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创新药“出海”的热情仍在持续。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许可项目累计25笔,较去年同期增长56%,累计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创新药ETF沪港深(SZ159622)$

近日,又有两单引人瞩目的创新药出海事件。6月14日盘后,亚盛医药在港交所连发三份公告,三箭齐发。第一箭,亚盛医药把三代BCR-ABLTKI奥雷巴替尼的海外权益,授权给武田制药,选择权付款1亿美金加12亿美金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总交易金额13亿美金。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的销售分成。第二箭,武田制药以7500万美元入股亚盛7.7%的股份,成为公司二股东。入股价格24.1港币/股,较6月14日收盘价格溢价5%,较前5日收盘均价溢价20%,较前20日收盘均价溢价25%。第三箭,亚盛医药已经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表,即将赴美上市。

其次是5月16日,恒瑞医药宣布,将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LP-1类创新药HRS-7535、HRS9531、HRS-4729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根据协议条款,美国Hercules公司将向恒瑞医药支付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款总计1.1亿美元,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2亿美元,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57.25亿美元,及达到实际年净销售额低个位数至低两位数比例的销售提成。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医药将取得美国Hercules公司19.9%的股权。

当前,从低端原料药、高端注射剂、小分子创新药再到大分子生物创新药,都步入了全球主要医药市场。在2023年之前,本土药企出海仍属于凤毛麟角,仅有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和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Carvykti获得FDA的批准,随着国家新药审批提速、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持续,中国药企的全球合作(BD交易)从引入转为授权出海为主,药企出海拐点已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下半年以来,就有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亿一生物的艾贝格司亭注射液等4款国产创新药相继在欧美上市。

交易的火爆凸显出国际市场对国内创新药企能力的认可,2024年有望成为我国医药出海爆发式增长的元年。展望未来,ADC、CAR-T和双抗产品是国产创新药出海重点关注的方向。


性价比瞩目,创新药板块或迎布局窗口期

东吴证券表示,板块处历史大底部,多因素支撑医药板块企稳回升。主要原因有四:其一医药政策积极转变。国内创新药产业地位上升、国常会针对医药工业、医疗装备2023-2025的高质量发展等;其二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创新药海外授权屡创新高、FDA获批产品数量稳步增加;其三医药板块极刚性需求。未来10年每年加入60岁的2400万人支付能力强;其四医药板块连续下跌4年,2024年PE约为20倍、估值切换后大批公司估值PEG显著小于1,大部分个股估值约15-20倍。

截至2024/5/31,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估值(PE-TTM)为19.5倍,处于指数发布以来5%的历史低估位置,比历史上95%的时间都更具性价比(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Choice金融终端,东财基金整理,2020/02/20-2024/5/31)。

目前创新药企重磅新药收入高速放量,研发和销售费用指标改善,盈利能力提升,商业化进入加速收获期,创新药估值与筹码结构均具备走出大行情的前提条件,考虑当下基本面政策面的拐点位置,叠加老龄化背景下医药行业长期的成长趋势,后续有望迎来持续催化,创新药中长期布局的重要窗口期或已来临。

(以上信息来源:公司公告,东财基金整理)

 

创新药新周期开启,一键布局50家沪港深头部创新药企业

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

注:基金管理人对文中提及的板块和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基金管理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基金持仓信息或交易方向,个股涨幅不代表本基金未来业绩表现,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推介。

$恒瑞医药(SH600276)$$药明康德(SH603259)$#“科特估”行情火热,如何掘金?##药明系大涨,大洋彼岸警报解除?##医药板块大跌,抄底时机到了吗?##医药板块活跃,能否持续?##低点算已涨超30%,创新药板块反转了?#

买ETF,上东财!

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业绩如下:2015年32.9%;2016年-4.0%;2017年53.8%;2018年-29.0%;2019年56.0%;2020年47.4%;2021年-12.5%;2022年-22.3%;2023年-14.6%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基金未来表现。(中证沪港深创新药产业指数基日:2014-12-31)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