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于2017年颁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国际会计第9号(IFRS 9,以下称“新金融工具准则”)。

2020年12月,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IFRS 17,以下称“新保险合同准则”)。

为后文叙述方便,我们将新金融工具准则、新保险合同准则统称为新会计准则。

本质上,新准则的切换不会影响公司的业务实质和经营策略。

但由于新准则对于保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准备金计量、金融资产划分等存在影响,又会影响到公司的年度净利润指标。

由于寿险业务本身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风险性的特点,年度净利润指标往往本身就难以全面反映寿险公司的完整情况。

尤其在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寿险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存在差异,我们更需要客观理解新准则切换对寿险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进行寿险公司间的横向比较。

旧准则下净利润数据受利率下行的影响比新准则更为显著,具体表现在:在负债端,随着过去几年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不断增提准备金。

在资产端,利率下降引起的资产市值增加多数体现在其他综合收益,而非净利润,也就无法和负债端准备金的增加相抵消。

新准则下,利率下行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较小,资产负债会计处理上的不匹配将得到有效改善,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保险公司利润的稳定性。

我们来看下面一组数据: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已经切换新准则的公司呈现相对较高的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准则对比旧准则带来的准则差异影响(2024年一季度基于新准则对比2023年一季度基于旧准则)。

如果均使用新准则,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变动明显降低;而仍在使用旧准则的公司,净利润同比承压。

“13精”将系统阐释新会计准则对寿险公司净利润指标的影响,并且尝试提供寿险公司综合实力更为科学的评价体系。

1

当前寿险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情况

2023 年国内外上市保险公司将同步开始实施 IFRS 9 和 IFRS 17。其他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并允许企业提前执行。

当前,恰好处于部分公司采用新会计准则、而仍有些公司采用旧会计准则的过渡时期。

为此,根据2023年寿险公司年度信息披露报告,“13精”系统整理了寿险公司采用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

当前,有11家寿险公司在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财务报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

这些新准则的实施,到底会对公司净利润产生哪些影响呢?

2

旧准则与新准则对净利润的影响差异

简单来看,IFRS9下:

(一) 公司大部分债权投资资产改为以FVOCI计量,账面价值由摊余成本改为公允价值,与负债会实现更好的会计匹配。

(二) 同时大部分股权投资资产变为FVTPL计量。

IFRS17下:

(一)旧准则下传统险基于750日移动平均曲线,分红险基于预期投资收益率曲线,新准则均基于当日线。

(二)传统险一般适用于通用模型(GMM):不吸收折现率变化影响,折现率变化影响负债金额;可吸收运营假设变化等,运营假设变化基本不影响负债金额。

(三)符合条件的分红险等适用于浮动收费法(VFA):可吸收所有假设变化,假设变化对负债影响较小;可吸收投资波动,投资波动对净资产影响减小。

(四)旧准则下与保单相关的应收类资产、应付类负债、保户质押贷款以及万能险等非保险合同的账户余额均采用一定模型进入保险合同负债。

尤其在当前国债利率持续下行周期下,旧准则资产端债权投资资产主要以摊余成本计量,负债端虽然没有用即时折现率估计准备金,但是750移动平均的方法仍将增提准备金,使得资产与负债不匹配,进而对公司年度损益产生不利影响。

而新准则尽管采用了即时折现率,但是利率下降既会增加准备金,也会提高债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从而实现了更好的资产负债匹配。

因此,考虑到 IFRS17和IFRS9 均侧重以市价计量,保险公司通过各账户间的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将有效缓解净利润受利率波动的影响。

表2是新旧准则对保险公司损益影响的差异总结:

总体来看,实施新会计准则,一方面可以实现资产与负债的更好匹配,另一方面也能够减缓利率波动对当前损益的影响。

当然,上述解释仍不好理解新会计准则产生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使用实例进行说明。

3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净利润影响的案例

案例一:2023年一季度,新准则中国人寿净利润比旧准则高53%

新准则下,中国人寿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73亿元,较旧准则增加约95亿元。主要影响因素如下:新准则下更多股权投资资产计入FVTPL,受一季度权益市场上涨影响,增加净利润。

旧准则下,传统险折现率曲线下行影响直接减少当期利润。在新保险合同准则下由于公司使用OCI选择权,折现率变化基本不影响损益。

案例二:2022年度,新准则中国平安净利润比旧准则高54%

2023年7月,中国平安也给出了新保险合同准则的专项说明,并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下2022年度公司净利润的差异。


2022年新准则下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母净利润为745亿元,相比旧准则下归母净利润提高了54%。

从新旧准则净利润变动瀑布图来看,也主要是因为折现率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再影响公司当前损益。

案例三:2023年新准则中国人寿净利润比旧准则高118%

在旧准则下,2023年中国人寿归母净利润211.1亿元,而新准则下归母净利润为461.2亿元,新准则下净利润是旧准则的两倍有余。

显然,新旧准则下即使同一家公司,在当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净利润指标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因为寿险公司净利润的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

因此,在不考虑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编制基础的情景下,不能笼统地进行公司间净利润的直接比较。

4

为什么部分非上市公司会提前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呢?

会计准则编制基础的统计中,我们发现部分非上市公司提前执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

从对财务报表的具体影响来看,新金融工具准则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三个基本分类:(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及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基于本公司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及该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而确定。

新金融工具准则取消了原金融工具准则中规定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三个分类类别。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嵌入衍生工具不再从金融资产的主合同中分拆出来,而是将混合金融工具整体适用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相关规定。

上述解释看起来并不直观,接下来我们还是以案例进行阐释。

案例一:中韩人寿公司于2023年1月1日采用新金融工具准则,与修订前金融工具准则相比,因上述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的影响,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增加人民币1.70亿元,累计亏损税后净减少人民币1.71亿元。

案例二:某些公司对以持有至到期(HTM)核算的债券的投资持有意图发生改变,于2023年年底前全部重新分类至可出售金融资产(AFS),提升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使得这些公司的综合投资收益率高出总投资收益率较多。

由HTM调整到AFS,虽然不叫新金融工具准则,但是本质上仍体现了新金融工具准则所产生的重要变化。

显然,部分非上市公司会提前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或者重新分类金融资产,也是为了提高公司当前的实际资本。

5

如何评价一家保险公司的综合实力呢?

由于寿险合同往往覆盖数十年甚至终身,这种长期性使得净利润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同时,寿险公司净利润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短期内出现波动。

此外,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但净利润指标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效果。

那么,到底如何评价一家寿险公司的综合实力呢?

在评价寿险公司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增长潜力、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整体实力和经营状况,这也是我们“13精”公众号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为综合去看一家险企的经营情况,我们从风险、盈利、发展、规模等方面,选取了6项指标,自2016年推出《“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至今已经连续发布五十四期。

我们选取的指标包括:

保费增长率代表发展;

ROE代表盈利;

偿付能力充足率代表风险;

实际资本代表损失吸收能力和内含价值;

总资产代表规模;

投诉率代表服务能力;


最近一期,2023年度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阅读量已经接近八万,行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榜单排名如下:

限于篇幅, 详细内容可点击链接:2023年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友邦第一、国寿第二、太保第三(2024年第二期 总第五十四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