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凯摘要两个20厘米涨停之后,仍然没到发行价。

作者|辛思路

连续两个20厘米涨停,助推锴威特跃居本周涨幅榜首位,本周涨幅高达52.10%。

富凯财经注意到,周涨幅位居第二名的是双乐股份,涨幅为48.93%;周涨幅位居第三名的是华闻集团,涨幅为45.54%。

6月14日晚间,锴威特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经自查,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日常经营情况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受功率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存在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仍在发行价以下徘徊

在2023年的董事会经营述评中,锴威特表示,公司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2023年度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功率半导体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同时研发费用等经营性费用同比提升,导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

锴威特进一步表示,若未来功率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导致市场需求出现重大不利变化,下游客户抗周期波动能力不足或出现经营风险,将会对公司营收规模及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此言一语成谶。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1.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9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29.22%。

究其原因,锴威特表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市场价格下行,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二是产品结构优化及客户筛选调整,短期内销售有所下滑;三是研发投入增大及库存减值增加进一步导致利润减少。

202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374.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779.5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89%。

在解释其中的原因时,就已经出现了存货减值损失增加的情况,锴威特表示,2023年度受宏观经济环境、地缘政治变局、行业周期等不利因素的扰动,公司所处的功率半导体市场处于周期较低区间,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受此影响,公司部分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平面MOSFET产品销量和价格下降明显,进而导致存货减值损失增加。

与此同时,面向高可靠领域的功率IC产品,也出现了订单验收缓慢、收入确认滞后、新增订单不及预期等不利情况;工业控制领域部分细分行业领域需求也有所减弱,客户订单不及预期。

富凯财经注意到,基于上述原因,锴威特的销售毛利率从去年一季度的51.56%,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32.34%,同比大幅下降37%。由于上市以来其股价跌幅较大,虽然收获两个20厘米涨停,但与发行价仍有一定距离。

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长期以来,全球功率器件市场主要由国际厂商占据,以英飞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东芝、瑞萨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凭借先进制造优势、人才集聚优势、大规模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目前占据全球MOSFET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Omdia数据,以销售额计算,2020年MOSFET市场前七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68.09%,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尤其是在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领域,更是主要由美、日、欧龙头厂商主导,国内厂商与国外龙头公司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StrategyAnaytics数据,2020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前五大公司占据近70%市场份额,其中英飞凌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独占30%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前五大公司均为国外企业,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仅占10%左右

我国功率半导体行业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受到企业规模及技术水平的制约,在高端功率半导体产品领域尚未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单体规模较小,在技术能力、经验和客户积累上同国外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功率半导体的进口量和进口占比仍然较大,尤其是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高性能产品及用于高可靠领域的产品,所以国产化替代空间也较大。

从目前功率器件的需求领域来看,根据Yoe的预测,工业自动化、通信技术、光伏、新能源车等渗透率不断提升,功率器件将维持长期增长,预计到2026年,全球功率市场将达到262.74亿美元。从功率半导体市场结构来看,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中占比最多的是功率IC,为功率半导体第一大细分市场。功率IC包括电源管理芯片、驱动芯片、AC/DC转换器等,其中电源管理IC占比最高。据Frost&Suivan数据,2025年中国电源管理IC市场规模将达到234.5亿美元。

锴威特表示,公司已与多家高可靠领域客户建立合作关系,部分产品指标已达到国外竞品同等水平,并在其细分产品领域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在高可靠领域已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