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央行公布了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5月末M1同比下降4.2%,M2同比增长7%,但增速较4月放缓。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5月金融数据喜忧参半,既有实体需求偏弱影响,也有结构性因素及政策方面影响。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物价水平偏低,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目前低物价水平与货币工具处于常规区间,政策空间充足降准降息处于工具箱,相机而动。

以下是周茂华对5月金融数据的解读:

5月金融数据喜忧参半,既有实体需求偏弱影响,也有结构性因素及政策方面影响。从新增社融需求平稳增长,反映经济仍具扩张动能。目前货币与信贷环境保持适度宽松,继续为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国内有效需求偏弱,物价水平偏低,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目前低物价水平与货币工具处于常规区间,政策空间充足降准降息处于工具箱,相机而动。但宏观数据显示,国内消费和物价延续修复回升态势;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此前出台促消费、稳楼市与投资政策效果逐步释放,以及兼顾内外均衡,相对于全面降息,预计央行优先通过结构工具、挖掘利率改革潜力等,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同时,考虑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增加及缓解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等,不排除降准选项。


5月新增信贷继续弱于季节性


5月新增信贷继续弱于季节性,主要受周期性、结构性及政策方面影响。一季度信贷‘开门红’造成一定信贷需求透支。国内信贷结构及近几年高基数影响,一方面,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信贷需求偏弱拖累,国内积极引导优化信贷结构,加大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支持等;一方面,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国内信贷扩张逐步向常态回归,相应增速有所放缓。另外,国内加强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对存款和贷款市场构成短期扰动。

从信贷结构看,居民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新增量低于近年五年均值,反映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整体不够强劲。企业短期贷款保持增长,但短期和中长期新增贷款新增低于近五年均值水平,票据融资增幅偏强,一方面受房地产及相关企业贷款低迷影响,一定程度反映企业增加贷款融资、扩大生产与投资意愿偏谨慎,企业短期交易不够活跃。

具体看:本轮服务复苏相对领先,商品消费复苏相对滞后;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也对消费、投资方面信贷需求继续构成拖累。企业投资信贷方面,目前部分行业继续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销售价格低迷,部分企业面临成本、融资等方面压力,并且,近年来海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企业在扩张投资生产方面偏谨慎。

从趋势看,国内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稳楼市、稳投资等政策持续加码,国内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同时,国内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五篇大文章,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新兴领域信贷融资支持,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望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平稳增长。


5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


5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强于季节性。主要是政府债券融资反弹,抵消了银行贷款增幅放缓影响。5月新增社融强于季节性,反映国内实体经济整体融资需求平稳增长,经济扩张动能增强。但也要看到社融结构反映出民间融资需求整体偏弱。居民消费融资意愿偏谨慎,尤其是房地产部门等部门拖累较为明显。

从趋势看,宏观政策支持、内循环持续畅通,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活力,房地产企稳复苏等,实体融资平稳增长;同时,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计划,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有望提速,社融整体有望平稳增长。


M1同比降幅扩大


M1同比收缩,主要是国内房地产市场交易低迷,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规范及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仍相对较高影响。随着国内经济复苏与金融市场情绪趋势回暖,居民有关资产配置结构。以及国内防范资金空转套利对存款构成扰动。从趋势看,随着经济活跃度提升,存款结构逐步回归常态。

从短期看,规范手工补息会造成金融数据短期扰动,但从中长期看,对增强经营稳健性,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防范潜在风险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意义。


M2同比进一步放缓


M2同比进一步放缓,主要是国内存款与贷款增量同步放缓拖累,影响货币创造。国内金融机构压缩大额存单、下架特色存款,手工补息等违规行为治理等,挤出部分虚增存款;同时,受金融市场情绪回暖,存款利率与理财净值‘一降一升’,特别国债、储蓄国债受追捧等,均对存款构成一定替代。但整体M2同比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市场利率维持低位,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反映目前货币环境继续为政策实施、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