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录思考,记录价值。”


最近在越来越多的商场里看到了$泡泡玛特(HK|09992)$  的门店,之前听说这家公司时只知道是做盲盒的,感觉可能也就是个昙花一现的新消费智商税,没有激起兴趣深入研究。

机缘巧合下这段时间仔细看了公司的招股书和财报,发现自己当时错过了这个商业模式不错、管理层优秀的标的。

市面上分析泡泡玛特公司数据和盲盒逻辑的文章很多,今天我想从IP、平台壁垒、管理层这三个方面,聊点我对这个公司不太一样的思考。


01

——

IP

泡泡玛特在财报中总提到IP是其核心财富,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IP的赚钱能力到底怎么样。

公司旗下IP分为三种:自有IP,独家授权IP,非独家授权IP。不过在23年的财报中把自有IP和独家授权IP合并披露了。下图是2023年公司各IP的收入情况:


头部的四大IP包办了50%+的收入,为泡泡玛特创造了30多亿人民币的营收。

其中前三的SKULLPANDA、MOLLY、DIMMO都是公司自有IP,公司拥有所有的知识产权。

THE MONSTERS是独家授权IP,其中包含的LABUBU今年在泰国爆火,二手市场价格翻了好几倍,很多泰国黄牛甚至到中国来扫货。

23年泡泡玛特净利超过了10亿,业绩会上董事长王宁提到,中长期毛利率不会低于60%,扣非净利率20%以上。

对于这种边际成本很低的生意,如果能保持,妥妥的印钞机。毕竟,MOLLY又不会要求公司给她“涨工资”。

另外,目前泡泡玛特基本解决了之前对MOLLY单一IP的依赖,这也侧面印证了IP运营是一个可以复制的生意。公司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IP库储备,因为具体到未来哪个IP会突然火起来还是一个不太确定的事情。

由于独家授权IP是有时间授权期限的,尽管到期后可能续期,但还是存在失去IP的风险。所以我后期可能会更关注公司自有IP的储备以及运营情况。


IP会老化吗?

之前对于IP老化的问题我也存在过疑虑,这些IP的收入会不会像一些网络游戏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逐渐减少呢?

不过看到MOLLY作为一个诞生10多年的“老IP”,这些年创造的营收还在不断增长,我基本上打消了这个顾虑。

这个和一些靠玩法取胜的竞技类游戏很类似,优秀的运营能使其一直持续地焕发生机。

另外,一个成熟的社交生态也功不可没,在一个圈子内的人大概率都喜欢收藏别人也喜欢的潮玩。粉丝不仅是品牌的消费者,更是品牌的传播者。


IP如何形成?

而这又让我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IP是如何产生的?

在以前,信息没有那么发达,我们接受外部文化输入只有像电视、连环画等途径,小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些不多的内容上面,各种版本的西游记、葫芦娃、等都刷过至少3遍以上。

这些大量堆积的时间也就慢慢形成了所谓IP,更多的是人心里的一种陪伴和回忆。以我的理解,IP就是靠时间积累而成的。

但是现如今,我们摄入内容的方式极其碎片化,而且内容的种类和数量也是数不胜数。已经很难再像以前一样,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同样一个内容上面了。

以这个逻辑讲,当今社会想要形成一个超级大IP的难度会比原来大的多得多。

而潮玩这种东西,悦己消费,一般是买回来,放在家里或者办公桌上天天都能看到的位置,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时间积累,形成了一种心理陪伴。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没有一个故事内容的串联,潮玩IP依旧能够有大量的受众。

当然,如果能够有故事肯定更佳,因为故事会有更好的传播性,像迪士尼漫威那样。看得出来泡泡玛特管理层现在也在往这方面考虑,做乐园、做游戏、做动画就是这个方向上的尝试。

IP毕竟是一个“内容之脉”,可以用它来串联起很多形式上的内容。


02

——

平台和壁垒

下面我想聊一下泡泡玛特底层的商业模式。

按照我的理解,泡泡玛特表面上虽然是一家通过运营IP来赚钱的公司,但底层其最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构造了一个平台,平台的两端连接了小众的设计师和广大的潮玩爱好者。

设计师可以通过泡泡玛特这个平台,把自己的作品进行量产发行,并通过公司的渠道卖给终端的潮玩消费者。

毕竟,量产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对于大部分小众独立设计师来说,是不可承受的资本支出。而公司就是来帮助这些设计师完成其作品IP商业化的途径。

从这个角度讲,渠道和IP的持续运营这两个能力就是泡泡玛特最重要的武器,也是公司应该倾斜资源大力投入的方向。

靠着在潮玩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对盲盒玩法暂时地心智占领,泡泡玛特以很快的速度建立起了行业内最大的销售渠道网络、供应链规模优势、以及不断被证明的IP运营能力。

就目前来说,一个手握IP的独立设计师,如果想把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好的合作对象确实就是泡泡玛特。


诚然,即使消费者众多,但是由于市场上设计师的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艺术设计这种东西,个性化和不确定偶然因素比较多,这个“平台”的护城河感觉并没有那么牢不可破。

以后会不会有其它竞争对手,用现有渠道做出类似规模的平台呢?比如$名创优品(HK|09896)$  ?

如果有那一天出现,泡泡玛特如何保证爆款IP创意持续诞生在自己公司中呢?

我觉得一个双边平台最好是能够在两边的人数都非常多,这样网络效应才能够更加的牢固。像淘宝、携程、链家,都是这个路子。

这也是管理层未来应该去考虑的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个平台更加不可或缺。

不过潮玩毕竟还是某种意义上的“艺术品”,IP有着很强的差异化和辨识度,价格战可能不会像其它一些消费品那么严重。

另外,由于精神消费的属性,潮玩产品的定价原理只有少部分来自成本,这给了其充分的提价能力。这也是泡泡玛特不断推出高单价手办、BJD、MEGA等高端潮玩的原因。


03

——

管理层

通过对泡泡玛特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发现公司以王宁为首的管理层确实是目前中国浮躁的商业社会里的一股清流。

首先对于信息披露,管理层的业绩指引和分析非常靠谱,财报中的细节解释也很清晰。

读完泡泡玛特财报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内大部分公司的财报真的就是垃圾,提到细节各种藏着掖着,没有一点点真诚。

其次,对于公司战略,王宁一直秉持着“尊重时间,尊重经营”的理念。

实际上公司也确实是这么做的,扩张克制但不保守,注重门店的质量。新业务遵循小规模试错加上快速迭代,不放弃短期的尝试和探索的可能,但总是能够着眼于长期。

相反,我很不喜欢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动不动就是“冲规模,两年内实现XXX亿的营收目标”的口号。

这种低调,有长期主义但却着眼于当下的管理层,总让我想到$腾讯控股(00700)$ 哈哈。而把钱拿给这种管理层去经营,至少自己是放心的。

但是就目前来说,泡泡玛特的估值绝对算不上便宜,我也暂时不敢下重注。希望未来公司能用业绩的超预期增长来抹平高估值吧。

最后秀一下我刚买的俩~


首发于订阅号,2024.06.16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