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石油济柴动力发布5MWh液冷储能系统部件框采中标候选人公示。

据了解,本次采购为配套150MW/300MWh液冷储能项目,电池采用不低于314Ah的磷酸铁锂电池,共有7家企业参与投标。

最终,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分别成为第一、第二中标候选人;中创新航和赣锋锂电因为不满足招标公告显示3.3.2和3.3.1的条款要求而出局。

01“最低限价”引发热议

除中创新航和赣锋锂电出局外,济柴动力此次招标对储能电池系统及电芯作出的最高限价同样引起广泛关注。

济柴动力为储能电池系统和电芯设定的最高限价分别为0.478元/Wh和0.33元/Wh,再次刷新储能市场最低报价。

这也意味着储能系统报价正式进入每瓦时“0.5元时代”,电芯价格进入每瓦时“0.3元时代”。

事实上,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2023年以来储能系统格持续下降。

2023年,储能市场报价不断降低。

储能系统的平均单价从年初的1.5元/Wh左右跌至年末的0.7元/Wh,价格降幅超50%;储能电芯平均价格则从年初的1.0元/Wh下降至年末的0.5元/Wh左右,同样出现腰斩。

2024年,依然是储能价格的下行周期。

2月份,中车株洲以0.687元/Wh的价格中标大唐集团2G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采项目。

3月份,许继电气中标新疆立新能源75MW/300MWh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标价格为0.564元/Wh。

机构测算显示,对于储能系统部件完全实现自主供应的企业而言,系统成本大约为0.565元/Wh,系统部件依赖外采的企业成本则会更高,最高达到了0.655元/Wh。

可以说目前项目报价已经逼近产品成本线,这使得储能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进而促使企业更注重打造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增强成本管理能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02 企业竞逐大电芯赛道

当下,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迅猛增长为储能产业开辟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过在价格“内卷”之下,成本优势成为竞争的入场券,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成为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途径。

近两年,储能电芯正朝着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方向发展,280Ah大容量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在电力储能项目的渗透率已突破80%。

例如,大唐集团本次框架采购对供货的储能系统及投标人资格作出了相关明确要求,其中便要求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280Ah。

华电集团此前发布的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集采招标公告,同样明确要求电池单体容量≥280Ah。

此后,300+Ah的大容量储能电芯逐渐兴起,央企集采也频频点名314Ah+电芯。

如本次济柴动力5MWh液冷储能系统部件框采项目便要求电池容量不低于314Ah。这也意味着以314Ah电芯为代表的300Ah+储能电芯正在成为继280Ah之后新一代“顶流”电芯产品。

据了解,相比较市场上占主流的280Ah电芯,314Ah电芯在尺寸不变的提前下具有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长的优势,包括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30余家国内电池厂商已相继推出314Ah电芯产品。

随着入下半年央企集中开启储能招标项目,市场对于314Ah的采购需求或将进一步扩大,批量交付300Ah+储能电芯成为企业在白热化市场环境中打造强竞争力的“利器”。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