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显感觉A股又到了缺乏主线的时候了,在经历5月港股大反弹后,6月的市场又开始冷清了下来。

好在,AI这边6月看点还真不少,而且几乎都聚焦在“AI终端”领域,应该可以挖出一些投资方向。

先是在6月4日,一年一度的COMPUTEX 2024在台北开幕——今年的主题为“Connecting AI”,即展示AI发展的最新应用与技术。在会上,$英伟达(NASDAQ|NVDA)$、AMD、高通、英特尔等高管会发表演讲,并且,大都与AIPC相关

紧接着6月11日凌晨,$苹果(NASDAQ|AAPL)$将举行WWDC 2024,这次最大的看点为内置AI

不久前苹果已与OpenAI达成协议,将把ChatGPT集成到iOS18中,预计双方合作关系将在WWDC 2024上官宣。

苹果自家的Siri也将基于苹果自己的AI大模型进行升级,交互将更加自然;此外在这次的WWDC上,苹果还有望推出一整套AI工具Project Greymatter,并将其集成到Safari、照片等核心APP中。

OPPO、荣耀、小米、三星等也已展示了主打AI功能的新款手机。

让我感到“天时地利”的一点是:我国手机市场今年是真的开始回暖了,市场期待已久的“换机潮”可能真的到来了!

根据Canalys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时隔两年首次由负转正。

Canalys还预计,新一代生成式AI手机在2024年将占中国市场出货量的12%!

AI终端推出 换机周期到来,科技板块也该再来一波行情了吧?

AI相关指数不少,如何选择具体方向?

关于AI,我看到的相关性比较高的指数有3个:

$人工智能ETF(SZ159819)$等产品跟踪的“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简称:人工智能指数)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龙头

云计算ETF(516510)等产品跟踪的“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简称:云计算指数),看名字就知道该指数聚焦“提供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的企业,也包含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的算力及设备

软件30ETF(562930)等产品跟踪的“中证软件服务指数”,更侧重产业链中游的大模型和下游的软件应用

-------------------------------------------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10大重仓股所属行业更均衡分散:电子、通信、半导体、计算机;

【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前10大重仓股所属行业侧重:通信、电子、计算机;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前10大重仓如下:聚焦于单一细分领域,即计算机。

1、先来看看这3个指数业绩表现如何?

从上表大家应该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A股的科技成长主题的基金,可能更适合作为卫星仓位,趁有市场热点时,及时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特别是在有突破性技术出来时,这几个指数,即便这些指数侧重的细分领域不同,但只要“把握模糊的正确”,但凡在风口上,都能起飞。

比如在2022年末,GPT刚开始出来时,带给全球的震撼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短短几个月时间,中证的这3个指数就都涨超50%

我还比较好奇的一个点:为什么都是泛科技指数,“今年来”的业绩差异这么大?

我简单扒了一下3个指数的估值水平发现:软件服务指数的PE估值目前仍然很高,或许正因如此,在当前资金偏好更求稳的市场环境中,更容易遭遇杀估值。而人工智能指数的PE估值已经到了较低估的区间,所以今年表现相对更稳一些。

2、再来说说这3个指数该怎么选?

我觉得“中证人工智能指数”与“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都还不错。

实在非要二选一的话,我个人更青睐“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

有两个原因:

1、 它在前2波大热点中上涨幅度是最大的,说明起码国内的投资资金更青睐云计算指数。

2、 国内近期有2个大新闻:

北京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具体细节我就不赘述了,总之整个方案强调自主可控,利好国产算力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440亿人民币。AI芯片可能成为大基金三期新的投资重点。

我认为侧重AI算力及设备的“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可能与近期的政策更契合。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相比另外2只,它的估值目前还是偏高估的。我认为随着AI手机越发成熟,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AI越强,用户对App的需求越弱。即,软件相关的使用场景未来很可能会越来越少。

综上小结:

1、 AI终端推出 换机周期到来,我认为有可能引发AI相关指数再来一波行情。

2、 求稳一点的,可以选择“估值低 细分行业更分散均衡”的人工智能指数相关产品;而想博取更大反弹力度的,可以选择“估值适中 侧重AI算力”的云计算指数相关产品。

@股吧话题 #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什么信号?##大基金利好发酵,芯片股活跃##“车路云一体化” 为何突然火了?#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