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催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之一,包括自身催收和委外催收。

但从市场情况来看,目前金融机构的催收更多还是委外催收,通俗来讲就是“外包给第三方催收公司”。

近期,邮储银行在官网公布2024年第三批个人贷款回访和催收号码。公告显示,为了提升服务效率,提供更专业的个人贷款服务,邮储银行计划新增48个外呼电话号码,用于贷后回访和催收。

据悉,这是邮储银行2024年以来对外公布的第三批贷后回访和催收号码。此前2月28日,该行在官网公布41个电话号码,用于贷后回访和催收。2月20日,该行信用卡中心新增8个信用卡审批、催收、外呼号码。

从邮储银行新近两批公布的催收号码中,除了一个400号码(该号码在第三方平台被标注为邮储银行三农服务热线)之外,其他均为固定号码,涉及的区号包括北京、沈阳、昆明、杭州、重庆、哈尔滨等地。

2024年1月,邮储银行信用卡中心还披露了合作的信用卡催收机构名单,共计23家机构,包括内蒙古银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徽商财富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广州回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银河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福州华夏万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

中原银行通过招标网站也曾发布《2024年度信用卡贷款委外催收项目入围结果公告》,该公告详细公布了22家成功入围的委外催收公司的名单,其中2家为智能催收公司,而其余20家为人工催收公司。

......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外包,从操作来说更为简便、高效,但是弊端也很明显。

一是合规问题。外包催收公司门槛较低,一旦债务人违约,他们所采用的手段主要就是包括对亲戚朋友短信、电话轰炸、恐吓,恶意投诉等非法方式催收,严重干扰债务人。这也是为何各种投诉平台上经常出现“暴力催收”等问题投诉,同时出现的还有“盗取个人信息、读取通讯录、私自联系亲友同事”等投诉信息。

另外,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也会导致金融机构被监管被罚款。2023年11月,杭银消费金融、被罚款55万元,被罚原因就是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落实不到位;2023年12月,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委外催收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款200万元......

二是,委托外包,也是要收费的,无形之中也是成本。从收费标准来看,即逾期越久,费率越高。

比如,天眼查APP曾显示,2023年1月,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对外披露了信用卡不良资产委外催收项目的服务费率,采用阶梯式,中标的催收公司执行费率为:90天以内5%,91-180天6.67%,181-270天8.67%,271-360天的催收费率为10.76%,361天-720为16%,721天以上的催收费率为18.33%。


02

有成本可以接受,毕竟自建团队更需成本。但背后风险不可控,多少还是要注意的。

所以,随着《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发布显示“促进银行发展自己的‘法治化‘’催收团队后,已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有所动作。

5月29日,微众银行发布招聘信息显示,拟招聘业务运营支持岗(委外运营)人才,负责委外催收机构日常业绩指标及过程指标监控,为机构督导提供现场运营数据支持等,要求有至少5年委外催收管理或至少3年一线催收相关经验。

5月31日,湖南三湘银行公告,面向全国引入高级催收管理人才、高级电催人才等7个岗位。其中,高级催收管理人才负责制定和执行催收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导逾期客户催收工作,及时跟踪后续情况等。高级电催人才负责制定和执行电催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电催团队等。

6月3日,光大银行官网发布一则零售与财富管理部客户营运中心贷款业务电话催收岗招聘信息。其中显示,该岗位需要3人,负责对分配的贷后账户进行管理,对违约客户及时进行电话告知,以及了解客户情况,登记客户信息和还款信息等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与外包催收公司的一些招聘要求相比,银行自建催收团队的招聘要求更高一些。上述这些岗位基本都要求应聘者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有金融、法律等专业背景,且至少有五年催收工作经验。


03

在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宣布成立催收团队后,是不是就没有第三方催收公司什么事了?

也不一定。毕竟,并非每个金融机构都可以建立起完全覆盖自身需求的催收团队的,需求市场太大。

特别近年来,随着信用卡增长规模放缓,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却在逐年攀升。

从2023年度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数据上看,在国有行中,工商银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由2022年末的1.83%上升至2023年末的2.45%,上升0.62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4%,上升了0.17个百分点;建设银行的为1.66%,上升0.2个百分点。

此外,股份行中,民生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上升更为明显,其2023年度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为2.98%,比上年末上升0.31个百分点;平安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2.77%,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

另外,屡创新高的ABS规模,也在透露银行信用卡不良承压的现状。据统计显示,单就ABS这一渠道来看,截至2023年12月29日,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期数和规模都超过了往年。

其他非银机构不良压力也更为明显,比如消费金融领域。

根据银登中心的数据,2023年全年,不良批量转让成交553单,成交规模达到1193.69亿元,同比增长222.68%。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转让业务“从无到有”,2023年成交规模增至183.7亿元。

就在近日,捷信消费金融“甩手”超大资产包再度引发关注。据悉,捷信消费金融在2023年曾先后三次转让不良资产,合计金额超过198亿元。

中银消费金融截至今年5月15日也已经在银登中心发布了23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公告,未偿本息合计超过40亿元。


结语


存在即合理。暴力催收不可取,合规合法催收依然是有必要的。

随着监管的逐步收紧,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个不再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催收格局或也终将形成。

催收——这个建立在各种不良、逾期的基础上所诞生的行业,在历经十余年的“灰色”发展后,也将向光而行?

规范化发展才长久,但或仍需时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