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继续全面下行,急需用重药方能稳住,否则后果将一发不可收拾!

——————————————

洪灏:市场底部在逐步抬高,如果现在推出10万亿特别国债……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2024-06-14 22:51北京上海极视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洪灏认为中美股市呈现怪象,少数股票带动市场,多数股票下跌。中国经济筑底上升,需强有力政策药方。政策信号作用重要,远超市场预期可改变信心。提高社会福利等政策可助力经济恢复常态。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洪灏系思睿集团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近日在一档线上交流中,围绕中美股票市场及经济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洪灏表示,中美股市现在呈现出一种怪象,


美股被许多人称为牛市,但它的涨跌股票数量几乎是「30 VS 470」;


A股市场同样如此,上涨的是占少数的千亿市值以上的大盘股,而下跌的则是占大部分的50亿以下的小微盘个股。


如果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至少是在筑底并缓慢上升的过程中。


但要回到常态,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药方。


目前,我们已经发行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但对于120万亿的经济体量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洪灏表示,政策最重要的是其信号作用。


如果现在出台10万亿的政策,它将直接影响市场和人们的信心,股市一定会产生积极的反映。


投资报()整理精选了洪灏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市场底部在逐步抬高


美股创新高公司少于创新低数


当前股市的底部在不断抬高,毕竟春节期间A股在2600点左右,港股大约是15000点。


可以看到,市场的底部正在逐步抬高。


美股的不断上涨,这个现象非常独特。


如果你仔细观察美国市场的构成,会发现一个现象:


成分股中下跌的家数,多于上涨的家数;


下跌的股票的成交量,超过了上涨的股票。


同时,创新高的股票数量,远低于创新低的股票;


这种现象在过去几十年中很少见。


通常来说,如果整个股市要上涨,大部分股票应该也是上涨的。


我们讨论过,牛市的特点是,大部分投资者都能赚钱就是牛市,


大部分股票都在上涨就是牛市,容易赚钱的市场就是牛市。


但现在,我们发现只有少数股票,20-30个股票,在带动市场,其他股票却在下跌。


这种情况是否能称之为牛市还有待商榷。


如果你是指数投资者,可能在赚钱;


但对于那些选股的投资者来说,亏损的概率非常高,毕竟你亏钱的概率是470/500,大概是94%的概率。


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


中国市场大盘股


显著跑赢小微盘股


中国的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市值千亿以上的股票,它的涨幅较大,而50亿以下的小微盘股票涨幅较小。


这与我们的环境以及量化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变化有关。


管理政策的变化,比如对频繁挂单增加交易费用,限制某些类型的挂单等等,导致中小微盘股票的交易策略从前有效,但现在不再有效了。


最近还有传闻称银行可能将不再销售私募产品;


这些都影响了中国股市的结构。


千亿以上的股票在涨,50亿以下的股票在跌,反过来说就是少数股票在涨,几千支股票在跌,也是一样的。


表面上,中国的市场虽然没有像美股那样创新高,因为中国市场的集中度并没有美股那么高;


但美股是否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呢?


许多人可能并不认可。


中国经济要恢复常态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药方


目前,大家都在等待三中全会的召开。


从现在到那时,有哪些催化剂能把港股提起来呢?


经济数据还是那样,不会有太大超预期的表现,但仍然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


例如,我们看到的PPI数据,它显示上游通缩压力正在大幅减少。


我们自己的指标也显示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尽管我还没有完全理解背后的原因。


中国实体经济中的价格压力实际上在上升,并非下降,


这与市场预期的通缩环境并不一致。


这些指标跟市场价格的变动,有比较密切的联系。


同时,我们也看到,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各地放宽了限购政策,


但有趣的是,二手房的挂牌量反而在减少;


因为卖家可能认为房价还有上涨空间,因此不急于出售。


这也反映了一种市场预期的变化。


同时,财新PMI和出口数据都非常亮眼,中国的贸易盈余也非常强劲,


所以如果你从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至少是在筑底并缓慢上升的过程中。


但要回到常态,它需要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药方。


政策一定要远超市场预期


影响并改变人们的信心和预期


在传统经典的经济学中,经济有个均衡的状态,此时供需达到平衡,并且充分就业,


比如失业率3%,通胀只有2%等等,经济就很漂亮。


实际情况是,经济的运行至少有两个均衡点。


一个是低于均衡的均衡点,是次优均衡,它并不是一个最优解。


这个次优解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情况,


就是说,我们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我们的供给是需要依赖出口、通过国外的需求去消化的。


另外一种,就是美国的情况,它的需求非常旺盛,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从而导致通胀的压力。


那么,它是在均衡点以上的,它同样是一个次均衡点,但和我们遇到的情况不太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一个政策,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房地产、出口和消费等方面。


要回到均衡点,是需要财政政策的发力。


我们以前讨论过,目前,我们已经发行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那我们可以发10万亿。


对于我们120万亿的经济体量来说, 1万亿不够解决很多问题。


而且最重要的是,政策最重要的是其信号作用,


政策的制定和宣布本身是一种信号,它影响市场和人们的信心。


不仅仅是政策本身的内容,你以后会做什么,而是它现在改变了我们的预期。


如果现在出台10万亿的政策,市场肯定会有积极反应,


没有任何悬念,因为股市是对未来发展的提前反应。


所以,不仅要考虑相关政策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还要考虑,它的体量一定要远超预期,从而导致市场预期发生改变。


房地产市场已经在调整了,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每个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政策。


还有社会福利政策,比如提高税收免征门槛,让更多的人不需要交所得税;


或者如果不想永久实行的话,可以设定三年、五年提高免征税的门槛。


然后,提高社会福利,提高养老金,包括体制外职工的养老金;


还有医疗保险和教育免费,


一直免费到研究生,你看大家开不开心?


大家绝对开心,也花不了多少钱。

$东方钽业(SZ000962)$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