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利好来了。6月份仅仅过去了半个月,就有18家上市公司公告拟回购股份并且回购的金额最高达到1亿元,这当中不乏有总市值超过2500亿元的京沪高铁,在6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拟使用10亿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回购价格不超过5.87元每股,可以说京沪高铁目前在回购金额中排名处于第一位。

 

当然还有总市值140亿元的煤化工概念兰花科创也在6月11日发布公告,拟用1亿元到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的价格不超过15元每股,也是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先来说说进入6月份,为什么大批量的上市公司要进行回购呢?根本还是A股市场的表现太弱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不理想,上市公司纷纷开启回购,主要意愿是为了给投资者信心,让大家看到上市公司在积极的维护股价,那么对场内的持股者来说也要坚定信心。

毕竟股价稳定了不仅仅能够代表公司的业务的稳定性,还能在新的监管规则下保证上市地位不动摇。

 

那么,回购到底是不是利好?

 

理论上来讲,是利好。但是实际效果大家都看到了,上市公司即便是出现了回购潮,股价该跌的还在跌,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来相应的利好,这不是回购本身的问题,而是回购力度的问题。

就拿京沪高铁来说,2500亿元的总市值看起来拿出10亿元进行回购,这个金额已经不少了,但是在总市值当中的占比连1%都不到,这种体量的公司、这种级别的回购实际上并不匹配,从鼓励市场信心的角度来说这个回购金额确实不少了,而要对股价产生影响力,这个力度的回购是远远不够的,是否会刺激股价上行,这个还是值得商榷的。

以此来看,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看起来在回购,但是拿出1亿元到2亿元之间的金额,给人感觉更多像是在作秀,实际并无法起到激励股价上行的目的。

 

对咱投资者来说该咋应对呢?

 

我以为对A股市场的回购一定要看回购的金额所对应的总市值的比例,当回购金额在总市值比例中变得比较明显的时候,才会对股价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这样的回购才是有意义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既然上市公司都敢于大比例的回购,那说明上市公司赚钱的能力一定是很强的,因为回购注销之后可以增加原有股东的权益,这点上市公司比谁都清楚。

 

如此归根结底,之所以回购的比例不疼不痒,还是公司自身对发展缺乏信心,那么对咱投资者来说对于A股当前的回购潮就要理性的看待了,以我自身的角度而言,目前的回购是不足以有所打动信心的大增,除非有一天看到有些上市持续不断的回购,股本持续的缩小,伴随的是股价的上升,那时候回购的利好才算是真正体现出来了。

 

免责声明: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或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