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围绕“四大行动”,落实21项具体任务。

其中,在数字经济赋能方面,到2027年西安市累计建设15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支持企业对装备、车间、生产线等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形成5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

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按设备和软件投资的10%给予奖励,数字化车间最高奖励200万元、智能工厂最高奖励1000万元。

发布首个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清单,支持培育数字经济赋智赋能新模式,市区财政最高给予实际投入35%的补贴支持。

在西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推动AI与制造业的融合。近期,陕西发布的《陕西省培育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也多次提及AI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

作为西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西咸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雁塔区为主要承载区的“一核四区”发展格局,目前已有超过300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69家)。

其中,西咸新区通过构建特色产业园区和聚焦重点产业集聚,实现了区域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而高新区则加速推进了如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中交科技城智慧交通产业基地等项目的建设,迅速培育了“AI+”新兴动能;经开区则专注于中欧产业园的建设,致力于发展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等。

2023年,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为西安市经济发展提供了硬核支撑。制造业,汽车、半导体、光伏等起到核心拉动作用,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增长32.4%;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增长30.0%。

西安已汇聚了10位顶尖院士和22位高端人才,同时,超过20所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每年培养本科及以上专业人才超过1.5万人。

此外,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中明确指出,在机器人产业领域,西安市发展重点为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和集成应用。

从西安市工信局了解到,西安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引进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尤其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和医疗器械等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更为广泛。

据悉,西安现拥有工业机器人约10000台,全市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

西安市工信局局长李初管表示,西安将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光子、增材制造、卫星应用等五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实力,新兴产业营收突破1500亿元,生产业营业收入达到4800亿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