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炉的5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M1、M2增速持续回落,金融“挤水分”叠加融资需求较弱导致5月信贷数据偏低。

中国人民银行6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M1同比下降4.2%,M2同比增长7.0%;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社融新增20692亿元,同比多增5132亿元。

M1和M2同比增速大幅下行

数据显示,5月M1同比下降4.2%,创下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降幅较上月末扩大2.8个百分点。同时,M2增速进一步回落至7%。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指出,近几个月M1和M2同比增速大幅下行,一是房地产市场恢复偏慢,实体经济活力有待增强,融资需求下降导致货币派生放缓。二是监管行为影响持续,一方面是此前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的影响持续显现,另一方面是打击空转套利背景下,存贷款派生受到较大影响,这些共同拖累广义货币增速加速回落。三是存款利率下降,随着存款利率水平下降,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发生变化,更多转向理财和国债等,5月非银存款快速增长就是侧面反映。

申万宏源指出,5月M2同比增长7.0%,较上月下行0.2个百分点,主要源于企业存款(新增-8000亿,同比多减6607亿),或是叫停“手工补息”的延续,拖累M2增速0.2个百分点。同样受到此影响的还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同样成为下拉M1同比增速至-4.2%的主要原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M2增速低位回落,且已明显低于合意水平,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5月新增信贷规模偏低,这会直接影响存款派生;二是当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显著扩大,会在未来财政支出过程中推高M2增速,但在发行当月会形成财政存款,而财政存款不计入M2,由此会拖累当月M2增速。可以看到,5月财政存款增加7633亿,同比多增5264亿,仅此一项就会下拉5月末M2增速约0.2个百分点,与当月M2增速环比降幅基本相当。

实体融资需求仍待进一步激发

多家机构指出,5月信贷和社融规模均低于季节性,整体结构仍然欠佳。

“整体来看,实体融资需求仍待进一步激发,尤其是居民侧,加杠杆意愿未见显著改善,我们认为核心掣肘可能仍在于居民收入和就业预期改善偏慢,财政向民生端倾斜的必要性有所抬升,货币政策也仍有进一步放松空间。”中金公司指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少增,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居民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少增也表明金融“挤水分”的影响在延续,同时,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仍有波折,融资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也不利于企业贷款需求释放;居民贷款需求不振则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以及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指出,今年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500亿元,尽管比上月的7300亿元有所恢复,但相比于2021-2023年同期的15000亿元、18900亿元和13600亿元明显偏低。这其中固然有信贷“挤水分”的因素,但也折射当前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依然不足。企业短期贷款减少表明企业经营用流动资金需求不足;但中长期贷款保持适度增长,有可能与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相关。

红塔证券指出,5月政府债券发行的加速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背景下,企业债券也对社融同比增速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不过,打击资金空转、叫停手工补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等措施对数据进行的“挤水分”,还是对信贷和货币余额增速造成一定影响。

该机构预计,这种影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持续,不过这也会更加有利于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和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在剔除这些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仍然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推动经济持续修复,同时继续引导实体部门的融资成本降低,以激发信贷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与信贷增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信用的扩张。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