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A股市场半导体产业链表现强劲。在经过6连涨之后,中证半导指数累计反弹超13%。随着“科特估”概念的持续发酵,市场已经将科技股行情的预期延伸到“科特估”概念。

 很多机构预测,与去年以来持续火爆的“中特估”行情类似,“科特估”概念不仅将进一步催化新一轮科技股炒作行情,也将带动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公司迎来估值重塑。未来,在资本的驱动下,这些企业将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速实现“新质生产力”落地,帮助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继“中特估”之后,“科特估”再次聚焦核心资产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然而,由于外部环境严峻,导致我国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公司普遍估值偏低。以半导体板块为例,从代工、封测,到存储及其他设备公司,无论纵向与自身的历史估值作比较,还是横向对比同一环节的海外企业估值,都处于偏低的水平。

 与中特估一样,“科特估”作为我国科技产业的核心“安全”资产,聚焦优势制造、中国自造、先进智造这些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合理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市场价值,发挥资本市场的调节作用,改善“新质生产力”融资环境,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是A股发挥资本市场使命的当务之急。

 那么哪些科技领域有望迎来“特估”呢?

 方正证券在报告中指出,“科特估”对应的是市场对战略稀缺性行业和新质生产力优质公司的低估。“科特估”企业应该满足战略稀缺性、创新程度高、质地好但估值偏低、有国际竞争力等条件,尤其是重点领域的高端装备、精密制造与新材料等,包括半导体、大飞机、机床、工业软件、关键基础材料等,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如国产算力、生物技术等。

 “科特估”后的超材料龙头,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光启技术作为全球超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将超材料实现产品规模化应用和制造的龙头,不仅从0到1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完整产业体系,而且在全球市场构建起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光启技术有望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获得“科特估”的估值提升。

 截至目前,光启技术已经在核心的超材料功能结构产品上建立了超算设计、高分子原材料、复合材料及制件、超材料微电子、高精密机械加工、微波射频综合孔径、先进检验检测等七大方面的核心能力平台,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超材料智能制造中心、华南地区最大的电磁性能检测中心和国内最大超材料设计和仿真平台。

 光启超材料技术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并广泛应用于我国海陆空尖端装备领域,覆盖多个装备体系,几十个关键部位,为我国装备综合作战性能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光启超材料在尖端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算中心也完成了二次扩容升级,计算能力比原来增大了6-7倍,未来超材料的应用空间还会进一步延展。

 专利方面,目前,光启已在世界范围申请超过6000件专利,约占全球相关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80%以上,专利申请总量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了超材料底层技术的专利覆盖。可以说,在光启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超材料早已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成为中国超材料产业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

 除了在尖端装备领域大放异彩,光启技术也在持续探索更广阔的民用市场的应用场景,力图让领先世界的超材料技术有更多用武之地。2024年5月24日,全球首个适用于智能汽车OTA天线性能检测的“紧缩场测试系统”正式安装上线并投入运营。

 该系统是由中汽研携手光启技术联合打造,光启技术将自己应用在航空领域的成熟方案直接应用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不仅大幅提升了智能汽车通讯测试的效率和精度,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填补了全球智能汽车行业技术和标准的空白,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落地转化的极佳典范。光启技术也是国内唯一具备建构此项系统的企业,软硬件实力的企业

 由于新型装备升级换代加速,外部的高需求推动公司超材料业务快速增长,在核心装备中的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光启技术业绩已经实现连续五年增长,2023年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且超材料业务收入五年时间翻了十倍,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6.89%,为公司业绩连续创下新高打下坚实基础。

 一些资深投资者分析,当前光启技术的PE为65倍左右,相对于国内外同行业公司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在不考虑未来公司盈利增长的情况下,经过“科特估”之后,公司市值也必定迎来大幅提升。再考虑到公司极强的盈利能力和超材料未来巨大的应用空间,未来良好的业绩预期完全有望为投资者创造新的“戴维斯双击”,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回馈投资者。

 未来,经过重新估值后的光启技术,将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这些资本也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研发实力、生产规模,以及新业务的拓展,巩固公司的护城河和领先地位,增强公司在全球超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在获得加速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科技崛起贡献更大力量。

$光启技术(SZ002625)$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