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屡创新高,但作为黄金珠宝行业的龙头企业,周大福却在这个黄金市场热潮中遇到了意外的麻烦。6月4日,“周大福深圳工厂停工停产”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一张流传的停工通知显示,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战略调整,周大福决定将深圳北山工厂的生产制造业务迁移,涉及生产线、设备和原材料的转移,工厂于6月1日开始停工。

据多方确认,确实有员工被解雇,周大福也承认工厂迁移的真实性。周大福全国经营7000多家门店,年营收超过900亿元,但在黄金市场火热的背景下,停产的消息让消费者感到意外,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截至6月6日午间收盘,周大福股价跌至9.77港元,市值从2023年1月6日的1644亿港元跌至不足1000亿港元,市值蒸发了600多亿港元。

停工的消息引发了各方猜测。一位内部员工透露,这次变动属于镶嵌工厂整合搬迁。周大福官方回应称,为进一步调整资源配置和提升运营效率,集团决定将部分生产部门迁往广东顺德厂区,并强调调整业务占集团主体业务比重较小,不存在全面停工的情况。集团与受影响的员工沟通良好,并依法处理劳动关系和补偿问题。

周大福近年来的经营压力从业绩上可见一斑。2024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尽管受惠于强劲的节日需求和黄金首饰消费,集团的整体零售值上升了12.4%,但内地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零售值增长率为-14.2%,而黄金首饰及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零售值。这说明周大福的高利润业务占比较少,而低利润业务占大头。

事实上,这一现象并非最近才出现。从2022年上半财年至2023年下半财年,集团整体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营业额占比从22.6%一路下滑至16.6%,而黄金首饰及产品的营业额占比则从70.7%攀升至78.2%。周大福解释称,珠宝镶嵌首饰属于非必需消费品,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在宏观环境充满挑战的情况下表现相对疲弱。

周大福曾在巅峰时市值接近1700亿港元,年营收900多亿港元,老板郑裕彤常年登上全球富豪榜。然而,近年来,随着竞争对手老凤祥和周大生的门店数量不断增加,周大福也开始加码下沉市场,通过开放加盟商合作扩大门店规模。截至2023年年底,周大福门店数量达到7548家,远超其他品牌。

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周大福克减价格的宣传屡见不鲜,消费者对其价格、设计和服务态度的吐槽也不断。一些加盟店通过大幅度的价格折扣吸引顾客,破坏了品牌的价格体系。此外,周大福的经营数据也未能达到预期。2023财年,尽管净增门店1574家,但营收同比下降4.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9.79%。

在金价高企的背景下,消费者的购买需求降低,批发端卷入终端市场,导致行业竞争加剧。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金饰消费量同比下降6%。珠宝业者老张指出,金价上涨使得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加工费的基础款黄金或纯投资类金条,这对依赖高溢价、高加工费赚钱的珠宝品牌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周大福的困境短期内难以缓解。除非黄金价格下降,需求回升,同时市场恢复良性竞争,否则,像周大福这样的黄金珠宝巨头仍将面临经营压力和市场挑战。

本文由chatgpt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