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特斯拉股东大会。

特斯拉最受关注的无非是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进展,因此这次大会有望发布Optimus片段,展示相关最新成果。

而每次Optimus的视频均会引起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关注,从流畅行走,到手指捏鸡蛋,再到流水线精巧操作,意味着其离商业化落地越来越近。

人形机器人生产的初衷在于代替人类的重复性工作。而执行器是决定机器人工作精度和负荷的核心部件,就像“新能源汽车中的动力电池”。

执行器分为两类,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线性执行器采用电机、滚珠丝杠、力传感器和编码器,旋转执行器则由电机、谐波减速器、双编码器、力矩传感器和轴承组成。

特斯拉的Optimus躯干装载了12个旋转执行器和14个线性执行器。马斯克曾明确表示Optimus产能受限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现成的机器人执行器

之前我们主要把目光集中在鸣志电器、昊志机电、东华测试、绿地谐波、双环传动、贝斯特、恒力液压等单个产品生产公司上,却忘了还有执行器集成商

特斯拉+机器人执行器两个概念几乎可以立马锁定拓普集团,更何况拓普还是国内出色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

下面我们从四个角度对拓普集团进行分析。

第一,平台化业务布局。

目前拓普集团已经拓展出空气悬架、底盘系统、车身轻量化、执行器等9大产品线,从零部件厂商向平台型公司转变

平台化的好处在于一次性能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更加全面,客户不必再去额外寻找其他供应商。而且,平台化布局还能够抵御厂商之间竞争带来的降价压力。

目前拓普集团单车配套价值量可以高达3万元,与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华为-赛力斯、理想、小米、上汽、东风等深度合作,大客户数量持续增多

第二,业绩高增长。

拓普集团的产品量价齐升给公司业绩带来的动能是极大的。

2019-202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高速增长,营收从53.39亿元增至197亿元,净利润从4.56亿元增长到21.51亿元,年复合增速均在40%左右,典型的成长性公司

2024年一季度拓普集团仍然保持增长趋势,实现营收56.88%,同比增长27.29%,实现净利润6.45%,同比增长43.36%

据预测,未来全球约数亿人的岗位将被机器人替代,全球机器人是个百万亿元级别的大市场。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我们知道,现在的汽车市场是很卷的。比亚迪已经把单价降到10万以下,除了其自身的规模优势外,也在不断压缩零部件厂商的利润。

但拓普集团的盈利能力却在持续增强,ROE从2019年的6.25%一直上升到2023年的16.61%。

根据杜邦拆解可以发现,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对公司ROE的提升均有积极影响。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权益乘数,从1.52提高到2.23,说明拓普集团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能力在加强。

而且,与万科A、中国银行、绿地控股、建设银行等依赖外部资金的公司不一样,拓普集团的杠杆主要来自于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相当于免费使用别人的钱

2019年-2023年拓普集团应付票据从26.43亿元增长到82.63亿元,在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也说明公司在产业链中话语权在提升

第四,成长性依旧强劲。

未来,拓普集团的成长性仍然很强,主要来自汽车和机器人两个方面:

首先,汽车市场。

目前,汽车市场正在电动化过渡,而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有四个发展趋势,轻量化、舒适性、智能化以及零部件升级。

拓普集团的产品正在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完全贴合市场需求,并且具有竞争优势。

比如轻量化底盘方面,拓普集团是全球少数具备独立研发底盘系统的零部件公司,工艺技术方面是行业内最完备的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同比增长36.2%,渗透率虽达到35.7%,但远远没到上限

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444万辆,拓普集团既有丰富的产品线,又有下游大客户的支持,将充分受益行业扩张红利。

其次,机器人市场。

人形机器人是AI应用的重磅产品,拥有百万亿级别的大市场,当前正处于0-1的突破阶段,国内宇树、优必选,国外特斯拉都在加速研发生产。

2024年-2025年就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并在之后几年行业规模迅速扩张。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33亿元,到2030年就将达到5708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200%。可见人形机器人是个长坡厚雪的蓝海赛道。

而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中价值量与需求量兼具的零部件,拓普集团设立机器人电驱事业部,其线性执行器和旋转执行器已经多次向客户送样并获得好评

2023年拓普集团还新增了电驱系统产品收入185.4万元,凭借深度绑定特斯拉的优势,有望率先受益于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崛起。

总之,拓普集团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汽配供应商,产品线布局、业绩和盈利能力表现都没得说,从而吸引到847家机构持仓(2023年年底)。

从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和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兴起更将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以上仅作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来源:飞鲸投研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