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极星汽车对可持续性的理解,2024年6月6日,在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极星汽车全球供应链气候专家王茜茜列出四大要素——气候中性、透明度、循环性和包容性。

具体而言,首先,极星致力于气候中性,通过低碳材料、能源效率提升、低碳制造与供应链等方式,实现全面低碳化,包括新工厂的零碳运营。其次,强调透明度,不仅连续四年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还详细公布旗下车型的碳足迹数据,确保数据的严谨性和可追溯性。为消费者提供足够信息,以支持其做出更可持续的消费选择。再者,包容性不仅关注供应链厂商的人权,也强调对员工和客户的包容性。

另外,王茜茜提到,2021年,极星汽车便启动了“极星零碳计划”——将在2030年生产出气候中和的汽车。 

图片40.png

王茜茜 | 极星汽车全球供应链气候专家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关于极星

极星汽车,源自北欧瑞典的豪华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自1996年从赛道汽车起步,经历了2017年从沃尔沃独立出来的重要转折,以新能源品牌的身份推出了极星1。随后,在2022年,我们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标志着品牌发展的新篇章。目前,我们的产品线已包括

豪华纯电高性能轿跑极星2、超豪华纯电SUV极星3和高性能纯电豪华SUV 极星4,而不久的将来,大家还将见证我们全新的4门极星5以及超跑极星6的亮相。极星汽车的业务现已遍及全球27个市场,拥有超过1000个服务点,为广大客户提供贴心服务。 

图片41.png

图源:极星汽车

对于极星而言,设计创新、可持续性和造福人类社会是我们战略理念的三大支柱。我们致力于通过不断的创新设计,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便利与享受,同时推动出行方式的可持续转型。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极星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

极星的低碳供应链实践探索

在极星,可持续性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我们深入实践的理念。虽然我们没有直接采用ESG的分类方式,但整体概念与之紧密相连。为了实现气候中性目标,我们在内部明确了各部门需要达成的任务,包括采用低碳材料、构建中性造车平台、提高车辆能源效率、实施低碳制造、确保供应链使用低碳能源、推动低碳物流以及优化充电、办公、门店运营和差旅等方面的活动。

在此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有趣的挑战。例如,在成都工厂没有实现100%绿色能源主要受限于车间和食堂的天然气使用,而这两点在重庆工厂都实现了转变。特别是在食堂方面,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找到了愿意使用纯电供应午餐的供应商,从而实现了工厂的零碳排放。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透明性原则。我们坚信,只有向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信息,他们才能做出更可持续的选择。因此,我们除了发布年度可持续报告外,还重点关注产品碳足迹数据的公布。我们的目标是提供完整、透明的碳足迹报告,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对环境影响。在编制这些报告时,我们注重数据的严谨性和细致性,力求不给读者留下太多疑问空间。

此外,报告中对于材料利用率的预估方法也体现了其严谨性。对于已知的材料加工方式,我们给出了明确的利用率预估,如80%、90%、60%等。同时,对于未明确提及的材料,我们采用了一种相当保守的算法进行碳足迹估算。这种透明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它为行业树立了公平的基准,使得数据真正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多、更透明的数据,以助力各方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已经开始向上游供应链收集真实数据,这将有助于整个行业数据的串联与透明化,进而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注重材料的循环性,既使用可回收材料,又考虑材料的可回收性。同时,我们致力于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并提高其使用性能。此外,我们还强调包容性,这不仅关乎供应链厂商的人权问题,更涵盖了对员工和客户的包容。这是我们整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碳减排方面,极星汽车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到2040年实现全范围的碳中和。在2030年,我们设定了两个中期目标:一是制造出一辆真正的气候中性汽车,并希望通过实际消除二氧化碳排放的手段而非碳补偿来实现;二是响应联合国的倡议,每十年将平均每辆售出极星车的碳排放减少50%。从2021年到2023年,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减排成果。 

图片42.png

图源:极星汽车

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取多种手段,包括优化材料选择、加工工程、推广生物基材料的使用等。尽管在现有的方案中,仍有一些碳足迹尚未找到有效的消除方法,但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许多其他主机厂也设定了类似的综合目标,时间节点多在2040年、2050年。对于传统的燃油车厂商而言,在向电动车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将在零碳项目车中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拓展到其他电动车产品线,并逐步替代现有的燃油车产品线,将是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用10年时间来打造一款新车听起来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在未来10年内替换整个产品结构和供应链,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因此,在这10年内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这张图表对比了极星2与沃尔沃XC40这两款同平台生产的汽车,数据具有很高的可比性。大家可以看到,在三种不同使用情况下,沃尔沃XC40相比极星2其碳足迹要高出不少。这些高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车辆使用周期上。因此,当我们从燃油车转向新能源车时,我们解决的问题仅仅是使用周期中的一部分。而解决这一部分的方法,一方面可以通过车企与电网、政府的合作,但更多还是取决于国家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图片43.png

图源:极星汽车

以极星2为例,这部分占比大约为48%,而剩余的大部分碳足迹则来自于车辆本身的制造过程、原材料开采、物流运输以及车辆报废后的处理过程。这些部分是无法仅仅通过开新能源车来解决的。而极星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的碳足迹降至零。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相关信息可以在我们的LCA报告中查阅。我们正在对现有材料足迹进行分析,以识别出主要的高碳材料,如钢、铝、塑料、电池和电子器件等。事实上,各家企业都在对供应链提出要求,包括使用水电铝、循环铝、循环钢等,以及减轻电子器件的重量。

展望未来

根据之前的数据表,我们找到了碳排放较多的环节,并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对于制造端,我们会提出绿色电力的要求;对于材料端,我们会要求使用低碳材料;对于一些本身排放较大的零部件,特别是电池,我们会与电池合作伙伴签署关于碳足迹的目标要求。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会面临各种挑战,比如计算标准和数据的统一问题,以及整条供应链真实数据的获取和整合问题。

我们最近开始研究一些新材料,希望能找到低碳或可循环的解决方案。当我遇到不熟悉的材料时,第一反应是寻求我们研发团队的帮助。理论上来说,他们应该有很多知识可以与我分享。然而,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知识的传递并不像我预期的那样顺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并不是按照我的需求来保存和呈现的。我需要了解的是这种材料的全生命周期和碳足迹情况,以及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哪些阶段、有哪些解决路径以及每个解决路径的市场情况如何。 

图片44.png

图源:极星汽车

对我来说,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我需要先了解现有的排放量是多少,然后预估未来的期望值是多少,再根据我车辆上的使用量来规划后面的所有工作。然而,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主要关注点,因为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打造出一款零碳车。

他们当前所采纳的材料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不依赖数据。数据在此并无实际意义,因为只要存在碳排放,就意味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解决80%或90%的问题,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零排放。任何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不论大小,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整个项目可能最终会因那难以攻克的1%问题而受阻。

此外,团队还致力于另一项重要工作。他们与供应商合作,深入回收塑料厂进行实地研究。目的并非寻找可用于汽车的回收塑料,而是携带车上已使用的回收塑料零部件前往工厂,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回收。他们关注的核心是这些塑料零部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去除率、提纯后的纯度、物化性能以及回收后的再利用规格和应用领域。这项工作不仅富有意义,更体现了我们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末端处理的高效回收的深思熟虑。

因此,在我们的“极星零碳计划”中,考虑的是整个生命周期,除了使用阶段外,还包括材料的开采、制造、加工、物流以及车辆消费后的末端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碳足迹为零。

(以上内容来自极星汽车全球供应链气候专家王茜茜于2024年6月6日在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发表的《极星汽车低碳供应链实践与创新》主题演讲。)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