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写上周的市场。

1

上周是科技独领风骚的行情,以至于“科特估”都出来了。这个词有强烈的山寨气质,明显是为了对应之前的“中特估”,给人想象空间造出来的词。$科创50ETF(SH588000)$$中芯国际(SH688981)$

“中特估”行情发起的逻辑,在于经济下行周期,资金更偏好价值风格的、估值明显较低、盈利比较稳定的资产。这些资产虽然不太有想象力,但好在跌得很透,往下也没什么空间,且几乎没有暴雷的可能性,是比较安全的资产。

但科技股则完全不同。A股的科技估值本来就不低,出业绩的也很少。博弈价值是有的,但是向上的合力没有那么容易形成。

四月其实写过看好科技的反弹,之后也如期弹了一些,这个月的表现更亮眼,主要是被其它板块衬托得更强了。

但当“科特估”这样的词开始出现,依然持股的朋友要开始留意,这意味着短期脱离了较有性价比的位置,市场正在试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成,则向上仍有一波,败,就和前面炒过的诸多板块一样,会有较长的低迷期。

这无法预测,只能看市场情绪的结果。但是要很清楚,再往上走,就看故事的效果如何了。A股总是这样,风来了吹一波,一旦风去了,又是一地鸡毛。

2

周五$贵州茅台大跌。

酒价比股价跌得更迅猛。

茅台的销售体系是比较老派的,它的出厂价和销售价之间巨大的价差,是广大渠道商的利润来源。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写过,长期来看,酒产业面临很多挑战,地产的下行,人口的减少,年轻一代喝白酒的风尚不再,对于白酒行业来说都是利空。

但这些都不是短期的利空,更不至于拿它来解释几天这样短周期的暴跌。

市场真正担心的,是茅台的金融价值不再。茅台酒此前的定价一直是由于其金融属性,而非单纯的消费品。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去茅台旗下的酒店消费,现开现喝的酒,是可以以官方指导价购买的。开瓶被喝掉的酒,是高端消费品,没开瓶囤着的酒,才是抗通胀的资产。

白酒天然有这样的特性,年份的加持会让酒更值钱,而不是如一般消费品一样折损价值。

从品牌、背景上看,茅台是无出其右的强悍。茅台创立之初,就是出口创汇的品牌,不仅是在国内中年及以上有强大的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名。

这几年都在说。会影响到一些积累不够深厚的中端品牌,但对于茅台来说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当市场开始炒作的时候,它会反过来成为利好,就是因为已经降过了,才有了升级的空间。理由往往都只是事后的解释,不要在暴跌后拿鬼故事吓自己。

这次茅台事件,并没有真正影响茅台酒的金融属性,但的确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在短期,恐慌情绪会导致定价偏差,偏差之后的修复则是一个机会。

中期来看,地产的下行和受其影响的消费不振,都是股价上涨的压力,我认为它只有波段机会。而敢于操作这个波段机会,是因为对茅台来说,它的底在于其业绩的支撑。

真正可能让其一蹶不振的,是其业绩增长的停滞,目前这还并没有发生。当下的消费,估值不说特别低,至少不算贵了。以当下或更低的价格,分批买入,短中期来看风险并不算大。

当然,左侧进场需要对仓位有所管理,情绪的下杀往往快而疯狂。

在充满鬼故事的当下留一份记录。

#A股AI产业链大爆发,空间有多大?##茅台酒价杀跌,原因是啥?影响几何?##但斌建议茅台拆股,股友们怎么看?#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