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高值耗材市场展望: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拉动市场需求增长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爱博医疗;冠昊生物;昊海生科;鱼跃医疗;欧普康视;瑞济生物;高视医疗

本文核心数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重点政策;眼科高值耗材集采信息

近年来,国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提升,为角膜塑形镜、接触镜、接触镜护理产品等眼科高值耗材产品发展创造机遇。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1月,国家卫建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等目标。

高值耗材集采加速推进,产品降价加速国产替代

从集采进程来看,人工晶状体是我国眼科高值耗材集中采购的主要品种。自2019年8月安徽集采以来,人工晶体先后历经大约近17轮地方联盟以及省级集采,采购品种也从早期的单焦点拓展到多焦、连续视程等多品类。2023年4月,河北省牵头三明采购联盟发布集中带量采购文件,本次参与集采的省市共16个,包括河北省、海南省、青海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明、玉溪、湘西、鸡西、洛阳、乌海、运城、呼和浩特、周口、昭通、锡林郭勒,是第一次跨省市的大范围的角膜塑形镜集采,正式拉开角膜塑形镜集采序幕。2023年11月,国家发布《国家组织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2号)》,人工晶状体正式被纳入国家集采范围,根据中选结果显示,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中标企业既包括爱博医疗等国产企业,也包括爱尔康、强生、博士伦、蔡司等多家进口企业。在集采政策推动下,以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为代表的眼科高值耗材将迎来降价大潮,推动国产替代。

需求端:近视防治和白内障领域将爆发增长

眼科高值耗材主要应用于视网膜病变、失明、沙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近视、青光眼等眼科疾病治疗。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近视防控和白内障治疗已经成为眼科领域两大重点方向。

——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视力改善需求迫切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青少年视力改善需求迫切。

白内障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拉动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白内障的困扰。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2021年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达13483万人;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发病率的小幅提升,预计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白内障患者人数将达到15114万人,年复合增长率达3%。

供给端: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

——注册产品基本涵盖所有种类,接触镜产品注册证高达640张

截至2024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在有效期内的眼科高值耗材产品注册证共892张,基本涵盖接触镜、接触镜护理产品、人工晶状体、眼内填充物、青光眼引流装置、眼用粘弹剂、泪点塞、义眼台、囊袋张力环、人工玻璃体球囊、组织工程生物羊膜、角膜基质片、泪道管、人工角膜等所有品类。从注册产品分布来看,接触镜产品注册证数量较多,截至2024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计颁发640张接触镜产品注册证,约总体的72%,远高于其他产品;其次为人工晶状体,注册证数量为169张,占比19%。

部分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国产企业竞争力持续加强

根据麦田创投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组织工程生物羊膜、人工玻璃体球囊、角膜基质片等三类高值医用耗材国产化率达100%,已完全实现国产替代;接触镜、接触镜护理产品、眼用粘弹剂、义眼台、泪道管国产化率均达50%及以上;人工晶状体、眼内填充物、青光眼引领装置、泪点塞、囊袋张力环等领域国产产品竞争力稍显不足,国产化率程度较低。

本文节选自麦田创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与中国市场眼科高值耗材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