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无疑是近期最受行业关注的热点新闻。作为国家扶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基金的一举一动向来备受关注。

这次成立的三期基金有哪些亮点?未来又将带来怎样的投资机遇呢?我们来一起聊聊吧~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国家大基金是个啥~ 

国家大基金全称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单来说,它是国家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设立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

从2014年成立至今,大基金的目标始终聚焦于助推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卡脖子"难题,扶持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加速崛起。

回顾过往,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注册资本987.2亿元,最终募集规模达1387亿元,重点投向芯片制造、芯片设计等领域

大基金二期则在2019年10月成立,注册资本2041.5亿元,除了芯片领域外,还进一步延伸至装备、零部件、材料等产业链薄弱环节。

在两期基金的助推下,国内芯片产业链各赛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如今,万众期待的大基金三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据悉,三期基金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远超前两期总和,堪称“史上最强”!

证券日报表示,根据业界分析,参考前两期国家大基金撬动地方配套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比例,国家大基金三期有望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1.5万亿元甚至更大规模的增量投资。

除了基金规模创纪录外,三期在出资方、存续期限等方面也有诸多亮点:

01 六大国有银行首次集体出手

合计认缴出资1140亿元,占比约1/3,彰显金融国家队对科技创新的鼎力支持。

02 经营年限更长

从此前的10年延长至15年,凸显了更长远的产业布局视角。

03 经营范围更加丰富

涵盖股权投资、创投基金管理等领域,意味着投资领域将更加灵活多元。


面对万众瞩目的大基金三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它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在果宝看来,半导体投资要立足产业,着眼长远。大基金三期超级体量的资金规模,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薄弱环节提供更为充裕的弹药,尤其是在关键设备、材料等“卡脖子”领域,有望实现更大突破。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崛起,AI芯片、高端存储芯片等前沿赛道也有望迎来新一轮国产化春风。

不过投资者也要理性看待。

从过去两期大基金的运作来看,它们固然会在二级市场上有所布局,但更多的还是直接在一级市场进行长线投资。

大基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扶持和培育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短期利益或拉抬股价。在重点产业攻坚克难、突破“卡脖子”的关键阶段,投资者要审时度势,不盲目跟风,不随意追热点,而是努力捕捉那些具有长期成长空间和确定性的优质标的。

事实上,自参与A股市场投资以来,国家大基金就一直在践行“长期投资”。

据统计,截至2024年一季末,已有多达3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国家大基金的身影,其中不乏被持股5年、7年甚至10年之久的“老伙伴”。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还是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耐心资本”都是科创长跑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后盾。投资者也要学会当好“耐心资本”,和产业共成长,更好地分享科技发展红利

芯路漫漫,唯有定力和耐心方能穿越周期、笑傲风浪。中国芯的美好未来终会属于每一位“耐心资本”的投资者!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代表公司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公司不对任何依赖本资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