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各公司披露的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从公司规模、管理团队、核心业务、财务状况、费用管理、资本市场表现和人才市场表现七个维度对7家体外诊断先锋企业进行对比解读。

本文解读的7家企业分别是迈瑞医疗、迪安诊断、安图生物、三诺生物、新产业、九安医疗、华大智造。

公司规模

成立时间最早的公司是新产业和九安医疗,距今已有29年,华大智造成立时间不足10年。7家公司中3家位于广东深圳,其余浙江1家,河南1家,湖南1家,天津1家。

规模最大的是迈瑞医疗,总资产排名前三的是迈瑞医疗、九安医疗、迪安诊断,迈瑞医疗接近500亿;从营收来看,迈瑞医疗和迪安诊断的营收与其他企业有较大差距,其中迈瑞医疗高达349.32亿。

迈瑞医疗和迪安诊断的员工人数在1万以上,其余企业除安图生物达到5539人之外,都在5000人以下。

管理团队

7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核心高管团队的年龄范围在46至73岁,以硕士学历居多。

高管核心团队的薪酬水平高低不一,最高的是迈瑞医疗的高管团队,薪酬高达2662.86万;其次是新产业的饶微先生,薪酬为459.2万;三诺生物的高管薪酬最少,仅32.61万。

核心业务

迈瑞医疗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其中体外诊断产品营收124.2亿,占比35.62%;迪安诊断的医学诊断服务营收51.87亿,占比38.68%;安图生物和新产业以诊断试剂和仪器为主;三诺医药主营血糖监测系列产品;九安医疗以自主品牌iHealth产品为主,包括iHealth试剂盒、血压计、血糖仪、额温计等医疗健康产品;华大智造主营基因测序仪业务。

根据产品的地区收入构成来看,九安医疗的主要市场在国外,通过iHealth美国、iHealth欧洲等子公司进行销售与推广,占比超90%。其他企业像迈瑞医疗、三诺生物、新产业、华大智造在国外也均有超30%的业务收入;迪安诊断和安图生物主要市场在国内,国内营收超95%。

财务状况

从2023年整体业绩来看,不乏有业绩表现好的企业,如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3家企业都是营收、净利润双增长;也有业绩不如意的企业,迪安诊断、九安医疗、华大智造营收、净利润皆处于下降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该行业的整体净利润和毛利润均较高,其中迈瑞医疗的净利润超100亿,新产业、九安医疗、安图生物也有超10亿的净利润。各企业的净利率从4%-42%不等,毛利率从31%-73不等,新产业的净利率和毛利率最高,分别高达42.08%和72.96%。

华大智造2023年由于实验室自动化产品需求萎缩等各种原因,自20年扭亏后再度出现亏损,亏损额超6亿,净利润较去年下滑超100%。

从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来看,整体的业绩表现没有多大变化,唯有三诺生物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不再是负增长了。

一季度的营收中,迈瑞医疗的营收接近100亿;九安医疗和华大智造营收不足10亿;从净利润来看,除迈瑞医疗净利润超30亿以外,其余企业均在5亿以下,靠前的3家企业依次是新产业、安图生物、九安医疗。

费用管理

迈瑞医疗的研发投入和销售投入仍然是最高的,两者加起来接近100亿。其余企业从研发投入来看,投入前三从高到低依次为华大智造、安图生物、迪安诊断,其中华大智造研发费用达9.1亿,行业中占比最高,达31.26%;销售费用仅迪安诊断和安图生物超10亿。

薪酬费用占比越高代表企业的福利越好,华大智造的薪酬占比高达42.88%,其次三诺生物、安图生物、迈瑞医疗也均超20%。

资本市场表现

截至6月,目前市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华大智造、九安医疗、三诺生物、迪安诊断。其中迈瑞医疗市值高达3591亿,新产业高达600亿,安图生物为280亿。

市盈率最高的是三诺生物,为50倍,华大智造为-33倍。市净率最高的是迈瑞医疗,高达10.5倍,其次是新产业,高达8.3倍。

人才市场表现

人均营收方面,迈瑞医疗和九安医疗相对较高,均超过150万;三诺生物和安图生物不足100万。

人均薪酬方面,华大智造和迈瑞医疗均超40万;新产业、三诺生物、九安医疗超20万;安图生物、迪安诊断不足20万。

从员工的教育程度来看,华大智造高学历的人才最多,硕博占比高达44.44,接近半数,本科以上占比超90%;迈瑞医疗、新产业本科以上占比也均超70%。

体外诊断优秀企业:

迈克生物:目前市值75亿。公司主营产品包括自产和代理诊断试剂及诊断仪器,涵盖生化、免疫、临检、分子、快检、病理、微生物等各领域。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6亿,同比下滑19.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3亿,同比下滑55.86%。其中,自主产品销售收入18.80亿元,同比下滑18.67%,代理产品销售收入9.81亿元,同比下滑21.87%,自主产品在营收结构中占比达64.94%,利润贡献达85.95%。

万孚生物:目前市值130亿,业务涵盖了临床检验、危急重症、慢病管理、基层医疗、疫情监控、灾难救援、现场执法及家庭个人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是国内POCT企业中技术平台布局最多、产品线最为丰富的企业。产品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5亿,同比下滑51.3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8亿,同比下滑59.26%。其中传染病收入9.5亿,慢病管理检测收入11.19亿。

科华生物:2023年营收24.3亿,目前市值30亿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试剂、医疗检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自主产品聚焦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即时诊断(POCT)四大板块。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8亿,同比下滑65.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34亿,同比下滑124.09%。其中自产产品营收14.17亿,代理产品营收9.62亿。


企业竞争力对比合集请查看主页相关文章:

血液制品:上海莱士 华兰生物 天坛生物 博雅生物 派林生物 卫光生物

CRO: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九洲药业、博腾股份、昭衍新药

创新药: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 中国生物制药 石药集团 复星医药 齐鲁制药

疫苗:智飞生物 万泰生物 沃森生物 康泰生物 华兰疫苗 百克生物

中药:白云山 云南白药 华润三九 同仁堂 以岭药业 片仔癀 东阿阿胶

医疗器械:迈瑞医疗 威高股份 联影医疗 新华医疗 乐普医疗 鱼跃医疗

医疗耗材:威高股份 英科医疗 微创医疗 山东药玻 蓝帆医疗 振德医疗

互联网医药平台:京东健康 阿里健康 药师帮 1药网 叮当健康 平安好医生

医药流通:国药控股 上海医药 华润医药 九州通 重药控股 白云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