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元股份(SZ002805)$  固态电池受到关注@比亚迪   

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50%大关近在眼前。水涨船高,同步催化着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增长。

6月14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动力电池销量为56.2GWh,环比增长12.9%,同比增长12.9%;装车量达39.9GWh,同比增长41.2%,环比增长12.6%;出口量为9.8GWh,环比增长8.9%。

国内市场,宁德时代、比亚迪两大寡头市场份额差距再缩小,头部效应之下,新增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车企自研自产电池迈入成果检验初期,与二、三线动力电池公司共同“分食”生存空间;海外市场,加速“出海”的背后,并非一路坦途,如何突破地缘政治的挑战成为难题。

同时,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上车”,且装机量增速较为迅猛,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价格竞赛的压力下,又迎来新一轮技术竞赛的考核。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野蛮生长过后,还在加速变革。 

车企布局电池业务初见成果

从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排名看,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7.29 GWh,市占率为43.87%,依旧稳居榜首。但市场份额在逐步减少,环比下降了0.77个百分点,且已是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

比亚迪以11.42 GWh的装车量排名第二,其市占率达28.97%,较上个月微增0.6个百分点,与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差距已连续三个月缩小。今年2月,二者市场份额差距一度超过37个百分点,时至5月已缩小至14.9个百分点。

作为动力电池市场两大寡头,比亚迪与宁德时代5月占据了国内超七成的市场份额,留给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分食”的空间不足30%。

头部效应依旧显著,但综合来看装车量较去年同期集中度有所下降。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指出,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5家,排名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54.3GWh,占总装车量比为96.1%。去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前10的企业市占率之和为99.23%,相比之下集中度有所下降。

这也意味着,正在有更多的新企业出现与二、三线动力电池公司瓜分生存空间,其中,车企“跻身”布局的动力电池业务初见成效。

在1-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5的企业中,凭借给自家车型配套磷酸铁锂电池,吉利集团去年10月所成立的极电新能源,累计装机量达1.64GWh,市占率达1.03%,仅次于正力新能排名第十一;位列榜十四的安驰新能源背后也离不开老牌车企吉利的加持;广汽体系内的因湃电池也成功上榜。

事实上,除上述吉利、广汽之外,出于产能扩充与供应不足的焦虑以及降本增效的考量,长安、上汽等多家整车企业也于早些时候通过自研、自建、合建、入股等方式切入了动力电池领域,开始后向一体化“造电池”和布局电池原材料,以加强对汽车产业链的自主掌控能力,为自身增加更多竞争“筹码”。

“汽车行业竞争正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产品+生态’竞争,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池是动力来源以及关乎生产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取胜关键之一。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业,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有汽车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也意味着,车企自研电池、整合电池厂成为大趋势,迈过现阶段“成果检验初期”后,动力电池市场还将有更多“苦宁德时代久矣”的整车企业身影出现,而如极电新能源、因湃电池此类动力电池企业,或将依托背后车企迅速“发育”,进一步压缩部分中小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成为其主要竞争对手。

钠离子、半固态电池“上车”

从技术路线来看,1-5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仍然以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为主,但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已实现装车,尤其是今年以来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半固态电池持续高增。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