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我有四不做”、“饭我有四不吃”、“恋爱我有四不谈”……

近期,“四不”文学在社交媒体上盛行,这种说话方式看似有道理,本质却是用废话文学给每一个“不”找借口,不仅幽默,还能生动体现当事人欲拒还迎的心理状态。

基金投资也有对应的“四不”文学,不是欲拒还迎的那种,而是坚决说“不”!

一、    不奢望一夜暴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任何事情都讲究效率,但投资万万不能急于求成。市场波动无常,即便能偶遇一些赚钱效应很好的时刻,也很难具备可持续性,一味地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高收益,往往会被反复无常的市场牵着鼻子走,陷入“追涨杀跌”的陷阱。

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为例,过去10年,日涨跌幅超过2%的交易日仅占比5%左右,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比较平稳的收益表现,意味着投资者想要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收益十分困难。

所以,最好是摒弃短期暴富的想法,长期持有是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方式。

二、    不在能力圈外投资

“能力圈”其实是价值投资中的概念,指投资者围绕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并具备对选定企业进行正确评估的能力。

在基金投资中,能力圈不仅指对市场、投资标的有着深入的认知,还需要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比如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大、预期收益是多少、可投资期限多长等等,如果不了解上述问题,就谈不上投资体系和逻辑,更多是随情绪操作,亏损风险可想而知。

举个例子,资源类板块近期走势很好,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若只看短期收益便做出买入的决策,很可能忽略这类股票波动大、认知门槛的风险。在不懂、理解不了投资标的的情况下,不买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三、    不满仓“all in”

满仓的投资者相当于把手中的全部筹码交给了市场,往往会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每一次下跌都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其匆忙“割肉”离场。

而永不满仓相当于时刻保留一定的弹药,即便是遇到大跌,不仅体感会相对好一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手中剩余的资金也为我们应对后市行情变化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有望抓住更好的买入机会。

建议大家结合风险承受能力、资金期限等定一个仓位上限,例如基金资产、尤其是权益类基金的占比不能超过手中可用资产的百分之XX,并定期检查实际的仓位变动是否超过设定值,尽量保证仓位在自己能“hold”住的范围。

四、    不押注单一资产或行业

回顾2019年至2023年间的各大类资产年度表现可知,大类资产存在轮动现象,无论是A股、债市、原油、黄金......每一种都可能在某一年涨幅第一,但又在下一年回落。

如果重仓某一类资产,不仅要承担系统性风险还很难抵御偶发的黑天鹅事件,加大投资组合的波动。

相反,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均衡配置,不仅能利用起不同大类资产间的低相关性,降低波动风险,还有望拓宽收益来源,把握多种机会。当然,这一定律在行业的选择中也同样适用。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C(OTCFUND|014363)$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