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万分不舍,人生第一双皮鞋也ST了。”

文/每日资本论


12年前,他曾代表中国鞋企打赢了与欧盟反倾销的官司,一度成为中国民企的楷模。但如今却因大额资金占用、关联交易且未按规定及时披露被上交所公开谴责。更要命的是,这家曾被称为“鞋王”的企业如今已经连续两年亏损。


近日,上交所向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奥康)发函称,经查,2021年至2022年,在实控人王振滔的组织、安排下,ST奥康通过第三方将公司资金转给由王振滔控制的温州市瓯海南白象如飞鞋服店、永嘉县奥光鞋店,上述行为构成实控人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21年至2023年4月,王振滔利用上市公司影响力,与经销商协商,经销商将货款汇入王振滔控制的温州市瓯海南白象如飞鞋服店、永嘉县奥光鞋店的银行账户,导致经销商回款至上市公司的时间滞后。前述行为属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

对于上述情况,ST奥康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亦未在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2023年半年度报告等报告中真实、准确、完整披露。因此,上交所决定对ST奥康、实控人王振涛和有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


屋漏偏逢连夜雨。ST奥康的业绩也差强人意。2023年,ST奥康营收为30.86亿元,同比增长12.05%,净利润亏损9327.89万元,同比增长75.08%。2022年,其净利润亏损3.74亿元。


针对这份年报,上交所要求ST奥康对营收和净利润波动的原因解释,并对其产品毛利率情况和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与公司运营的匹配性,货币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新增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相关问询。6月12日,ST奥康发布公告延期5个交易日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


对于ST奥康的遭遇,网友们并未一边倒地批评,反而有部分网友在股吧里留言表示惋惜:“万分不舍,人生第一双皮鞋也ST了。”

的确如此。一度,ST奥康是中国皮鞋的代名词。公开资料显示,奥康皮鞋的创始人王振涛生于1965年,少时家境贫寒,他做过木匠,跑过推销。1988年,他拿着3万元创办了奥康集团的前身永嘉奥林鞋厂。


让奥康在国内皮鞋中崭露头角的是王振涛放的第一把火。1999年,王振滔在中国鞋都温州名优鞋展销会上,焚毁了从全国收缴来的冒牌奥康鞋。此举,让奥康皮鞋在国内市场名声大噪。


奥康也进入了快车道。2008年到2012年,奥康的营收从10.79亿元猛涨至34.55亿元。2012年4月26日,奥康皮鞋打破浙江民企鞋业上市零记录,以每股发行价25.5元成为A股第一家专注皮鞋和皮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这一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双11当天,淘宝天猫单天日销192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商网购成交量的神话。

更让大多数中国人敬佩的是,2012年11月15日,ST奥康收到欧盟高等法院下达的一份判决书显示,2005年,欧盟准备对包括奥康在内的中国皮鞋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开始,奥康对欧盟欧盟初级法院提起诉讼。经过长达6年的时间,最终奥康胜诉


可以说,2012年是让很多中国人记住了奥康和王振涛这个名字。那一年,ST奥康创造了5.13亿元的净利润,也是其历史的最高峰。奥康也成了国内鞋企中名副其实的“鞋王”。


但很快情况急转直下。2013年开始,ST奥康的净利润开始大幅下降,当年净利润为2.74元,同比大跌46.57%。之后虽有回升,但都未曾超过4亿。


期间,鞋企似乎进入了寒冬。2017年,因业绩低迷,百丽国际从港股黯然退市。曾经开遍大街小巷的达芙妮,也在大规模关店,2022年全年净利润下滑18%;曾经的女鞋第一股星期六,甚至已经彻底抛弃了制鞋业务。国际品牌也未能幸免。2022年,英国皮鞋品牌Clarks被李宁集团旗下投资平台以1亿英镑收购51%股份,李宁的侄子李麒麟成为这家百年企业的主席。


ST奥康的情况越来越糟。从2019年开始,ST奥康的净利润下降至3000万元以下。2022年和2023年甚至连续2年亏损。


对于ST奥康的亏损,外界也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第一,奥康的消费主场仍以线下为主,线下线上的营收之比约为8:2,下渠道营收达到11.63亿元,占比80.38%,线上销售收入2.84亿元,占营收比19.62%。简言之,错失了线上机会,而电商已经势不可挡。


虽然研发投入也不少,但产品却得不到认同或者没有爆款产品,总是有那种慢半拍的感觉,效果出来也大打折扣。所以,年轻人“不爱”奥康了。


奥康的平价战略并未提振业绩。从目前媒体的数据来看,均价1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被ECCO、Clarks、GEOX等外资品牌所垄断。而奥康侧重的市场重心是500元以下的市场,但这个市场云集了红蜻蜓、意尔康、森达、康奈为代表的国内品牌,竞争格外激烈。

2021年,奥康品牌向“更舒适的男士皮鞋”转型。与之相对应的,奥康从品牌视觉形象、旗舰店装潢、新品开发等多维度进行了更新。比如,奥康品牌先后在杭州、长沙的核心商圈开设全新旗舰店。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不断增长的销售费用。2021年财报明确指出,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6.15%主要系广告费用的投入增加。


换言之,奥康总感觉慢那么半拍,虽然定位有转变,但总是不能让人那么“说爱就爱”。难道,奥康就真没有办法吗?


简单粗暴点,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既然大众化,那就大众到底,让大众不得不爱。同时,用国外品牌或者类似国外品牌冲击中高端,在中高端市场同样以性价比来取胜。一句话,那啥多多,明知道是很多是假话为嘛还要买?便宜就硬道理。


此外,既然迎合市场。那么索性就砍掉不大部分亏损的皮鞋项目,生产性价比更高、市场接受度更高的类如马丁靴等年轻人喜欢的休闲鞋项目,并及时更新品种,让年轻人“不得不爱”。


提醒一句,既然业绩连续亏损,尚无良策,不如狠一点,用这两板斧,血拼到底,不得不爱。

当然,资深的投资者一定会问,ST奥康为什么不学学杉杉股份,从服装成功到光伏的转型,还有西服品牌雅戈尔做投资赚的盆满钵满?


如果这么想,那真小看了王振涛。事实上,早在2004年11月,他就在成都开始创办企业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在王振滔的领导下,其团队不断创新,其中,冻干人用狂犬疫苗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等产品的上市,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也为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6月16日,王振涛旗下的这家疫苗公司——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华生物)在创业板上市,每股发行价70.37元。该股上市后,股价一度达到惊人的996元/股(不复权)。


不过,此后,康华生物也因各大股东减持,股价开始跌跌不休。而王振涛不仅减持康华生物还质押了部分股权。更糟糕的是,2023年3月,王振涛和ST奥康被证监会立案,也让外界对康华生物产生一些担忧。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ST奥康营收7.59亿元,同比下降15.34%;净利润2259.94万元,同比下降44.66%。换言之,若无明显改观,ST奥康2024年年报很可能将遭遇三连亏。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资建议,请注意投资风险。码字不易,转发、点赞就是最好的奖励。非常感谢】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