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认为是“锂电之光”大圆柱电池,近年来鲜有规模量产的消息传出,产业化似乎坐上了“冷板凳”。然而,最近业界的一则消息,又将大圆柱电池迅速拉回到技术竞争已经白热化的锂电赛场上,甚至在液态锂离子电池范畴,在相同材料体系下,大圆柱电池呈现出对当前主流电池发起挑战之势。

  据媒体消息,近日,特斯拉宣布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超级工厂(Giga Texas)已生产出5000万颗4680大圆柱电池。

  结合2023年6月特斯拉生产出第1000万颗4680电芯的信息,即相当于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特斯拉生产了约4000万颗4680电芯。

  值得注意的是,产量提高的同时,特斯拉今年4月曾预计,其生产的4680电池到今年年底前,在成本方面将优于其供应商的镍基电池。

  这意味着,特斯拉一直受产量掣肘的4680电池,其产线爬产已初见成效,而且成本或逐渐与其供应商制造的三元锂电池实现平价,这或将成为业内的一次突破。

  市场方面,从全球范围看,虽然大圆柱电池从实验室研发到产品亮相,再到规模化量产装车的进展整体较为缓慢,但目前业界对46系大圆柱电池的青睐仍然是有增无减,而且随着主流车企持续推进其商业化,头部电池企业不断加码,大圆柱电池或将对目前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01

为何出现大圆柱电池热?

  不仅特斯拉钟爱大圆柱电池,实际上,目前已公开宣布使用或考虑使用大圆柱电池的还有宝马、通用、沃尔沃、岚图、江淮、保时捷、蔚来等国内外主流车企。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

  其一,市场需要能量密度更高、充电更快、安全性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的电池来推动终端市场销量,大圆柱电池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满足电池升级需求的一个重要方向。

  电动化趋势下,电动汽车阵营需要从燃油车阵营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尤其需要把燃油车阵营的“传统型消费者”转化为电动汽车用户,而续航里程更长、充电更快、电池安全性更高、购车成本更低等核心指标,就是广大消费者的一致需求。

  大圆柱电池可以更好地适配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更高能量密度的新型材料,并通过结构创新、新材料应用等方式,兼顾电池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容量、快充性能等,从而同时满足电动汽车长续航、4C-6C超快充等需求。

  其二,大圆柱电池包的电芯数量大幅减少,有利于提高电池成组效率,简化BMS管理难度。

  市场信息显示,早先Model 3采用的74kWh电池包,如果搭载1865或2170小圆柱电芯,则需要使用超7200个或4416个电芯,而搭载4680大圆柱电芯只需约950个。当电芯数量大幅减少后,可以使PACK环节效率更高,也降低了电池热管理的难度。

  其三,电池成本下降,将助力电动汽车在价格战中提升竞争力。

  今年4月,特斯拉2024年一季报中透露:“4680电芯的产量比去年第四季度增加了约18%至20%,超过了Cybertruck的需求。在整条生产线产量提高的推动下,4680电池的成本(COGS)每周都在快速下降。”特斯拉预计其生产的4680电池到今年年底前,在成本方面将优于其供应商的镍基电池。

  这意味着,搭载大圆柱电池或将成为车企降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四,液态体系下,方形、软包电池格局已基本确定,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大圆柱电池可能成为搅动行业格局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

  由于方形电池现阶段占据市场绝对主力的位置,其次是软包电池,业界人士指出,加码大圆柱电池,通过差异化赛道竞争,或有望摆脱主流电池类型的正面竞争,并有机会跑出大圆柱电池“黑马”。

02

大圆柱电池产线建设和装车提速

  整体看,凭借高安全性、长续航、耐低温、充电快、有降本潜力等方面优势,大圆柱电池既能助力车企降本增效,还可能影响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因此,多家主流电池企业都在持续加码大圆柱电池领域的布局力度。

  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远景动力、国轩高科、正力新能、力神电池、比克电池、瑞浦兰钧、中创新航、松下、LG新能源等国内外电池企业都已布局大圆柱电池赛道。

  对于车企而言,高性能、具有稳定量产能力、电池成本下降是选择动力电池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当前受制于工艺技术挑战,大圆柱电池一直存在产能瓶颈,无法真正发挥其降本优势,未来随着工艺技术痛点被逐个突破,降本空间将逐渐打开。

  在此背景下,电池企业正在助力大圆柱电池量产,配套按下加速键。

  今年1月31日,搭载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的江淮瑞风RF8正式上市;此外,长安启源也有车型由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配套。

  亿纬锂能表示,大圆柱电池现在主要配套PHEV,“我们预计之后会有更多的车企会用,公司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装车会越来越多。”

  5月13日,市场信息显示,惠州亿纬锂能试制中心大圆柱电池试制产线改建项目备案通过。该项目计划建设2条大圆柱模组与pack产品研发试制生产线,年产能6200万套。

  近期,国轩高科透露,其三元体系46大圆柱产品——星晨电池将由其第七代工厂生产,制造费用较常规产线降低约50%,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在今年早些时候,欣旺达表示,其大圆柱电池正在与客户进行研发,处于中试水平,后续将根据客户的需求逐步进行产能布局。

  资料显示,远景动力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零碳电池工厂已于2023年6月开工,规划年产能30GWh,预计将从2026年起为宝马提供46系大圆柱电池。兰钧新能源位于嘉善的大圆柱电池项目,预计2024年三期项目将全面建成,未来将实现年产能77GWh。中创新航在2023年11月表示,2024年四季度其将实现46系列6C充电倍率大圆柱电池的量产。

  可以看到,在电池企业合力推进下,大圆柱电池正朝着规模量产装车的方向前进。华泰证券研报预计,到2027年全球大圆柱电池装机量有望达429GWh,对应市场规模达2144.8亿元,2023年-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110.7%。

  行业预计,今年年内大圆柱电池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不过,其量产仍面临工艺复杂、技术精度要求高、良品率有待提高等挑战,还需电池、设备、材料企业加深合作,助力大圆柱电池早日形成其独有的市场竞争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