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并于7月4日起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对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结合欧盟原先就征收的10%关税,比亚迪旗下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所要缴纳的关税将合计达到27.4%;吉利汽车达到30%;上汽集团更是高达48.1%

美国前不久才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升至100%,首个号召新能源转型的欧盟就跟着加入了围剿大军。

面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攻城略地,欧洲人属实怕了。去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价值100亿欧元的电动车。根据欧盟委员会预测,咱们的电动汽车份额,已经从2019年的1%以下,上升到了8%,2025年将会达到15%

在和欧盟市场竞争过程中,国产新能源车极具性价比。从内外价格来看,由于海外成本高企,叠加国内降价促销,2024年新能源车出海的经济优势比国内高出20%-50%不等。欧盟认为这个价格已经严重威胁到本土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影响了欧盟内的经济利益。

上汽和吉利汽车在欧美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约占中国在欧洲市场的87%。欧洲反补贴调查的比亚迪、上汽和吉利品牌为中国出口的主要车企,2023年和2024年1-3月出口量约占国内出口市场的88%和85%。吉利汽车和上汽名爵等比较倾向于开发技术成熟且环保标准较高的欧洲市场,这种扩张不仅增强了它们的品牌影响力,还促进了与当地市场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加强了品牌与市场的互动和适应性。在欧洲市场中,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的销量份额不断增长。

向欧洲出口电动车比例约占我国总出口量的34%,占中国总销量的7.8%。此次欧洲对中国新能源车加征关税的举措,导致出海经济性优势有所消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的利润驱动

被动接受逆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车企不能坐以待毙。可以通过供应链降本、与经销商成本分摊等方式部分消化关税影响。

并且积极转型,加速海外工厂的建设。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出海绝大部分是以整车出口的模式,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从日系车企出海经验来看,海外生产、属地化经营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化解贸易矛盾,更能推动市占率进一步上行。欧盟出于对本土汽车工业的保护,对中国汽车的进口较为排斥,但是欧洲多国对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表示欢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出海模式积极转型,已有比亚迪、奇瑞等宣布在欧洲建厂,有望减弱加征关税的影响。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