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小间距LED显示市场,继续延续2023年以来的复苏向好行情。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销售额接近30亿元,同比增长3.3%;出货面积为22.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1.6%。

“价降量涨”是一季度以来小间距LED市场的行业共识。在此之外,价格变动亦推动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市场结构”调整,甚至在一些维度上,结构性变动格外剧烈。


市场结构性调整,向上升级是主趋势

洛图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小间距LED显示屏的市场单价为1.3万元/平方米,环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6.3%;P1.4-1.1主流消费产品更是同比2023年第一季度降幅达到4成。

与2023年上半年,小间距LED市场在需求复苏下,行业形成了“降价和涨价”截然不同的思潮不同——例如,2023年上半年,利亚德是涨价的代表、艾比森和国星光电是降价的代表——2024年以来,行业均价下滑、终端产品价格调整、为应对市场普及度提升,品牌企业渠道力加速下沉,成为行业一致性的“行动”。特别是,开年第一月,国星光电就将骨干型号的P1.2间距产品价格大幅下调,定立了行业市场整体成本下降的大趋势。

在价格驱动下,LED显示的消费格局进一步向“更小间距”,即“高清和超高清”需求端延伸升级。洛图科技数据显示,P1.4-1.1的占比接近四成,达到39.6%,同环比分别增长了约13和9个百分点,幅度最大。业内人士表示,目前P1.2产品价格只有10年前的十分之一。这说明了技术进步的力量,也说明了小间距LED高质量消费是能够普及的。据悉,P1.2产品是小间距LED屏,在控制室等高端市场实现大规模应用的第一个标准,也是高端入门标准。

第一季度,除了间距指标高端化升级外,另一重要高端标志性技术指标COB产品亦进一步走红。洛图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COB封装技术产品市场占比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占比为19.9%,实现超越翻番的同比增幅;其中,在P1.4以下间距段中的COB占比更是高达30%,在P≤1.0间距段中的占比达到54%。P1.0指标成为COB产品与SMD(含IMD)产品的价值分界线:业内人士认为,P1.0以下产品,未来传统SMD(含IMD)封装规格的综合竞争力很难超过COB产品,结合MIP产品的逐渐放量,传统SMD(含IMD)技术产品在P1.0以下市场会不断萎缩,直至消失。

整体上,降价趋势下小间距LED市场表现为“高技术等级产品”占据市场所有增量的结构性升级。小间距LED行业不仅演绎了持续普及和下沉的趋势,更是走出日益升级的高质量应用步伐。而视觉品质的提升,亦是长期支撑该行业需求增量的关键支柱。


需求场景变化,小间距LED应用越来越广阔

洛图科技关于第一季度的研究数据,最有意思的点是小间距LED显示屏在信息发布场景的出货面积占比变为首位,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达到55.6%;视频会议场景应用变为第二,出货面积的占比为32.4%。——这一数据表明,小间距LED的市场需求的“场景”正在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价格下降自然让更多的消费场景“用得起”小间距LED产品。例如P2.0级别的产品价位,已经到达大多数零售业橱窗应用都可以承受的价格水平。

但是,更重要的是价格下降推动的更高间距指标产品的向下普及,创造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扩张。比如,会议室市场,对间距指标的需求,要大于传统广告显示;在比如橱窗透明屏设计,通常需要比常规非透明屏低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间距技术。即更低价格的更低间距指标的产品,让信息发布和会议显示、橱窗大屏、透明冰屏等,可以在150英寸上下的尺寸获得“优秀画质”与“可承受价格”的平衡。

“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价格新低等因素共同成就了‘新场景’增长!”研究认为,小间距LED屏未来市场的潜能,主要会来自于“场景拓展”。传统应用市场,例如控制室大屏等走向饱和是必然的事情。没有更大规模的新场景应用,行业增长无从谈起。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最大的亮点也就在于此。

“技术升级和成本下降,核心是为新应用和新场景服务!”业内更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小间距LED在2024年第一季度,简单比拼“指标升级”的趋势进一步下降。更多厂商将经历放在“场景为中心的研发和创新上”。包括会议、大屏彩电、大屏数字标牌与信息发布、电影屏、元宇宙沉浸式与XR虚拟制作,虚拟直播等都是“再开发的新业务”。甚至,包括车载、异形、透明、柔性等新概念场景与产品开发也在提速。

纵向高品质升级、横向产品场景拓宽——这是第一季度行业发展的市场端主线。以此为基础,小间距LED应用正在形成新一轮下沉爆发的趋势。


底层技术支撑,行业未来路更宽

在核心的基础技术创新上,洛图数据显示,第一季MIP封装技术批量实现了实际应用,市占约为0.5%。这一数据并不高,但是如果说是同比增量状况,那么2023年同期MIP市场占比还几乎为零。——如果说2023年是MIP技术爆发的元年,那么2024年就将是MIP产能端上量,市场端规模化的元年。

MIP技术的优势是什么呢?核心在于这是micro LED低成本、低难度普及的现实路线图。Micro LED应用于现有的COB产品,主要会面临两个难题:第一个是巨量转移很难稳定达到6个9的成品率水平——这方面,行业目前的主要思路是,进一步提升巨量转移技术和装备能力,同时积极开发检测和修复技术,用修复补足巨量转移的不足;第二个是,micro LED的晶体更小,在PCB板上直接连接,面临PCB线宽极限的瓶颈;对此,采用新兴玻璃基板是基本解决方案。

但是,mip技术则只需要5个9的巨量转移成品率,即现有巨量转移技术足以支撑MIP封装全面发展。同时,MIP技术优先对像素进行一次封装后,既可以兼容现有PCB板的线宽水平,并兼容表贴集成工艺。正式这两点的优势,让MIP技术成为了当下micro LED实质化大规模应用的“更低难度、低成本路径”。

同时,COB行业的企业,也在进一步研究利用COB技术的积累和经验,进入MIP封装市场。MIP本质可看成,单一像素或者极少量像素的COB预封装。这将进一步扩大MIP封装结构的产业链支撑厚度,为其市场快速上量做出贡献。

行业预计,随着小间距LED市场从mini时代进入micro时代,LED的基础尺寸会从100+微米向50-微米以下扩展。这将带来:1、按照像素量看的产能提升;2.单位像素的成本降低。消化更多的像素产能,不仅需要拓展更多的应用市场,也需要普及更小的间距指标、更高的分辨率密度指标;同时,更低的单位像素成本,亦有利于推动更高分辨率密度指标产品的普及推广。

所以,业内预计MIP技术、进而是micro LED技术的应用日益成熟,将成为小间距LED产业未来场景拓宽、体验升级、成本下降、市场持续增量的新支撑点。高品质小间距LED市场,mip与COB争春共赢局面的形成,将有利于市场持续向好。洛图科技(RUNTO)预测,2024年全年,中国大陆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元,同比增长11.8%;出货面积在1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