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克熊胆一克金。”而相比熊胆,同为古代四大名贵动物中药的牛黄,已经卖到了黄金的三倍。

截至目前,天然牛黄的最新价格为165万元/千克,1千克黄金的价格约为54.54万元。牛黄价格已经是黄金的三倍有余。受牛黄涨价的影响,以牛黄为重要原材料的安宫牛黄丸也经历了不断的涨价。

6月11日,同仁堂国药官网显示,港版1粒装安宫牛黄丸价格调整为1280港元,6粒装安宫牛黄丸价格为7680港元。此前,每粒港版安宫牛黄丸售价为1060港元,这意味着此次涨价幅度超过20%。

而此前,同仁堂的内地版安宫牛黄丸,已经在2012年以来进行了3次涨价。从2012年的350元提至2021年的860元,涨幅超过145%。

其实,作为同仁堂最大的单品,安宫牛黄丸并非独家品种,目前国内有安宫牛黄丸批号且在产的厂商约为70家,但是,同仁堂把它做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浙商证券援引中康开思2023年统计数据,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具有极强的原材料和品牌壁垒,其不仅拥有全国唯二的野生麝香入药权,且在零售终端市占率约48%,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同仁堂创始于1669年,至今有350余年的发展积淀,但是悠久的历史也留下了一些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你听说过几家同仁堂?

据了解,上市的这家是北京同仁堂,实控人是北京市国资委。而除去互联网上冒名顶替、良莠不齐的“同仁堂”商家,比较大的还有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和……台湾同仁堂。

南京同仁堂与公司同宗同源,前身是北京同仁堂南京分号,是1926年同仁堂乐氏家族第十三代嫡传乐笃周开的分号。

但是公司互动易说,两家已经没有一点关系,早就各自独立经营了。

而天津同仁堂,1788年答应改名“南都同仁堂”成为同仁堂的分销商,结果时间一拉长,为后面的品牌归属也留下了问题。

还有因为反对同仁堂收归国有,跑去台湾的乐氏子弟开办的台湾同仁堂,一度因为更好的野生动物药材受到热捧,回大陆开办分店时为避免商标纠纷,也不得不改名“乐氏同仁老药铺”。

2006年,天津同仁堂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其认为自己的“同仁堂”名号是当时公开授权的,所以理应使用这个品牌。

而北京同仁堂可不这么认为,并向天津同仁堂抛出了侵权诉讼,至今没有结果。

同仁堂的堂训很多人很喜欢: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安宫牛黄丸正是印证这个堂训的典范。

据了解,安宫牛黄丸的创制者是清代的吴鞠通。

吴鞠通,又名吴瑭,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江苏淮安的一个穷书生家庭。由于19岁时其父亲病逝,选择弃儒从医。

1793年,京城流行瘟疫,36岁的吴鞠通以明代医家万全的“万氏牛黄清心丸”(组方:牛黄、朱砂、黄连、栀子、郁金、黄芩)为基本方,创制了一个新的“药丸”,由于以牛黄为主药,同时又能安定心脏,所以叫安宫牛黄丸。

根据百度健康医典,安宫牛黄丸是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传统中成药,也是一种处方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等重症。

但是,在互联网舆论的引导下,安宫牛黄丸正从救昏救急的猛药变成了没病也能吃的“保健品”。在主药牛黄的频繁涨价背景下,很多人甚至出于投资的目的购买安宫牛黄丸。要知道,安宫牛黄丸下药狠用药重,朱砂、雄黄等有毒药材也被使用当中。虽然用量都审慎符合了国家标准,但无论是一次多服,还是少量久服,都是可能会中毒的!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也曾因为重金属超标登上热搜。今年4月,一位生活在德国的王女士就指出同仁堂仁丹导致汞中毒。检测显示,在该批次仁丹中,汞含量竟高达9729.985mg/kg。而我国汞含量标准为不超过0.2mg/kg,该批次汞含量疑似超标了5万倍。

虽然同仁堂称每个批次的仁丹产品均经过严格检验和GMP认证,均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就不会中毒。但仍被专业人士指出,公司应当在说明书上明确标注朱砂有毒,以及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定人群应该避免使用等字样,应保障使用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以及用药安全权。

药物带有金融属性肯定是不该被鼓励的,处方药滥用更应该是被监管的。如此,安宫牛黄丸独特的文化、医学、工艺、社会及经济价值在更能更好地被保护,同仁堂三百年的老品牌才能更好地发展。安全性与标准性,才是中药老字号随时代发展的法宝。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