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疲软怎么办?一般企业通常利用新品涨价提升销售额,而优秀的企业则喜欢用更为简单、粗暴、高效的直接涨价增加利润。这不,欧莱雅最近就启动了一轮新的涨价。


据时尚商业、财联社等媒体报道,欧莱雅集团于近日下达了7月提价的通知,涉及Lancome兰蔻、Armani阿玛尼和shu uemura植村秀等多个高端品牌。然而,对于此次涨价,欧莱雅集团尚未给出官方回应。

早在今年2月,欧莱雅集团已经进行了一次价格调整(详见文章:国际美妆涨价 国内品牌无动于衷是怎么回事?),此次涨价可谓是年内第二次集中行动,涨幅预计在5%至10%之间。


对此,有不少媒体猜测,此举或是为了保障年底的业绩和利润。毕竟,尽管2023年欧莱雅集团销售额突破了3000亿大关,但北亚地区却成为了唯一负增长的区域。今年一季度,尽管集团整体保持了增长势头,但增幅却降至近4年来的最低点,其中北亚区销售额同比下滑了3.9%,而中国大陆市场虽然实现了6.2%的增长,但相较于整体业绩而言,这一数字仍显得有些苍白。

对于国际美妆集团而言,涨价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多重因素的深思熟虑。一方面,涨价有助于维护品牌的高端定位,提升产品价值感;另一方面,通过涨价可以抵消部分成本上升的压力,保障企业的利润空间;第三,欧莱雅的一些产品确实在法国等地生产,俄乌战争、红海危机和海运改道造成运输成本有所上升;第四、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加剧,消费者对美妆产品的品质和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涨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欧莱雅在提价,雅诗兰黛集团也宣布了提价。


雅诗兰黛方面表示,从2024年7月1日起,雅诗兰黛在中国上调旗下部分品牌部分产品的建议零售价。产品定价调整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生产运营成本和运输仓储费用等。集团会定期评估产品的建议零售价,并适时对一些产品的建议零售价进行必要的调整。


然而,国际美妆品牌在涨价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份额。这种“涨价又优惠”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不满情绪,但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品牌的价值稀缺性。


不得不说的是,国际美妆巨头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以雅诗兰黛和欧莱雅为代表的这些企业即便频频涨价,消费者依旧趋之若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际美妆巨头比国内企业更有品牌经营经验。


尽管国际美妆巨头在中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兰蔻专柜因使用过期非卖品被立案调查”(详见文章:“无证生产”还使用“过期非卖品” 兰蔻一专柜被立案调查)、娇兰爆品检测仅11名员工参与(详见文章:娇兰1830元产品测试遭质疑:11名员工的有效性争议)等,但仍瑕不掩瑜,不改无数国人对其品牌的忠诚度。


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化,中低端市场更卷,高端美妆市场的竞争也明显加剧。价格虽然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但并非唯一的武器。国际美妆巨头在这一竞争过程中频繁提价,势必会降低一部分销量,从而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市场份额。


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复杂的。如核污水事件对日系产品,中美竞争加剧会间接影响美日韩产品。更为重要的是韩束、珀莱雅等一批中国国产品牌的迅速崛起,让可替代性成为现实。这会进一步挤压欧莱雅等国外巨头们的提价空间,迫使他们加大推广力度来换取有限的市场份额增长。


或许,在未来的三五年里,随着消费者日益理性,涨价策略可能会逐渐失效,届时国际美妆巨头们也会更加慎重地考虑使用涨价这一策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