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仍在高点飞翔,“黄金大哥”的日子却似乎并不舒坦。


6月4日,一则“周大福深圳工厂停工停产”消息冲上热搜。6月5日,周大福方面回应称,相关言论失实,集团仅深圳厂区部分生产部门因要搬迁,所以才停工。“涉及调整的业务,占集团在深主体业务的比重较小,不存在停工停产情况。”


及时回应挽回了一些不利影响,不过6月11日,网易财经发文称,员工证实周大福关闭深圳工厂,多位周大福深圳工厂员工向其证实,目前周大福位于深圳的北山工厂已经停工。“对于一线员工,公司提供两种方案,一是拿赔偿金解约;另一种是深圳厂区员工可选择随迁至顺德”。


尽管官方声明未提及具体原因,一些市场声音认为,此次调整与珠宝市场消费需求疲软、金价过高所致的减产有关,由此引发成本考量问题。


5月20日,“首饰金价突破742元/克”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当天盘中,COMEX黄金、伦敦金现刷新历史新高。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显示,金价从2023年10月左右的最低值436元/克涨至2024年5月20日最高值578元/克。


反差在于,黄金品牌商业绩却难言光鲜。周大福发布的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未经审核主要经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销售值同比增长12.4%,同店销售值则下滑2.7%,同店销量下滑6.9%;周大生2024年一季度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23.01%,归母净利3.41亿元,同比下降6.61%。


截止6月13日,周大福收盘价9.46港元,较2023年1月的16.9港元累缩超四成,市值蒸发约600亿元。


金价飙升、股绩却双压,所为何故呢?


1

“关迁”风波背后

经营效率反降

“大哥”扩张后遗症?


据经济观察报,周大福深圳工厂以研发为主,于2017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距今已有7年时间。目前除了深圳,国内还有香港,顺德,武汉3个产业基地。顺德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生产基地,武汉则定位于综合性的珠宝生态产业园。


据蓝鲸新闻,一位周大福深圳工厂员工称,“顺德那边也已经很饱和了,那边根本也不够货做”。另一在周大福工作超十年的员工则表示,“拿赔偿金的话是N+3,至于顺德方案赔偿金不多,不超过3万,不管做了多少年都是一样的,顺德那边工厂也很多人,可能也不需要我们这边的人”。


调整资源配置、重新规划、提升运营效率,本无可厚非。但声明背后,一场工厂迁移风波也揭开了“黄金大哥”的另面焦虑。


提前周大福,可谓珠宝界、金饰界大哥级存在,创立于1929年迄今已成立95年,2011年12月虽在香港上市,内地一直是其主战场。


1998年,在北京贵友大厦开设第一家专卖店。2015年开始下沉三四五线城市,走差异化路线。2018年启动“新城镇计划”。2023财年,周大福珠宝零售店在中国内地净增1631家至7269家,较原定计划提前两年完成开店计划。与第二名老凤祥(5994家)、第三名周大生(5106家)拉开较大差距,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珠宝“大王”、“大哥”。


玩味在于,预期的业绩增长却没如期而至。


2023财年业绩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周大福整体营业额946.84亿港元,同比减少4.3%;主要经营溢利94.3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53.84亿港元,同比大跌19.79%,呈现营利双跌局面。中国内地营业额同比下降6.1%,最新营收净利重拾升势。


2024财年中报(截至2023年9月)显示,周大福中国内地同店销售收入下滑3.5%,同店销量下滑11.9%。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未经审核主要经营数据,中国内地销售值同比增长12.4%,同店销售值则下滑2.7%,同店销量更下滑6.9%;


据子弹财经,截至到2024年3月31日止的3个月内,周大福中国内地增加76家周大福珠宝门店,同期减少165家,净减少89家门店。内地总门店量从2023年12月31日的7492家,降到2024年3月31日的7403家。


经营效率不升反降、关店超过开店量,不禁疑问,周大福的发展质量咋样?基本盘够稳么?急速扩店有无“后遗症”隐忧?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大不代表强、快不代表优,规模速度不是万能药。当下市场格局,提高单店存活度、改善效率质量是最关键的一环。尤其黄金价飙升,导致珠宝市场需求疲软,从业者经营压力、变数加大,更要谨慎对待规模。店面租金、人员工资和日常运营成本是长期负担。金价上涨时并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因涨跌波动加剧导致减产、珠宝销量下降而变得更加突出。


2023 年 3 月,执行董事兼事总经理(中国内地)陈世昌辞职,引发外界对企业扩店战略的审视,毕竟其是北京首店考察选址人,也是加盟计划的有力推行者。


实际上,在上述“关迁”风波前,周大福早有控成本操作。以2024年中报为例,报告期内(2023-04-01至2023-09-30期间),公司销售及行政开支减少4.5%至61.5亿港元,其中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下降0.8%。目标均为降本控费,与上述闭店迁厂举措相得益彰。


2

毛利率连滑背后

此消彼长、加盟店利与弊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黄金大涨,对品牌商未必是好事。


据贝壳财经,2023年,周大福整体毛利率由2020年的28.4%降至22.4%,2024年中报,毛利率升140个点子至23.8%。


周大福主要业务是黄金首饰和珠宝镶嵌,正常情况下后者毛利更高。2023年第四季度,周大福内地的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类别的同店销售减少19.5%。香港及澳门珠宝镶嵌、铂金及K金首饰类别的同店销售减少27.2%。


其他竞品也呈现相似凉意。2023年,中国黄金K金珠宝产品营收减少22.87%;周大生镶嵌首饰营收减少29.40%;萃华珠宝铂金产品营收锐减73.44%。


另一厢,黄金市场则热度撩人。周大福2024财年中报显示,黄金首饰产品营收占比从上年的76.5%提至80.4%。但这种此消彼长,对盈利性并不友好。


众所周知,黄金首饰主要原材料是黄金,而金价由国际金价决定,品牌只收取固定的工本费,成本无法掌控。且金价上涨,让消费者投资意识加强、花钱更加理性,愈发青睐购买金条,进而不仅分食了高毛利的珠宝业务,也分食了黄金首饰消费力。


同时,前文提到的急速扩张,主要以加盟店为主,也降低了周大福毛利率。截至2023年9月30日,周大福门店总数攀至7599家,其中加盟零售点位5734个,占比达75.45%。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加盟商维持了周大福的营收体量,但也拉低了利润空间。与直营不同,加盟模式下,周大福以批发价出货,价格低毛利率自然也较低。同时,大量加盟店也增加了品控风控,一旦超出自身管理半径、驾驭能力,需警惕衍生乱象反噬。


浏览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能看到周大福克减50元、80元,甚至100元的宣传,也会经常有人发问“如此大力度的克减是否靠谱”。


黑猫投诉上搜索“周大福”,截止2024年6月13日,公司累计相关投诉4374条,质疑主要集中在含金量、产品质量、相关服务方面。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诚然,用户千人千面,人人满意并不现实,上述质疑或有偏颇片面处。然而用户口碑是企业发展基石,尤其黄金珠宝这样的高端消费品,不愉快的产品体验对品牌商杀伤力巨大。及时查漏补缺、扎牢品控利篱笆总没有错。


3

“浮云泡沫”背后

黄金珠宝业多难 破壁靠什么


当然,压力不止周大福一家。


2024开年以来,黄金就像打了鸡血,持续开挂强涨,不断刷新市场认知。然毕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3月以来,金价开始急涨急落、波动加大。


据上海黄金交易所信息,一个半月间国内金价从480元/克飙升至577元/克,涨幅超越去年全年,随后又快速跌落至540元/克。5月20日再度站上574元/克,5月23日又跌至557元/克。零售市场上,周大福、周生生等门店挂牌金价一度突破740元/克。


金价大幅波动直接影响终端动销。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不是高攀不起就是观望情绪加重,进而冲击了黄金加工行业,也被一些舆论视为让周大福“受伤”、引发深圳工厂“关迁”风波的“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在3月份出现高金价的背景下 ,一季度金饰消费184吨,同比下降了6%。5月27日,该协会发文称,“展望未来,在季节性因素和金价高企的双重影响下,金饰消费可能会持续疲软。”


周大生2024年一季报称,受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影响,春节后黄金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叠加节后效应,黄金消费和下游客户补货热情受到压制,黄金品类的销售在节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消费预期更加谨慎。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指出,金价上涨看似对黄金珠宝公司利润起到拉动作用,但过快增幅也会一定程度抑制消费需求。只有等金价相对稳定后,消费才会逐步释放。目前更多催生了投资消费,消费者大多购买每克仅含数十元加工费的基础款黄金,甚至是纯投资类金条。这种繁荣对于靠高溢价,高加工费赚钱的珠宝品牌来说,基本等同于浮云和泡沫。


据国信证券,金店加盟商主要看中的是中长期的稳健收益。黄金产品毛利率较低,且定价机制更为透明,整体终端毛利率在10%左右,赚的都是辛苦钱。为提高盈利水平、稳定性,除了改善产品体验、夯实消费忠诚度,还需增加白银、铂金、金镶玉等产品销量。


说千道万,抵御周期风险、市场波动性,打铁还需自身硬。


早在2018年,周大福就推出了大爆款传承系列古法金饰品,运用亚光、磨砂质地,加上錾刻、镶嵌、珐琅、花丝等传统工艺。而古法金大火后,各大企业也相继推出相关产品,如周大生“非凡古法金”、六福珠宝“十二生肖系列”、菜百“传世系列”等等。


这显示了工艺创新、品牌溢价的威力,也折走这条路要与时俱进、尤其当下冰火两重发行情,想跳出同质内卷,更凸显品质工艺创新的重要性。


“对于珠宝品牌来说,产品的研发能力才是品牌领先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强调。


想来,这也是此番深圳工厂“关迁”风波引发强关注的原因之一。如上所言,该工厂是周大福在中国内地的三大工厂之一,主要承担研发方面工作。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这次关停主要涉及的镶嵌部、高级珠宝部、油压部、C2M实验中心,可以说是周大福的主要研发部门。


不禁疑问,此番关迁风波,对周大福新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有无影响?是否需要警惕短视短利?


4

年轻人首选背后

贵在知行合一


大事难事看定力,越是寒冬越要炼内功。


欣喜的是,痛点阻点之外,周大福也有积极变化一面。如2023年7月,其与喜茶合作的“一大桶黄金桃”和“多肉黄金桃”饮料上线。再如2024年4月,周大福宣布推出新品牌标志,新品牌标志首次不以红色为主调,还将全面革新其零售业务,并计划未来5年策略性翻新旗下所有门店。


周大福珠宝集团副主席郑志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2024财年公司将专注提高现有门店的效率和销售增长。逐步更新品牌店铺形象、产品陈列、包装,并为消费者带去革新服务。内地计划新增600至800家新店,与上年相比等同腰斩。这意味着,周大福珠宝在内地疯狂开店已是过去式,转而更加注重研究消费者。


周大福珠宝董事总经理黄绍基更直言:做“年轻人的首选”是我们下一个目标,希望带出一些个性品牌。


据《2023珠宝饰品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买金人群中,以18-34岁、二线城市女性为主。购买黄金的人群中有7成为年轻人,年轻消费者增势迅猛。


得年轻者得天下。若从此看,周大福毕竟是大哥级企业,市场敏感性毋庸置疑。


放眼诡谲多变的商业江湖,企业起伏、产业兴衰本是常态,对历经近百年洗礼的周大福而言,眼下的关店迁厂、盈利承压,或许只是一个小波澜。方向正确了,剩下的就看战略定力、实操效率、贵在知行合一。


确实,年轻群体敢消费能消费,但也很挑剔、很理性、不从众。大块头、业界声望不是护身符,如何打动他们、靠啥让其心甘情愿买单?仍是一个严肃且急迫的考题。


本文为首财原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