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业绩承压,中百通过新业态、新业务努力焕新。


作者:徐龙捷 编辑:吕鑫燚
出品:零售商业财经 ID:Retail-Finance

胖东来的风持续席卷老牌零售企业,这次故事的另一个主角是湖北省龙头零售企业——中百集团。

6月10日,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前往武汉和中百集团开展座谈会,于东来表示,胖东来会全面开放其商品目录,与中百集团共享供应链信息,在商品开发上给予技术支持。

双方深入接触,颇有释放中百集团将接受胖东来调改之意。受消息影响,6月13日中百集团股价一路上扬,触碰涨停板。

外界正期待胖东来调改之风吹到武汉时,据中国证券报6月13日发文,中百集团表示,双方合作还没有明确进展。

虽然中百集团否认了当下与胖东来的合作,但其不能代表未来双方的合作走向。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当中百集团和胖东来开始高频沟通时,其反映的是,区域龙头企业逐步对外资品牌去魅,重新审视本土概念,以企业文化为内核,开始寻找一条更适合本土市场的变革之路。

01 合作是暧昧不清的 业绩是明显下滑的

相较于嘉百乐、步步高、永辉超市三家接受胖东来调改时的笃定态度,中百集团与胖东来的接触则更多是若即若离、暧昧不清的。

从时间线来看,5月27日,永辉超市宣布将河南郑州信万广场店作为试点,闭店接受胖东来的全面调改。三天后,中百集团举行胖东来帮扶调改学习行前动员会,中百仓储总经理罗辉表示,将聚焦在胖东来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商品陈列、动线布局以及营销策略等核心领域,通过沉浸式和主动式学习,争取学习效果最大化,并计划在武汉的两家门店试点调改。


图源:网络

反观中百集团,从前期业内透露的信息来看,其选择了两种客群属性截然相反的门店进行调改。两店分别位于武汉市光谷关山区域、汉口黄浦路区域,前者周边为高校群和写字楼,辐射的是年轻客群、聚焦一人或两人的购物场景;后者则驻扎本地居民生活区,以中老年人为主,核心购物场景以多人家庭为单位。

可见,中百集团试图通过具备客群属性差异的两类不同门店来验证调改效果。

对于试点调改,中百集团更多抱着谨慎的学习态度。中百集团表示,“参与胖东来调改永辉门店学习,还处于学习阶段,门店的调整改造计划,要等学习后再来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彼时,胖东来也明确回应,中百集团是在观摩学习阶段,双方还未达成实质性的合作。

6月10日,于东来深入中百仓储关山光谷店、关山城市广场店及中百生鲜物流园,实地了解中百集团的运营状况。即便是交流并走访后,中百集团的态度依旧是“合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胖东来也表示“没有接到是否改造中百集团的通知”。

关于中百集团接受胖东来调改一事,尚未尘埃落定。但从业绩表现来看,中百集团的确需要试试胖东来的这瓶“魔法药水”。

过去三年,中百集团的盈利能力正遭受极大考验。

业绩侧,2021-2023年三年间,中百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3.31亿元、121.97亿元、116.39亿元;分别亏损0.22亿元、3.2亿元与3.38亿元。营收逐年减少的同时,盈利能力也进一步削弱。经营侧,2023年,仅在湖北市场,中百集团便关闭了7家大卖场、52家社区超市、72家便利店和两家百货中心。


图源:Choice数据

实际上,中百集团的业绩侧走向和刚接受胖东来调改的步步高相同。

2021-2023年,步步高营业收入分别为133.61亿元、87.45亿元、31.01亿元;分别亏损1.84亿元、25.35亿元、18.89亿元。

同为老牌区域龙头企业,步步高和中百集团都面临着消费群体购物发生变化、品牌老化等因素导致的营收下降、亏损放大的窘境。

但在接受胖东来调改后,5月份,步步高长沙梅溪湖店实现总销售额4128.66万元(不含茅台销售),总客流36.1万人。5月份,该店平均日销133.18万元。调改前,该店平均日销为15万元,日均客流2000人。

于中百集团而言,正需要一次“步步高式”的涅槃故事,胖东来或许就是最好的“解药”。

一方面,胖东来不仅“声名在外”,其业绩也十分抗打,“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中,胖东来首次上榜,以107亿元的销售额排在第46位;另一方面,步步高、永辉超市接受胖东来调改后,业绩呈大幅度提升,是胖东来实打实的战绩。

从这个视角来看,中百集团和胖东来的故事,尚未到最终篇。

02 摸索多业态 推进新业务

近年来,中百集团虽在业绩侧承压,但其始终在推进业务模式的调整,以求推高营收空间,改善营收结构。

纵观中百集团近年来的新动作,分为两个方向:围绕基本盘精耕细作,摸索更多业态;扩宽业务线,开垦新赛道。

以新业态为例,2021年,中百集团“向上走”,推出高端精品超市“中百生活剧场”,首家店位于武昌区高端商业体长城汇,以多元化生鲜品类,40%的优质进口商品为吸引力,突出“高端生活空间”概念。此后,中百集团持续推进中百生活剧场的开店节奏,目前八家门店已进入武汉市多个核心商圈。


图源:中百微信公众号

此外,中百集团还瞄准了火热的生鲜电商赛道,依托“中百仓储超市800余家网点”,开拓线上即时配送业务,并完成了智能供应链系统的自研自建,为前端配送赋能。目前,中百邻里购已实现外送到家、明日达、线上电商、开卡售卡等功能。

2023年,中百集团又在原有“中百超市”品牌的基础上细化,构建了“邻里生鲜”、“Z时代”、“邻里生活”等多业态矩阵,以探求社区超市的其他增长路径。2023年,中百超市还试点推出了零食商店“小百零食铺”,并增开“中百超市”平价生鲜 OUTLETS,以折扣化运营作为新业态探索的方向。

再向前溯源,中百集团还抓住了便利店赛道的机遇,和全球知名便利店品牌罗森合作,在多个城市布局“中百罗森”便利店。


图源:零售商业财经

截至2023年年末,中百集团拥有连锁网点1714家,其中大卖场及综合超市194家、社区超市687家、便利店809家、百货购物中心7家、电器专卖店17家。

具体门店类型有中百仓储、中百超市、邻里生活、邻里生鲜、中百超市Z时代、中百邻里,中百罗森、小百零食铺、中百超市、OUTLETS、中百生活剧场、中百工贸家电,中百百货(中心百货)。

近年来所有火热的细分赛道中,都出现了中百集团的身影。可见,中百集团一直在不断探索基本盘的新增长点,以求放大品牌声量的同时,增加集团营收。

除了夯实基本盘外,中百集团还试图走出“舒适圈”,拓荒新市场。

首先,中百集团围绕零售行业向上游延伸业务,推出中百自有品牌商品,现已有都悦、劲购、玲珑、跑道、爽牌五大自有品牌。品类涵盖了蔬菜干货、酒水休闲、日用百货、家居杂品等全类目商品。

中百集团还明确了自有品牌经营和开发方向,仓储业态经营常规规格;社区超市业态聚焦民生品类,偏小规格;精选店业态聚焦高品质差异化单品,规格以稍大规格或组合包为主。2023年,中百集团的自有商品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9.19%。

此外,中百集团还于2023年进军餐饮,创立自有品牌“中百芊爽”,以“低脂健康”为核心概念,在每道菜宣传中明确标注卡路里,以顺应健康饮食潮流。仅2023年上半年,中百集团便开出了20家“中百芊爽”轻食店。


图源:中百芊爽外卖

中百集团还开设了“中百鲜厨”,以发展鲜食、预制菜业务。探索运营社区食堂业务,打造了首家市场化运营“幸福食堂”。

纵观来看,中百集团对改变现状,挽救自身业绩抱有极大的热情,尽管近三年业绩带来的压力始终存在,但它并没有放弃对新业态、新业务、新模式的探索。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在于,中百集团旗下的主力业态“中百超市”正面临品牌老化状况,虽然“中百罗森”的强劲竞争力,成为集团抓住年轻消费者的核心业态,但其更多的关注点应当在于如何让主力业态稳健发展。换言之,将过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新业态、新模式的探索,难免削弱集团对主业态的关注度。

因此,此时和胖东来的频频接触,也可视作中百集团想要重振主业所释放的信号。

03 当学习胖东来成“主流” 差异化何在?

中百集团不仅自身寻求改变,也在持续学习外部经验,积极寻找外援。

早期,中百集团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生鲜品类的竞争力。

2004年,中百集团对武昌水果湖菜场进行改造,打造了武汉第一家纯“生鲜超市”。2011年,中百集团加大对生鲜品类的投入力度,推出生鲜冷链统一采销、统一配送模式;2014年,中百集团再度增加自营生鲜的比重。

然而,中百集团也承认,“弱势难改,转型缓慢”,生鲜业务始终不及预期。

于是在2016年,率先以“生鲜品类”作为差异化经营战略的“优等生”永辉超市,派出了23人的管理团队进驻中百集团,对后者进行了生鲜业务的调整。


图:永辉超市

如今,时过境迁,曾帮助过中百集团的永辉超市,也正在接受胖东来的帮助。

只不过,永辉超市是以自身最擅长的品类对中百集团进行帮扶,对中百集团整体经营模式而言,没有明显改变。但胖东来的调改则是自上而下、由内到外的全方位帮扶,是贯穿企业经营全链路的大刀阔斧改革。

例如,步步高、永辉超市虽然只对少数门店进行调改,但调改覆盖了商品结构、门店布局、员工关怀等全链路的经营。

在胖东来与中百集团的首次交流中,于东来认为应该从亏损门店闭店止损、优势门店经营调整、商品品质把控提升三方面做出改变。双方将着眼在供应链和商品结构中合作。

诚然,胖东来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独树一帜,且十分具有参考价值。

不过,有竞争赛道才会繁荣,有差异化竞争赛道才会前行。随着胖东来模式“渗透”到各零售企业时,企业正向同一种经营模式靠拢,那自身差异化又该如何体现?

更值得深思的是,当“胖东来们”越来越多的时候,胖东来是什么?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