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观察报:ST中川沦落之旅

 

2,中川国际复牌一波三折               风凰网财经>财经滚动新闻>正文

 

3,四川购回8.1亿不良资产 攀煤、中川国际卸下“包袱”

                              成都商报 2010年02月05日 作者:唐小涛

 

4,法治频道、法治快递:原中川国际诈骗案内幕 上亿国资是怎么套走的

           2006年06月19日(胡强 法制网记者张晓东)

 

5,捣空上市公司-揭开中川国际公司重组骗局

                    作者:记者谷萍 新闻来源:中国检察日报社                             

                              出版 法案追踪>>本页检察日报

 

6,惊天大骗局控制中川国际 原中川国际董事长丛钢日前被成都市中院一审判  

   处无期徒刑                 2006年06月08日 四川在线一华西都市报

 

7,不良资产出售为攀煤上市及中川国际重回A股扫清障碍

                                      2010年2月05日来源:天府早报

 

8,原董事长惹祸 中川国际雪上加霜

                     中国经济时报、国际金融报记者 官建益(公司调查)

 

9,造假“人祸”灾难性重组*噎倒ST中川

 

10,李达昌事发令ST*中川摆脱仙股? (公司调查)

国际金融报记者 官建益 发自成都

 

11,掏空中川国际资产 董事长上演金蝉脱壳

(2003-03-10)(肖学东 岳战野/经济观察报)

 

12,记者揭开中川幕后故事 副董事长岂能一走了之

贺宛男/证券市场周刊2002年12月9日

 

13,副省长李达昌与中川国际1000万美元浮沉幕后

                                               (第一财经)责编:金风

14,原副董事长惹祸 中川国际雪上加霜

作者:张炜/中国经济时报(2002-11-26)

15、落马付省长“李达昌”的双面人生:兢克兢业19年,败在女儿手里

 柠檬音乐台 2022-04-12 08:22

2024-06-13 01:01:57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记者揭开中川幕后故亊 副董事长岂能一走了之

贺宛男/证券市场周刊2002年12月9日

中川国际(600852)近期一则公告让人惊讶不已,公司原董事、副董事长、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公司控股97%)原董事长赵国珍,未通过董事会,违规担保7200万元,以公司资产对外抵押3000万元,另有赵国珍任法人的其他企业借款及占用公司资金2.27亿元。目前,赵已去职。

公司原副董事长赵国珍私下对外担保、违规抵押以及对外借款等合计达3亿多元,已超过公司三季末净资产2.59亿元,且有的担保已逾期,对全体股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公司董事会居然到现在才发现,而且问题暴露出来后任其去职,一走了之。这究竟窃趺椿厥拢

1999年4月,由四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受让中川国际51.12%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重组后的中川国际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出资近1.66亿元收购深圳市通富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河南四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97%股权,二是设立深圳市中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占90%股权。但是,挂着高科技头衔的中川科技迄今颗粒无收,主营电力设备的河南四通每年贡献的利润,却占到公司利润的大半,而现年62岁的赵国珍正是河南四通的法人代表。此外,赵还是长葛市高压电瓷电器(持有通富达25.73%股权)的总经理、河南葛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河南葛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等。

现在我们才知道,赵国珍通过河南四通,为葛天集团担保4150万元,为河南佳和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担保5000万元,并且长葛市葛天电气配件有限公司、四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长葛市恒龙贸易公司、葛天集团等企业,还向河南四通借款2亿多元。事发后,中川国际董事会匆匆忙忙让赵国珍去职,然后又以赵此举未经过董事会,以及葛天集团等企业的“资产及盈利的确切情况我公司尚未掌握”等为借口,往赵身上一推了之。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

中川国际3亿多元资产或违规担保、或被抵押、或被他人占用,是否真是赵一个人的事?公司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中川国际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加预付账款共4.38亿元,其中关联欠款2.3亿元,绝大部分是长葛市企业。如四通精细化工欠款8563万元,那是2000年底,公司决定由河南四通出面,以8400万元的价格,收购四通精细化工40%股权。资料显示,四通精细化工于1998年11月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截至2000年6月底净资产450万元,说明绝大部分资本金已被花光,且还处在建设期,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评估值竟达2.1亿元,收购40%股权竟要花上8400万元!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决定终止收购,但8400万元已经到了四通精细化工账上,这就是迄今四通精细化工欠款8500余万元的由来。加上赵国珍借出去的7478万元,小小的四通精细化工已占用中川国际1.6亿元。

截至9月底,上述三项应收款又从6月底的4.38亿元增至5.4亿元,短短三个月又增加了1亿多元,这1亿多资金又是怎么出去的?被谁占用?三季报均未披露。相比之下,赵“私账”上的3个多亿,比起公司“公账”上的5个多亿,还是小头呢。这些,又是谁的责任?

中川国际重组以来,河南四通一直是公司的创利大户。如2000年,公司利润4358万元,河南四通利润4836万元;2001年,公司毛利6980万元,河南四通毛利3820万元。但今年上半年,也许是在查赵国珍的问题了,河南四通的业绩不再单独列示,公司营收和利润也均下降一半;三季报出来,净利润更降至74万元,每股收益不到5厘钱。人们不能不怀疑,前两年河南四通的“高效益”是否有包装之嫌?而这显然不是赵一个人就能做得了手脚的。

《公司法》明确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从事同公司存在同业竞争的行业,可赵国珍身为中川国际副董事长兼主要控股企业河南四通的法人代表,却在上述提到的多家企业任法人,而其掌握的企业,经营范围均是各种电力电器设备。这种明显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董事会却长期放之任之,以致造成一个副董亊长就可以私下处置3亿多资产的严重后果。所有这一切,难道仅仅是赵国珍一个人的责任吗?

(贺宛男/证券市场周刊2002年12月9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