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热效率事件,比亚迪真的强!股价能不一飞冲天吗?

2024-6-16

最近热效率事件你知道吗?你怎么看呢?我希望广比亚迪股友们,我们大家一起加油!
我还是想说说比亚迪这个技术。
第五代DM采用的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通过超高压缩比、高滚流气道设计、高能点火、智能电喷等创新技术特性,实现了全球最高46.06%的热效率,EHS电混系统通过极致的结构设计,功率密度提升70.28%,并大幅减少能量流动路径的损耗,综合工况效率达92%。 而其采用的新一代插混专用刀片电池,在依旧满足针刺实验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能量密度再次提升15.9%,实现了更安全和更高能量密度的兼得。 

可以说,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在本就领先的“以电为主”的技术思路上,通过持续技术投入,做到了新的极致!
什么是行业首个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 电机要散热,电池要散热也要加热,乘员和驾驶员也要散热和加热……这些都需要热管理系统来实现。 通常情况下,热管理系统不会被提高到和动力系统一样的层级,更不会做成整车统一的管理系统,但散热和加热都是能源驱动的,热管理与能耗息息相关,而且各热管理子系统存在热量互补的可能。 比亚迪开创性的将第五代热管理架构上升到与动力架构相同的重要等级,从原来的各系统独立,提升到了整体架构的高度。在这个架构下,前机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座舱热管理,三个热管理子系统化三为一、协同作战。 这一架构让车辆在高温环境下,能耗最高节省10%,在低温下最高节省8%,可以确保整车节能和舒适双重体验。
什么是智电融合电子电气架构? 比亚迪之前在发布“璇玑”智电融合平台时,就引导了行业向集中融合控制发展的技术趋势。 这次,基于“璇玑”架构,比亚迪打造了行业内首个插混动力域控七合一VCU/双电控/升压DC/OBC/DCDC/PDU),实现了功能复用,功率密度提升18.3%。 还行业首创了“三脑合一”芯片集成,实现了VCU(电压控制单元)和双MCU(电机控制单元),芯片算力提升了146%,并降低了通信过程中的延迟与性能损耗。 这一架构,为整车带来了高效软件控制的基座,不仅与动力、温控系统一同实现了极致低油耗,也带来了更安全随心的驾驶体。
而且发布即量产!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复盘了比亚迪插混技术的演进路。 2008年,比亚迪F3DM西安下线,搭载了第一代DM技术,是全球第一款在马路上见到的插混汽车,最终卖了3000多辆。 2013年,比亚迪推出了第二代DM技术,百公里加速提升到4.9秒,率先搭载在秦DM、唐DM上,逐渐获得了市场认可,2014年插混销量首次突破了1万辆,2015年增长到5万辆。 2018年,比亚迪推出第三代DM技术,解决了亏电状态下油耗高、动力不足的问题,在插混道路上迎来高光时刻,全新一代唐实现月销超万辆,全年插混车型销量超10万辆。 2021年,比亚迪第四代DM技术DM-i超级混动出世,以F3DM的构架为基础,在插混三大核心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并完成了插混专用零部件的开发应用,自主研发的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4%,达到当时全球量产发动机的最高水平。 在技术的加持下,比亚迪插混车型快速放量。2020年,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仅4.8万辆,到2023年,其插混车型全年销量达到143万辆,短短三年时间内增长了近30倍。 “目前比亚迪插混销量全球第一,超过中国市场第二名到第十名的销量之和,在中国每卖出两辆插混,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截至目前,比亚迪的插混车型累计销量超过了360万辆。”王传福表示,回头看,当初的坚持让比亚迪穿越无人之境,DM-i超级混动的成功让中国插混市场重焕生机,插混将进一步冲击燃油车市场。 第五代DM更进一步 据透露,在2021年DM-i技术发布以后,比亚迪即着手下一代DM技术的开发。 从发布时间看,比亚迪前三代DM技术的研发周期均为五年左右,而从第四代DM技术开始,这一时间缩短为三年,比亚迪研发节奏显著加快。 在这背后,比亚迪在插混市场正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中国品牌的插混车型已经超过百款。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期间,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4.5%。
据介绍,此次比亚迪发布的第五代DM技术,拥有以电为主的动力架构,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实现了46.06%的热效率。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仅2.9升,开创油耗‘2时代’。”王传福表示,第五代DM技术实现了三个全球之最——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最低的亏电油耗、最长的续航里程。 在发布会上,王传福还重申了公司的工程师文化。 

“从2001年筹备造车以来,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1400亿元,几乎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比利润高,花钱毫不手软。如果没有顶尖的人才,技术创新就是无源之水,现在我们拥有超过十万名工程师,全球车企第一,工程师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王传福说。

大家看看!好好想想!

比亚迪的股价能不一飞冲天吗?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