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云在降价,海外云在裁员

云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正在全球不同地区、不同公司之间,以不同的形式上演。


在国产的云服务企业身上,最能体现竞争激烈的特征莫过于接连不断的降价举措与友商之间的最低比价。


在经历过2023年空前的全员混战之后,受到相关成本压制的影响,2024年的国内云企之间的竞争烈度虽然有所下降,但阿里云、京东云等不少云服务器企业仍然在进行着“全网最低”的价格战,并出现了不少“直播卖云”类似的营销新渠道。


反观海外,云服务巨头们的市场竞争和战略决策,则更多体现在人才与战略的调整和优化之上。


2024年中,排名第一的云计算公司AWS继续2023年的节奏加速裁员,在AI战略上已然领先一个身位的微软Azure也紧随其后,而谷歌云业务部门也被曝出大范围裁员的情况。


那么,这些海外云企在愈发激烈的云竞争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各自的境况如何?又反映出了云服务行业中哪些未来发展的趋势呢?


01

AWS的市占率与人才,都在被“分而食之”


在经历过2022年底至2023年中整个集团共计2.7万人的大型裁员季后,进入2024年,亚马逊旗下最赚钱的AWS(亚马逊云业务)仍在不断瘦身之中。



4月10日,亚马逊中国被爆出裁员,部分员工已经收到来自总部裁员通知邮件的消息惊爆网络,不过相关的裁员计划并不只是针对中国区员工,而是亚马逊AWS全球裁员计划的一部分。


紧接着,AWS与流出的邮件内容共同确认,亚马逊云已在业务其他领域优化了团队,并发现“在项目管理、销售运营等工作类别中存在重复”,因此在特定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全球服务(SMGS)团队中减少数百个职位。


那么,AWS作为亚马逊的重要盈利部门,为何会在集团集体大裁员后再次被缩减?AWS的现在与未来遇到了什么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商,AWS第一的宝座十分稳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高枕无忧,反而自2022年便开始的市占率下滑成为了其当前最大的挑战。


早在去年一季度,AWS的营收增长就降低至了16%,创下了2015年亚马逊拆分AWS以来业绩的最低增幅;而在接下来的第二、第三季度中云服务的增速继续降低,虽然三季度同比12%的增速与前一季度持平,结束了连续六个季度的增速放缓,但也成为了2014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落后于直接竞争对手微软和谷歌。


据于见专栏报道,2023年Q4云计算服务厂商市占率调查报告显示,来自微软的“Azure微软云”市占率提升至24%,来自谷歌公司的“谷歌云”市占率也上升到11%。正所谓此消彼长,这两家企业蚕食的正是原本属于AWS的市场份额。


相对应的,亚马逊云的市场份额,则从前一年的33%下降到了31%,虽然同后面的追赶者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但作为集团过半营业利润的来源,AWS市占率的下降,是断然难以无法接受的。



在市占率被逐渐蚕食的残酷现实之外,AWS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其描绘的AI未来,远不如微软有吸引力。


与从7年前就与OpenAI开启合作的微软相比,AWS在生成式AI上的步伐显然慢了不少。


在ChatGPT爆火之后,亚马逊才宣布同Anthropic牵手,以深化推进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但无论从合作的时间还是投资的金额上来看(微软对OpenAI投资100亿美元/亚马逊对Anthropic投资40亿美元),都很难讲亚马逊有着什么优势。



不过,好在集团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去年四季度的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亚马逊方面表示,对于AWS业务,未来更多会将精力集中在生成式AI和AWS的集成上。但AWS当前在大模型上的进展实在不足,而在2024年中,AWS能否在恶补功课后重新保持云时代的强势,打好这场守擂之战,仍然是未知之数。


而在市占率下降、生成式AI落后的背景之下,我们很难评判AWS瞄向销售部门的裁员是否正确。


因为裁员的举措,或许才是令AWS员工“人人自危”的最直接原因。无论是两年来印度负责人接连被谷歌、微软挖走,是大中华区两位VP跳槽至微软云,还是6月6日爆出的携带有大量客户资源的大中华区大客户负责人梁岩加入微软云,我们都很难不将其与裁员政策关联在一起,而这,也将成为AWS风雨飘摇中的又一不定因素。


02

大厂客户稀缺,Azure能凭借已领先的一个身位拉开差距吗?


除了已有客户与可视前景均不乐观的AWS外,一路狂奔向上的微软Azure云,也在为了生成式AI让路而裁员。


6月3日,据媒体报道,微软正在削减其Azure云运营部门和任务工程部门的工作岗位,其中云运营部门的裁员涉及多达1500个工作岗位。


而针对本次裁员的原因,其Azure云运营部门和任务工程部门的直接领导人Zander给出了代表微软的态度。在给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他说道,“作为一家公司,我们明确的重点是定义人工智能浪潮,并让我们的所有客户都能成功采用这一变革性技术”,“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做出符合长期愿景和战略的决策,同时确保微软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简而言之,也就是说微软最新一轮针对云与任务工程部门的裁员,都是为了AI让路。


不过,这其实也不怪微软,在微软最初的规划中,AI、量子计算以及混合现实这三种技术都在集团的技术创新考量之中。但事实上是,微软只抓住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其已经成为了反哺公司业务最强的一环,此时与其花费再多的人力物力于没有前景的创新项目中,不如加注已经走出来的AI赛道。


但是,选择裁撤高达1500名云运营部门的员工来为AI的发展让道,是否会出现像国内阿里云“广进”计划后大幅频繁宕机事件的发生,又能否真的能加速推动AI业务的发展,对于微软来说,都是未知的问题。


而就在AWS与微软Azure云为了降本增效与发力AI而裁员的同时,市占率排名第三的谷歌云也在悄然“瘦身”之中。


据媒体报道,5月底谷歌云中国区团队进行了低调裁员,裁撤人数10人左右,约占谷歌云中国员工总数的1/5。不过,也有员工表示,有传言称裁撤人数远远不止10人,云计算部门亚太地区GTM团队有近100名员工被裁。



而这其实是谷歌云2023年以来的第三次裁员了。在2023年上半年与年底,谷歌就分别裁掉了两批员工,在本次裁员之后,谷歌云中国团队规模已缩减至40人左右。


不过,谷歌云的裁员并不像AWS与微软Azure云一样是单纯的降本增效,反而在一边裁人的同时,还在一边招人。不过,在招聘方面,谷歌云更加倾向于那些年龄偏大且自带有丰厚资源的应聘者。


而这样的选择其实也透露出谷歌云在全新获客上的艰难处境。


据雷锋网报道,字节海外是谷歌云中国的主要客户,也是营收大头。但除此之外,在其他新增大客户上,谷歌云进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有知情人透露,谷歌云中国此前也曾尝试接触过联想、海尔等客户,但收效有限。以至于至今谷歌云中国都较难离开互联网客户舒适圈,而互联网企业客户目前普遍面临着财务压力,相关寒意也就自然向上传递到了谷歌云身上。


在不断裁员的同时,谷歌也不忘提一嘴大模型,1月,谷歌首席执行官 Sundar Pichai 警告称,即使每次削减幅度不大,也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他将这一系列动作解释为,疫情期间人员扩招,以及AI大模型爆发的背景下,谷歌适时采取的降本增效,以便于将更多资源和精力重新分配到大模型等“最高优先事项”上


03

写在最后


纵观三家国际云企的运营现状、裁员方向与官方回应,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当前云服务市场有着竞争日渐激烈、全员向AI开拔两大特征。


竞争日益激烈主要体现在巨头们市占率的改变之上。时至当下,已经不存在三巨头市占率同时提升的情况,反而呈现出极端的存量竞争态势,而自带资源与人脉的“大龄”员工,成为了三家云企的最宝贵资源。


此外,AWS、微软Azure云、谷歌云都表明了对生成式AI的看好与投入。毕竟微软已经凭借其走出了美妙的增长曲线,AWS与谷歌云自然想要复刻前者的道路,而前者也希望凭借先行的一个身位,长久领先于同业。



参考资料:

1.《美国科技巨头相继冲裁员KPI?增长最快的业务也不幸免!》, Uoffer Consulting;

2.《独家丨谷歌云中国裁员1/5》,雷锋网;

3.《所有部门都得搞AI ?微软对Azure开启疯狂裁员!》,镁客网;

4.《一边增长一边裁员!微软大刀挥向Azure云及混合现实部门,上千人业绩好也逃不掉被裁?》,AI前线;

5.《裁员风波背后的亚马逊云,压力重重》,于见专栏;

6.《“AWS中国,你该降价了”》,雷锋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