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香港交易所(港交所)继续强化其市场净化功能,2024年至今已有21家上市公司退出港股市场,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这一系列变动不仅彰显了港交所对提升市场质量的决心,也向外界释放出明确信号——业绩不佳与流动性不足的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

绩差公司遭遇强制摘牌

在被取消上市地位的13家公司中,泰坦智华科技、无缝绿色、东正金融、百田石油、宝申控股、丝路物流控股、湾区黄金、华厦置业等企业因市值小、业绩疲软、年报披露延迟及长期停牌等问题而成为市场清洗的对象。尤其是湾区黄金,这家曾经的采金企业,连续多年深陷亏损,加之严重的财务困境和治理问题,最终未能逃脱被除名的命运。港交所于2018年推出的“快速除牌”机制,对连续停牌超限的公司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处理措施,进一步加速了这类企业的淘汰。

私有化浪潮:主动退出寻求重生

与此同时,私有化成为另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共有7家公司选择这一路径告别公开市场。中智全球、锦州银行、魏桥纺织、中国擎天软件、松龄护老集团、永盛新材料等企业,面对股价长期低迷和成交不活跃的现状,决定通过私有化实现战略调整或内部重组。例如,锦州银行明确指出,H股市场融资功能有限且面临被强制除牌的风险,主动私有化更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A8新媒体近期提出的私有化计划,更是以高达162.77%的溢价引起市场关注,凸显了在特定情况下,高溢价成为私有化成功的关键。

市场观察:港股生态的重塑

此轮退市潮反映出港股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上市门槛虽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企业赴港上市,但资金集中度高,多数中小市值公司难以获得足够关注和资本支持,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另一方面,港交所通过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不断优化市场结构,提升市场整体质量和吸引力。

香港华夏证券行政总裁王荣昆分析指出,对于大股东实力较强的企业,私有化后往往能更好地整合资源,甚至为未来重新上市铺路。而对于股权分散的公司,私有化的道路则可能充满更多挑战。

港股市场的这一系列变动不仅是市场机制自我净化的表现,也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深刻启示:在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持续的业绩表现、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健康的市场流动性,是企业维持乃至提升自身市场地位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