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沃伦·巴菲特曾在采访中公开评价比亚迪CEO王传福:有很多伟大的想法,也很善于将想法变成现实。

不仅如此,沃伦·巴菲特还透露,王传福是他最欣赏的CEO之一,其他三个是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精密机件的马克·多尼根以及苹果的蒂姆·库克。

然而,王传福的人生起点却很低。他出身贫寒、父母早早离开了他,硬是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攻读硕士后留在了研究院工作,年仅26岁晋升为副主任。在当时,“铁饭碗”、“副主任”或许已经是贫穷家庭小孩的职业天花板。

彼时,不安现状的王传福看到了电池产业的巨大机会,果断砸掉铁饭碗、下海创业,在当时外资品牌垄断的市场中弯道超车,一跃成为“电池大王”。

2003年,王传福察觉到电池生意已陷入瓶颈,于是他宣布转型做新能源汽车,而地球另一端的埃隆·马斯克在一年后才开始投资并加入特斯拉。面对股东们的质疑、不理解、不信任甚至大量抛售股票的行为,王传福的内心却如磐石般坚定,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军汽车行业。

在近20年的创新驱动下,比亚迪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掌握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

两次逆向而行,充分体现了王传福善谋、远谋、敢想、敢做的行事风格,且能把想法做到“极致”。那么,比亚迪从电池行业转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中,王传福有哪些思考和认知呢?

以下是「和牛商业」小编心台整理的王传福发表过的观点,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一、关于创业

1.我觉得创业首先要在“创”字上要有很好的谋略,要抓住行业的变化点、变革点。电动车正好是百年未有的大变革点,作为创业者,能不能在这个大变革点里抓住哪怕一个很小的环节来发展,就足够了。

第二是要“闯”。创业肯定会遇到困难,但是碰到困难就要敢闯,没有闯的精神,创业成功概率就会很低。

2.很多初生的创业者,他们膜拜着前人的成功,雕刻着他人的模式——产品相同,名称相同,广告词雷同,价格不相上下,渠道不分你我,一窝蜂的结果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你死我死大家死。

3.要找准方向,定位好战略,然后就不顾一切地沿着这个方向去克服困难。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4.市场如战场,竞争像打仗,将军很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要起到带头作用。

5.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其他都是自己造,其实这都是逼出来的。为了寻找优质零件的供应商,我们跑了全国二十几个城市,吃了一路闭门羹,有的看不上我们这样的外行,有的不愿意冒险为了我们开发新的生产线,别人不愿意,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

6.从比亚迪过去成长来看,越是出现调整的时候,就越是技术创新的时候,越是企业变革的时候,越是苦练内功的时候。面对一次次挑战,我们努力化被动为主动,变困难为机遇。

7.当年的梦想就是把公司做大,有一定的收入,当时有一些兄弟参加我们公司,都是打破了铁饭碗辞职来创业的,想的是赚的钱一辈子花不完,这一点现在实现了。到现在我们还是想的产业,以产业报国。

二、关于产品

1.独门武功就是技术,是我们很深的护城河,只有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才能保持发展。我们养了很多条鱼,市场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提溜一条鱼出来,比如刀片电池。

2.技术可以让企业家或者让企业的领航人定一个正确的战略,因此比亚迪认为技术首先是为战略服务的,其次才为产品服务的。

3.企业就如生命体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犹豫地创造新业务。

4.比亚迪做的产品很多,我们基本上是高度的垂直整合。早期的垂直整合是为了掌握各种造车的技术,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资。今天的垂直整合是为了继承创新。

5.品质,最重要的还是在前端。要做好预防,不能出了问题再去救火。要把所有的可能具体的失效模式想到,然后从设计端规避。设计的时候就要想到要维修,这是必须的准则,这是应该形成的一种习惯,就是那种下意识,这样才能把产品做好。

6.我们那些年就是为了扩产能,开会的时候(主题)大部分都是为了增加产能,最后3分钟的时间讨论下品质问题,总经理说我们都是供不应求。这样我们产生了一种盲目,对这些(品质)问题解决的疏忽,或者解决的重视程度。(2005年)

7.中国的企业家,他就是要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不断地改,客户的声音就是我们指导的方向。

8.乔布斯确实很伟大,他的伟大之处(是)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把一些功能简单化,因为功能越复杂,东西经常死机,你要追求全,但你也不精,他的聪明是他把东西做精,放弃全,只要90%的人满足,(所以)我想他的聪明之处就是把用户体验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

三、关于企业管理

1.品质最核心的,还是造物先造人。人的品质造不好,你能造出什么好的产品?

2.我很欣赏日本的品质体系,它就是从下到上,从最基层人的素养做好。5S是最简单的,如果都做不好,公司考勤都做不好,公司怎么信任你能够遵守更复杂的制度?最简单的,把人的素质要培养好,有一群素质素养好的人,才有可能做成事情。

3. 只赚比亚迪的钱,那不叫本事,拆出去赚市场的钱那才叫本事,才意味着产品有竞争力。所以我们有了市场化1.0的战略,即零部件业务拆分。电机、电池、动力总成等业务以事业部的形式杀出去,去和同行竞争。

4.如果我本人算是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子公司都成为一个“小王传福”。当然,这并不容易,需要零部件公司不断把竞争力提升起来,要做好掉三层皮的打算。

5.当你发现一个行业在变革的时候,一定是技术驱动的这些公司占上风,等到行业风平浪静的时候,他可能是个管理的公司了。

6.我们现在会研究每周的市场变化,来随时调整自己的步伐,我们现在决策很快,决策链条很短,某些情况下最快甚至只需要2秒。

7.对我们来说,管理就两个东西,一个是逻辑关系,不要想当然,第二就是要闭环管理,这一环没搞完不能放手。

8.在市场管理上,信息流要努力做到单纯,最简单的就是市场和研发在我个人身上合而为一。

9.我不认为管理一个企业很麻烦,只要把研发和销售抓住,企业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

10.比亚迪最大的财富在于人才。其次是认真的做事态度。我们一直强调“认真第一,聪明第二”,但不能仅仅把这8个字当作个口号,我们应该形成这种认真的习惯和处事态度。

11.今年(2018年),我们从211和985学校招了2500人。第一堂课是我给他们讲,告诉他们要谦虚、好学、吃苦。大概就是这6个字,我们就需要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才。

四、关于电动汽车行业

1.行业不是大鱼吃小鱼,可能是快鱼吃慢鱼。在大变革期,企业要有创新的技术、精准的战略和灵活的决策。三者是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2.好多个方向,只要走错一个方向你可能一百亿投资就打了个水漂,可能耽误三年时间,这就要求你长时间的投入,长时间的研究,长时间的跟踪,你才能抓住、摸出这个行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找准方向让你的投资能够获得回报。

3.创新的原动力,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生存而创新,因为太竞争了,你不出新牌你就会死掉,你怎么出新牌,就是创新。

4.我们认为未来的智能汽车说白了可能就是一个长了腿的超级手机。它所酝酿的、包含的生态体系,所产生的未来的产业巨头有多大?要多大就有多大。

5.燃油车是个机械车,就像算盘一样,算盘打不出互联网,算盘只是算个数而已,机械车只能代个步而已。电动车不止是算数那么简单,它可以干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它是电的世界,它可以无所不能。

6.如果一台车,动力系统是买来的,底盘系统也是买来的,那它怎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车智能呢?要实现整车智能,要做到全栈自研,垂直整合,才能让所有的系统联动融合,东拼西凑,是凑不出整车智能的。

7.电动化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基础,要想真正做好智能汽车,不是敲敲打代码就行。跟造房子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电动化的坚实基础,智能化就是危房,说倒就倒。

8.安全是电动车最大的豪华。我们宁可走得稳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最可靠的智能化产品。比亚迪坚持走难而正确的路,绝不能让用户为不成熟的技术承担任何安全风险。

9.AI当前的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未来人工智能将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AI的强大之处在于持续地学习,不断地进化,这种能力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和高效率的自研。在AI的加持下,智能汽车的感知、决策、执行等各方面都会有质的突破。

五、关于人生认知

1.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有多大的压力就有多大的动力。

2.现在的机会要抓住,未来的机会要把控住。

3.要想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许多时候不在于你能不能干,而在于你敢不敢干。

4.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是否足够努力,是否足够坚持,是否足够认真。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分,这个是有道理的。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没有付出努力一样是空谈。所以,努力实践才是重要的。

5.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寻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6.我的梦想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梦想实现了,带来巨大的财富,这是肯定的。但财富是顺带的,绝不是我的追求。


2024年4月26日上午,王传福专程来到小米汽车展台参观,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亲自接待并为王传福介绍小米SU7。

作为中国电车鼻祖级大佬,王传福非常认真地听着雷军给自己介绍小米SU7的每一个细节的打造过程。此时激情澎湃的雷军,在王传福的眼里,就像那个当年刚刚进入造车领域的自己。




The end


和牛商业的宗旨是“提供先进商业方法论以及工具,鼓励创业创新精神”,拥有20万+核心商业人群读者,覆盖行业大佬、创始人、高管、投资人,在创投、科技、财经领域具有极强的行业影响力。2021年与创业邦、i黑马、虎嗅等一线商业媒体共同获得“财经头条风向标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