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大合并是大势所趋是大牛市序曲更是中国金融走向全球金融大舞台的要素之一双双否定也改变不了中国券商历史性大合并大发展之大趋势

头部券商合并传闻引股价暴涨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双双回应:传闻不属实(券商合并大趋势属实)

界面新闻1小时前
约5分钟
  • 海通证券+8.70%
  • HK海通证券+5.56%
  • 国泰君安+4.79%
  • HK国泰君安+4.50%
  • K图 600837_0

    K图 06837_0

    K图 601211_0

    K图 02611_0

    @所有人,无需香港卡,也能投资港股

    6月14日,有市场传闻称国泰君安(601211.SH)与海通证券(600837.SH)将合并,海通证券下午一度涨停,收盘报8.87元/股,涨幅8.7%。国泰君安证券也高收于14.44元/股,涨4.79%。

    针对传闻,国泰君安回应界面新闻记者称:“截至目前,公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海通证券则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合并传闻不属实。

    另一名接近海通证券方面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暂未听说公司并购重组事项。”

    从市场反应来看今日午后,券商板块异动拉升,wind券商指数涨1.94%。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两家上海券商领涨板块。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正在推进并购重组事项的浙商证券、国联证券股价均涨超3%。

    从政策端来看,在“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 、集中力量打造金融业“国家队”等利好政策催动下,市场对券商合并产生新期待。

    4月12日,新“国九条”明确指出,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事实上,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并非近期的传闻。早在2020年9月前后,就曾有多名投资者在海通证券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发问:“海通和国泰君安都是上海国资委的,有没有合并的意愿?”彼时,海通证券澄清表示,公司董事会暂时没有讨论相关事项。

    从股权结构来看,目前,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股东中都有上海国资身影。国泰君安控股股东为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海通证券无控股股东,第二大股东为上海国资旗下上海国盛集团,持股比例为6.6%。此外,上海国资控股的百联集团也是海通证券前十大股东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除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之外,上海国资旗下直接或间接持股的还有华鑫股份(600621.SH)、上海证券等多家中小券商。早在2020年,上海证券控股股东由国泰君安易主为百联集团;华鑫股份前三大股东分别为上海仪电集团、华鑫置业以及上海国盛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上海国资旗下中小券商存在合并的可能性。

    当前,券商并购重组事项热度不断攀升。瑞银证券非银分析师曹海峰6月13日预测,未来,预计券业并购重组的速度和过去几年相比会显著加快,一些腰部券商将通过并购重组步入头部券商行列。

    曹海峰指出,“国九条”明确了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政策出台支持头部券商的并购,或者由监管层直接牵头推动头部券商的并购重组。

    原标题:头部券商合并传闻引股价暴涨,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双双回应:传闻不属实#并购传闻来袭,海通证券罕见涨停#  $上证指数(SH000001)$  $海通证券(SH600837)$  $国泰君安(SH601211)$  


    2024-06-14 18:47:45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真正牛市的话,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类股票肯定要涨一至两倍?

    2024-06-14 18:51:08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网友惊呼:海通1年才涨停1次 以为眼花了!与国君合并传闻再起 原来是这个原因

    2024-06-14 18:54:03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5千亿龙头历史新高!年内涨幅已达80% “硬科技”成市场热词 关注这些发酵方向

    财联社

    K图 601138_0


    今日(6月14日),多只科技权重股迎来爆发,截至收盘,AI硬件龙头工业富联、中际旭创、新易盛3股携手历史新高。其中,工业富联总市值突破5400亿元,中际旭创、新易盛今日涨幅也均在10%以上,颇聚市场人气。此外,沪电股份、胜宏科技等多只芯片概念股也同样刷新历史高点。

    image
    识图:工业富联中际旭创
    全部8

    注:今日创历史新高的个股

    工业富联年涨八成,北向近期大幅回流

    一直以来,创新高的股票常是投资者关注焦点,尤其是刷新历史新高的大市值股,常被视作市场“风向标”。作为电子板块的权重龙头,工业富联今年以来维持震荡上行的趋势,截至今日(6月14日)收盘,其年内涨幅已达80%,不计算今年上市的新股,工业富联在一众千亿市值股中年涨幅位居第一,在所有个股中年涨幅居于第13位,跑赢了99.76%的A股。

    从资金面来看,工业富联近1个月以来获北向资金的大举增持。截至6月13日数据,其目前北向持股数量近6.82亿股,较之5月初低点(6.11亿股)增长0.71亿股,累计增幅近11.6%。若从全年行情统计,工业富联仍遭北向资金部分减持,年内持股数量下降近0.61亿股,降幅近8.3%,期间于5月初一度下降至6.11亿股,年内最大北向持股数量降幅达17.8%。

    image

    与工业富联类似,今日同创历史新高的“CPO双雄”——中际旭创、新易盛也涨势凌厉,年内涨幅分别为72%、120%。其中,中际旭创本月的北向资金持股量也迎来明显增长,截至6月13日数据,其持股量近1.04亿股,较之上月末累计增长近0.31亿股,月内增幅近43%。目前,中际旭创的北向持股市值近129亿元,持股数量占流通A股的百分比也升至9.36%。

    image

    科技热潮持续涌动,关注有望发酵方向

    近期,“科技线”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随着“科特估”概念持续发酵,相关板块和个股也于近期频频活跃。以本周数据统计,累计共有110余股周内创今年以来新高,分行业(申万一级)来看,电子股的数量明显居多,其占比接近三成。公用事业、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煤炭股也相对较多,而房地产、非银金融、农林牧渔、食品饮料、银行相对较少。

    image

    在这些创年内新高的电子股中,有不少为板块权重龙头,其中,工业富联、北方华创、蓝思科技、鹏鼎控股、沪电股份、三环集团、华勤技术等多只大市值股在列。此外,新高股中也有例如协和电子、上海贝岭、威尔高、台基股份、海能实业等市值偏小但本周高度活跃(录得涨停行情)的个股显现。整体来看,电子股在周内的科技行情中涨势最为凌厉,且大小盘股均有发酵活跃。

    目前,“硬科技”已成为市场热词,对于后市可关注的方向上,浙商证券近日研报指出,2023年至2024年处在红利和算力引领的结构牛市,存量博弈背景下算力和红利轮动上涨。硬科技4月22日至5月10日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5月中下旬进入震荡调整期。站在当前,以通信、电子、国防为代表行业的硬科技行情正在展开。对应产业线索涵盖算力扩散、AI终端、商业航天……

    $工业富联(SH601138)$$中际旭创(SZ300308)$$新易盛(SZ300502)$

    2024-06-14 19:01:14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国泰君安一季度实现营收79.83亿元 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04-29 19:32
    约3分钟
    • 国泰君安 4.79%
    • HK国泰君安 4.50%

    K图 601211_0

    K图 02611_0


    4月29日盘后,国泰君安披露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收79.83亿元,同比下降14.05%;归母净利润为24.89亿元,同比下降18.13%。

    同时,国泰君安发布了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公司将积极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财富管理的初心使命,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主动服务上海“三大任务”“四大功能”“五个中心”等重大任务,努力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此外,国泰君安还将高质量推进三类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动态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系统构建分层分类的零售客户服务体系,精细打造开放协同的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加快破题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跨境业务,升级构建面向三类客户的综合化协同服务模式,加快提升各项业务核心竞争力,持续完善战略布局,实现客户“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国泰君安强调,公司聚焦业务发展和降本增效,努力通过良好的业绩表现、规范的公司治理、稳健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回馈投资者的信任,维护公司市场形象,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公司将持续评估本次“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024-06-17 09:48:17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磷酸锰铁锂电池量产装车在即 这些公司有“锰”料

    上海证券报

    K图 600367_0


    一则“锰”料,让16日磷酸锰铁锂概念股多只个股飘红。

    消息面上,日前工信部发布第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其中包括奇瑞星纪元ES以及奇瑞与华为智选合作的首款新车智界S7。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品牌中,有4款车型采用了“三元锂离子 磷酸锰铁锂电池”,且生产企业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一出,16日午后磷酸锰铁锂概念股纷纷飘红。截至当日收盘,红星发展涨停,湘潭电化、容百科技、湖南裕能等均有不同幅度上涨。

    16日,红星发展涨停

    磷酸锰铁锂电池量产装车在即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工信部发布的第374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两个品牌中有4款车型采用了“三元锂离子 磷酸锰铁锂电池”,且生产企业均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包括由华为智选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S7,其或于本季度内正式亮相。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网

    对此,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表示,宁德时代的产品原来在动力电池行业里价格较高,现在的市场份额在被其他企业侵蚀。所以宁德时代也在做一些新的客户,进行新一轮的市场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奇瑞跟宁德时代深度合作符合双方利益。

    这也让许多投资者回想起不到两个月前,曾有消息称宁德时代的M3P电池或于今年三季度首发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改款Model 3,所配备的电池包电量将从此前磷酸铁锂电池包的60kWh升级为66kWh。当时也曾引起磷酸锰铁锂板块个股大涨。

    毋庸置疑,磷酸锰铁锂电池量产装车在即,并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一种选择。东吴证券8月16日发布研报称,电池端看,宁德时代创新推出M3P电池,搭配麒麟电池主攻700km中端市场,混用或8月首发于智界S7,纯电预计特斯拉下半年或首发。比亚迪较早布局磷酸锰铁锂,预计明年上半年装车发布。此外,亿纬锂能、中航创新、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已发布相关产品。

    为何要给锂电池加“锰”料?

    什么是M3P电池?从名字上来看,M作为锰元素的代号,P代表化学式PO磷酸根,外界猜测M3P电池就是磷酸锰铁锂电池。宁德时代此前曾表示,M3P电池准确来说不是磷酸锰铁锂电池,电池正极材料中还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公司称之为磷酸盐体系的三元锂电池。

    为何要给锂电池加“锰”料?业内专家指出,磷酸锰铁锂电池就是属于磷酸铁锂与磷酸锰锂的混合产物,通常认为,磷酸锰铁锂电池能够保留磷酸铁锂电池的高热稳定性、成本低等优点,还能借助锰材料增加电池电压,弥补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的短板。就能量密度数据而言,磷酸锰铁锂电池也被称作磷酸铁锂的“升级版”。

    不过,磷酸锰铁锂在过去受限于较低的导电性与循环性能,未能大规模推广。随着工艺技术不断创新,磷酸锰铁锂的实际比容量得到提升,循环性能得到改善,其能量密度能够接近目前的三元五系电池,但同时成本比三元材料低。另外,磷酸锰铁锂还可以与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等进行复合,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能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永高认为,锰元素的加入可以提升原本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与此同时,锰加入后,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度和电子电导率均会降低,磷酸锰铁锂现阶段单独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更适合用作三元锂电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兼顾能量密度,又可以提高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

    这些公司有“锰”料

    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锂电池企业积极推进磷酸锰铁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众多锰原料及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也纷纷前瞻性地布局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相关技术。

    据记者了解,目前湘潭电化、红星发展、德方纳米、湖南裕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等上市公司均在磷酸锰铁锂产业链上游和中游有布局,有的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产能。例如当升科技去年发布磷酸锰铁锂新产品,德方纳米11万吨磷酸锰铁锂年产能已经通过下游客户的测试,产能调试完成,目前小批量出货,预计下半年会放量。

    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公司发布关于磷酸锰铁锂项目计划投产公告或进展动态。

    近日,湖南裕能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6.5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年产32万吨磷酸锰铁锂项目、年产7.5万吨超长循环磷酸铁锂项目等多个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图片来源:湖南裕能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告

    公告显示,公司通过探究不同原材料及工艺的影响,公司已经开发出高性能的磷酸锰铁锂材料,并已申报或取得多项相关核心专利,目前产品处于批量试生产阶段。

    容百科技在近期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作为全球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三元正极材料第一大供应商,公司的综合实力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产品阵列方面,公司与海外厂商相比更为丰富,公司产品包括高镍、磷酸锰铁锂和钠电正极材料等。磷酸锰铁锂产品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公司计划在韩国直接投建磷酸锰铁锂新一代产品的工厂。计划于2025年底在中、韩建成14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2030年底在中、韩、欧、美建成56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

    公司同时披露,目前磷酸锰铁锂材料客户(含二轮、四轮)共计达80多家,上半年出货主要是在二轮车,同时上半年通过了多家动力电池客户的审厂。目前,在四轮车方面的装车进度上已完成夏试,三季度将进入冬试,预计年底会实现大规模装车,公司有望成为市场上最快、最早实现上车的磷酸锰铁锂企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作者:刘立

    原标题:磷酸锰铁锂电池量产装车在即,这些公司有“锰”料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