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中国官方储备数据显示,2024年5月末,黄金储备继续维持7280万盎司,与4月末持平。这是中国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后,第一次按下“暂停键”。

这一消息,对于当前的金价来说,算得上重大利空了。

在《黄金,调整!》一文中,我们曾做过梳理,金价的最重要推手就是各国央行。从各国的黄金储备来看,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行为仍在继续,黄金的供需面情况没有改变。而非西方国家增加黄金储备的力度明显更大。其中,我国央行更是最大买家,去年我国黄金储备增加量几乎是剩下9家之和。

所以,我国央行“收手”之后,金价的一大重要支撑就没了。

另一方面,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5月份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72,000个,而预期为增加185,000个。该数据推动美元上涨,使得黄金对于海外买家来说更加昂贵。同时,美联储可能推迟首次降息,这些都使得市场交易情绪进一步趋冷。

总的来看,中美近期各自的动作,使得高金价的支撑变弱,加剧了黄金市场的看跌情绪。

现在市场观点也出现了分化,一派认为,这只是短期冲击,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降息终究会靴子落地,而各国央行处于避险等考虑,即使不进一步增持黄金,目前也不大可能减持黄金,所以黄金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另一派在认同黄金基本面向好的前提下,认为最近两年金价的高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黄金上涨的潜力,市场需要深度调整一段时间,才能积蓄进一步上涨的动能。

今年,各大金店可以说是“快乐并痛着”,快乐在于金价猛涨带动店内存货价值飙升,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躺赚,然而另一方面,随着金价进一步走高,人们消费黄金的热情大大下降。整个黄金市场,只有投资需求,没有消费需求,导致金店生意清淡。毕竟金店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源于珠宝首饰的定制加工和销售。金价上涨是一锤子买卖,珠宝首饰才是细水长流。

笔者上下班从商场的金店路过,常常会多看几眼,大多数时候都门可罗雀,不禁想这些金店靠什么支撑下去。前两天,笔者和一位在金店工作的朋友交流,她就说目前大多数金店都是亏钱的,金价越高亏得越厉害,因为真正有黄金投资需求的,大多会去银行买投资性金条,而不是去金店买现货。

因此,金价的盘整和回调,对于金店来说,反倒是利好。

据中证报报道,国际金价大跌叠加端午节促销活动,多家金店产品出现大幅降价。其中,老凤祥一克降了70元。

老凤祥,足金饰品优惠前的报价为706元/克,足金摆件报价为756元/克,金条报价为656元/克。而前期高点,老凤祥足金饰品和足金摆件的报价均一度接近800元/克。

除老凤祥外,周大生、中国黄金等品牌黄金优惠力度也都较大。

其中,周大生优惠后报价为588元/克,中国黄金优惠后的报价为558元/克。

银铜颉颃,黄金单飞?

本轮金价下跌的过程,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宏观消息面利空后,金银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到6月10号,外盘金价继续下跌,而银铜则翻红。

市场一般认为,在这一轮“全金属狂潮”中,银价涨幅虽猛,但本质仍然是跟随金价。在《金银铜都涨疯了!》一文中,笔者也做了比较详尽的复盘和分析。

虽然银价跟随金价并不意味着金银同涨同跌,但在宏观消息面不利的情况下,黄金受挫而白银继续坚挺,的确出乎了许多人的预料。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对此,市场观点同样出现了巨大的分化。与黄金市场观点分化有着内在联系。一派认为,白银追随者本质未变,所以如果黄金继续横盘,那么白银终究独木难支;另一派则认为,本轮白银涨价,除了与黄金一样,依靠投资需求拉动外,工业用量的增加带来的紧平衡也是一大利好因素。所以,白银走出独立行情,甚至反向拉动金价并非不可能。

两派观点各有道理,最后仍需市场检验。

与金银靠投资性需求拉动价格上涨不同,铜的工业用量大得多。又因铜矿投资周期长、开销大,所以铜矿供应的产能不具有灵活调整的空间。今年,几大铜矿都传来减产消息,使得铜精矿的紧缺程度大大增加。所以本轮铜价的最大推手,还是供需基本面。

因而,即使宏观经济出现利空消息,铜市场的交易情绪整体仍然乐观。

结语

简单复盘了一下上周的金银铜市场。其实市场中的多空博弈,远比笔者在此梳理的要复杂。比如上一轮的铜价逼空,其重要原因是,美铜交易市场是区域性市场,其价格走势和交割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性。

即使像铜这样,几乎所有投资者都认同中长期向好的商品,短期仍会因国际形势、宏观经济等因素出现大跌。上周五,COMEX铜跌幅也超过4%。

从当前的情况看,普通人投资贵金属只适合做长线投资。如果看涨看跌都立马跑金店、挤银行,那随着行情的剧烈波动,投资者大抵也是赚少亏多。

也因此,笔者只尽力呈现多空两派观点,不做评价,毕竟评价只消耗笔墨和口水,而听信一派观点进行投资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银来验证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