在追热点,百度做的这几个赛道我认为是没问题的。不管是大模型还是自动驾驶,它已经分别取得了国内头部领头羊的地位,只是说商业价值需要时间来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显然是乐于见到携程股价上涨的。2023年,百度分别于年中和年末多次减持携程股票,累计套现超3.2亿美元,持股比例也就此降至9.4%。

单纯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仅是这部分减持的股票价值,就已经收回了当初收购去哪儿网时的投资成本。如果再加上此前减持的部分,百度对于携程的这笔投资,已经有了不少浮盈。

资本市场一直是风水轮流转,多年以前百度在携程寻求帮助之际入局,在不影响携程独立发展的情况下成为其大股东,可能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市值会被携程超越。但谁又能说准,再过一个十年,如今的谈资是否会成为下一阶段其中一方腾飞的注脚呢?

归根到底,影响企业成败的始终是落地的业务而非飘在股市里的市值,百度和携程当下都面临一些问题,谁能解决得更好,才决定了谁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你最近有在携程上订票吗?体验如何?怎么看待百度市值被携程超越?评论区聊聊吧!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