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存储芯片价格连连下跌,2023年几大存储原厂出现集体亏损,亏损预估达破纪录的50亿美元。Gartner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存储器市场规模下降37%,成为半导体市场中下降最大的细分领域。
在存储市场供过于求,上游出现库存积压时,存储原厂可通过降价、减产等手段来调控存库存水位。减产和降价是一套组合拳,每当销售价格接近生产成本时,原厂会加大减产力度,直至带动存储芯片价格上涨。
2022年Q4起,铠侠、美光科技、SK海力士、西部数据等存储大厂陆续启动减产、调整供给的举措。紧接着,2023年上半年三星也加入了减产的行列,到去年9月,其NAND Flash的产量削减至总产能的50%,这主要集中在128层堆叠以下产品。
在存储原厂共同的努力下,NAND Flash(闪存)和DRAM(内存)的合约价分别于去年Q3和Q4止跌。到今年Q1全线存储产品已经复苏,DRAM合约价格上涨20%,NAND涨幅达23%-28%。市调机构TrendForce先前预计,DRAM在今年Q2会小幅上涨3%-8%,NAND上涨13%-18%,但在5月上旬又修正了Q2的数据,DRAM预计上涨13%-18%,NAND预计上涨15%-20%。该机构还指出,今年4月3日的“花莲地震”是一个转折点。震前,DRAM和NAND上涨动力稍显不足,其现货价格和交易量均已持续走低。但震后,PC厂商开始接受DRAM、NAND合约价的大涨价,一直到今年4月底,新一轮合约价谈判陆续完成,其价格涨幅超过预期。
2024年下半年,存储芯片的价格走向将如何?因为闪存原厂在前年和去年急速减产,慧荣科技CAS业务群资深副总段喜亭在去年10月下旬接受《国际电子商情》采访时预测称,闪存价格在2024年下半年可能会拉得很高。但未曾想该趋势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浮现,他在今年3月下旬针对这一预测补充表示,闪存的涨势在今年下半年会稍微平缓,然后整体涨势可能持续到明年Q1-Q2。而影响内存的变数比较多,预计今年下半年涨势可能放缓,主要看AI移到终端的速度是否够快。
根据他的观点,高性能SSD可以减少内存的用量,但这不会在今年下半年马上发生,所以内存的需求量依旧比较大,内存的涨价趋势完全看AI在手机、PC上是否有取得巨大成功。

总之,除了AI相关的应用之外,汽车也是推动存储需求的主力应用。伴随L3及以上级别自动汽车商用,对车规存储的性能和容量要求也更大,单车存储容量很快将进入TB时代。
AI市场也会下沉到汽车中,对车规存储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电动汽车等只要是AI能够触达的应用场景,都将能看到更多新形态的存储产品应用,市场空间大。A股相关概念股有投资机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