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蜜雪冰城员工在水池洗脚”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


原来,在6月10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一名蜜雪冰城员工脱鞋在水池中洗脚。视频画面显示,该员工脱鞋在水池中洗脚后,将脚踩在了水池边的桌子上。


视频拍摄者表示,事发门店位于北京潘家园附近。


截图自北京青年报视频


11日,蜜雪冰城回应称:经核实,视频中的店员为门店老板父亲,因工作中脚部烫伤,用冷水应急处理,出现该行为。目前已对涉事门店责令闭店,并对该门店进行消毒。


对于此,不少网友表示“紧急情况可以变通”、“卫生和安全问题同样重要,烫伤是要用冷水冲的,该闭店消毒,以后别再出现这种情况了”,还有网友认为,“店里应该有洗拖把的水池,如果烫伤完全可以在洗拖把的水池冲,而不是在台上”……



截图自新浪微博


6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对蜜雪冰城(潘家园店)检查情况的通报,情况如下:


截图自北京朝阳市监管公众号


在调查中,该店负责人承认视频中反映的员工在水池中冲洗脚部的行为确实存在,并表示该员工是由于操作过程中意外烫伤脚部后通过冲洗进行紧急处置。经执法人员现场调取店内监控视频,视频显示上述情况确有发生。由于该员工在操作区水池内冲洗脚部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执法人员责令该门店立即进行全面的场所清洁与消杀,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目前,该门店处于闭店状态,我局将对其卫生消杀及整改工作等相关情况持续跟进。


随后,执法人员对蜜雪冰城总部进行了约谈,并提示其应对各门店加强培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加大巡查力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约谈中,该公司提供了当日监控视频记录、涉事员工脚部烫伤照片及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断证明。


下一步,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推进“清凉一夏”专项行动,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约谈”不断,食品安全频亮“红灯”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蜜雪冰城首次被监管约谈。


根据快查APP信息,在过去的三年间,有不少关于蜜雪冰城的监管谈话相关预警。


截图自快查APP


2021年5月,蜜雪冰城被曝光旗下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问题。


随后,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蜜雪冰城门店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责令35家门店限期整改,3家门店立即停业整改,当场向9家门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还对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问题开展行政约谈会,公司法定代表人、总裁张红甫及核心管理人员作为被约谈方参会。


截图自郑州市场监管公众号


尽管公司高层张红甫在约谈会上表示将全力配合整改,并承诺加强门店自查和监控设施建设,但后续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2021年8月,福建福州抽检出蜜雪冰城门店存有发柠,调制糖浆与奶制品未密封冷藏保存;河南省5家蜜雪冰城门店使用过期食品原料被责令停业整改,9家被处以行政处罚,共罚没9.09万元。


2022年3月,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百香蜜雪冰城饮品店因经营过期食品,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1万元并没收相关产品。仅间隔一个月后,蜜雪冰城再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


2022年4月,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蜜雪冰城奶茶店因使用过期的“焙炒咖啡粉”制作加工奶茶,被没收涉事产品并罚款2000元。


2022年5月,延安市宝塔区蜜雪冰城饮品上城贰号西门店因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经营上述食品、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被延安市宝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没收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罚款9000元。


2022年6月,龙山县蜜雪饮品店因冰鲜水中发现虫子被罚款1.2万元;北京三阳臻成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的蜜雪冰城门店因荔枝汁超过保质期,被罚款5000元。


2022年8月底,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鑫行蜜雪冰城饮品店因出售两杯有虫状异物的冰鲜柠檬水,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被罚款1万元。


尽管每次事件后,公司都表示将加强管理和整改,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到了2023年,“315”前夕,蜜雪冰城再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北京消协点名。2023年北京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显示,蜜雪冰城在北京的32家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通报量位居连锁餐饮品牌榜首。


不仅如此,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快消前瞻发现,关于在蜜雪冰城产品中喝出黑色异物、喝出虫子、发现苍蝇的投诉一直在增加,也有不少关于店员服务态度差、分量缺斤少两的情况。


截图自黑猫投诉平台官网


“万店”托起的生意“天花板”已现?


然而,尽管频繁被处罚,与预想中铺天盖地的负面舆情不同,“蜜粉救驾”的戏码时常出现在舆论中,蜜雪冰城的影响力却是无法被低估。


“蜜雪不嫌我穷,我有什么资格嫌弃他脏?”“不是蜜雪冰城食材过期了,而是我来迟了。” ……


在餐饮界,有着“蜜雪出征,寸草不生”的说法。


据“中国饮品快报”报道,一位奶茶店主曾在知乎表示,本来自己一个月能赚一万多,但旁边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后,生意降了一半。


2元一个冰淇淋,4元一杯柠檬水,6元的奶茶,放眼整个现制饮品行业,似乎没有比蜜雪冰城价格更低的品牌。


蜜雪冰城的故事始于 1997 年。当时,创始人张红超在郑州街头开设了第一家蜜雪冰城门店,主要销售刨冰等冷饮。尽管起步艰难,但张红超凭借着对品质的执着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的顾客。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乘着现制茶饮的东风,蜜雪冰城不断扩张,门店数量逐渐增加。


截图自蜜雪冰城官网


2018 年,蜜雪冰城推出了主题曲“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这首歌曲以其欢快的旋律和简单易记的歌词迅速走红,成为了蜜雪冰城的标志性符号。随后,蜜雪冰城又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如抖音挑战赛、B站视频等,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了年轻人喜爱的茶饮品牌之一。


2022年,蜜雪冰城曾寻求在A股上市,未果后转战港交所。并于今年1月2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然而,苦苦等候5个多月,上市并无实际进展。反而被茶百道抢先上市,错失新茶饮第二股。


根据蜜雪冰城招股书,门店方面,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在国内外拥有超过36000家门店。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蜜雪冰城门店网络遍布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约300个地级市、1700个县城和3100个乡镇,覆盖所有县级城市。国内门店中,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高达74.6%。灼识咨询报告称,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拥有行业领先的渗透率。


产品方面,蜜雪冰城主要提供现制果饮、茶饮及冰淇淋。其核心产品的价格通常为2元至8元。


据灼识咨询报告,在被问及中国现制饮品行业的超级IP时,79.1%的消费者都选择了“雪王”蜜雪冰城。同时,蜜雪冰城还预见中国市场对现磨咖啡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于2017年推出了现磨咖啡品牌“幸运咖”,以拓展产品品类。“幸运咖” 核心产品的价格通常为5元至10元。


价格便宜、主打下沉市场是蜜雪冰城的突出特征。以其招牌产品为例,招股书披露,售价仅为2元的“新鲜冰淇淋”广受消费者欢迎,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共计售出约4.42亿支,是中国现制饮品行业销量最高的单品之一。


虽然主打一个平价,但在业绩方面上却十分亮眼。蜜雪冰城2022年全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门店网络实现约300亿元和370亿元的终端零售额,实现营收分别为136亿元与154亿元,同比增长31.2%及46%;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与25亿元,同比增长5.3%及51.1%。


明明是靠着薄利多销的策略抢占市场,蜜雪冰城的利润怎么可以这么高?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蜜雪冰城并不靠卖奶茶赚钱,甚至也不靠向三万多家门店收取加盟费赚钱。根据招股书,包括加盟费、管理费和培训服务费等在内的收入,只占蜜雪冰城主营业务收入的 2% 。


剩下的 98%,均来自于向加盟商兜售原材料和设备,这也是蜜雪冰城真正实现发家致富的“生意经” 。


2021年至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来自销售商品和设备的营收分别为101.55亿元、132.99亿元和151.10亿元,占比分别为98.1%、98.0%和98.2%。



据《晚点财经》,光 2021 年,蜜雪冰城就向加盟商销售了 35.16 亿个杯子、8507 吨茶叶以及 51071 吨水果,数量惊人 。



“直营为辅,加盟为主”的战略,无疑也是蜜雪冰城实现高速扩张的关键。茶饮的标准化操作,小门店单店模型,半成品原材料为主的特色,让蜜雪冰城在加盟这条路上走得格外顺畅。


在2020年,蜜雪冰城就达成了“万店”目标,仅过了一年,其门店数量就已接近2万家,加盟商的数量同比增长54%。至2023年11月末,蜜雪冰城(包括幸运咖和极拉图)在全球的门店总数达到3.6万家。


“雪王”是赚得盆满钵满了,加盟商们呢?


根据相关研报,蜜雪冰城向加盟商兜售原料,还是一门旱涝保收的生意。一方面,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蜜雪冰城也能将加价转嫁给加盟商,另一方面,即使门店经营不佳,导致原料压货,风险也由加盟商承担。


2022年以来,很多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在社交媒体,或者通过新闻记者之口,表示加盟蜜雪冰城不赚钱,甚至血亏数十万。


根据网易数读,加盟商的日子并不都是好过的。一方面,部分加盟商通过加盟蜜雪冰城实现了月入数万、买车买房的致富梦想;另一方面,也有加盟商因选址困难、总部偏向老加盟商、频繁变化的区域保护政策等原因而亏损甚至关店。


其中,选址是加盟商面临的首要难题,而蜜雪冰城在选址审核和区域保护政策上的做法,使得新加盟商面临较大的挑战。2008 年,蜜雪冰城曾承诺加盟商 1-2 公里内不会有另一家蜜雪冰城,后来这个距离从一公里缩短到 500 米、100 米,再到如今的零保护距离 。这让越来越多的加盟商步入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此外,还有不少蜜雪冰城在县城等区域存在同一老板开多家店的现象,加剧了加盟商之间的竞争。


因此,有的加盟商成了县城致富故事的主角,月入数万,买车买房;有的加盟商则成为万店扩张的炮灰,关店出局的速度比入局还快。


而与此而来的,是蜜雪冰城的加盟商和门店数量的增长都在放缓:2021年门店数量增速和加盟商数量增速分别是60%和54%,到了2023年,数字分别降到35%和31%。


随着其加盟店逐渐实现了全国性的覆盖,蜜雪冰城现有开店密度或许正在临近天花板,依靠之前大规模扩张“跑量”做出的营收增长,到了检验其可持续性的阶段。


据浙商证券乐观估计,蜜雪冰城门店数天花板高悬在五万家。


但从资本层面看,这样一个要“见顶”的未来使得投资者们十分担忧,毕竟投资者更愿意相信一个未来有故事可讲的蜜雪冰城。



IPO路上的“绊脚石”



而对于冲击IPO谋求上市的蜜雪冰城而言,还有一个可以预见的风险,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虽然靠着加盟模式不断扩张,但也正是这些数以万计的加盟门店,致使蜜雪冰城的监管难度更大。相比于直营模式,加盟模式对供应商的考验相对较大,且品控问题也是核心的痛点之一。


蜜雪冰城也在招股书中表示,加盟商及其员工的违约或不当行为,并且可能无法向加盟商全额收回对该等违约及不当行为所造成损害的赔偿,可能对公司的声誉、经营业绩及财务表现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全国数以万计的加盟门店,品牌的监管难度确实比较大,但这并不是放松监管的理由。


由于食品行业的特点,食品安全、经营合规性是上市审核中的重中之重。


而蜜雪冰城却是频繁陷入“食品安全问题”的泥淖,不禁让人怀疑这正是其IPO之路迟迟没有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在“激战”之下,新茶饮市场增速则有所减慢。《中国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3》显示,新式茶饮行业发展增速开始阶段性放缓,市场不断下沉,价格战也更加激烈;2022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同比仅增0.3%。


“内卷”之下,拼降价也并非长远之计,加盟扩张、下沉或出海成为了新茶饮品牌寻求发展增量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新茶饮品牌纷纷寻求资本相助。


头部企业争相上市,从规模之争转向融资之争。


目前来看,行业内除“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已于2021年6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以外,茶百道也已经在2023年8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今年4月23日成功上市;紧接着,甜啦啦也在9月份透露上市计划,宣称将于2025年实现港股上市;而古茗则是与蜜雪冰城于同一天递表港交所;此外,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等品牌也频频被传出冲击上市的消息。


然而,成功上市后的茶饮们却是不尽如意。作为“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第一天,便惨遭破发。此后,其股价更是一路走低。

如果从最高位算起,奈雪的跌幅已超过了85%,市值蒸发超过了28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62亿元。


截图自百度股市通


截至快消前瞻发稿前,奈雪的茶股价为2.31港元/股,较19.8港元的发行价,下跌约为88%,公司总市值仅为39.79亿港元。


同样的,“茶饮第二股”茶百道也不好过,上市当天,“茶百道上市一个小时跌没3年利润”的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


上市首日即破发,茶百道的股价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开盘时,茶百道以15.74港元低开,跌幅达到10.05%。盘中股价更是一度暴跌38.86%,最低触及10.08港元。截至收盘,茶百道股价收报于12.80港元,跌幅高达26.86%,市值缩水至189.1亿港元。


对于新茶饮企业,资本市场似乎不怎么买账。资本加持下新茶饮企业的“泡沫”已破,市场对于新茶饮企业的估值更加合理化。


正如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在茶百道的招股书报告中所言,由于现制茶饮店品牌数量不断增加且该等品牌在产品供应及价格水平等主要方面的产品差异化不太明显,未来竞争可能日趋激烈。


现制品牌可能需要更多创新、差异化以及战略调整,才能重获资本的青睐。


茶饮们上市股价表现如此逊色,预计也将对后续上市茶饮公司的节奏和估值带来挑战,蜜雪冰城的IPO之路任重而道远。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