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主管媒体的观点有参考价值吗?

——————————————

央行主管媒体:5月信贷节奏更均衡 利率下调仍有空间

常嘉亦

08:17

当前信贷增速受去年信贷高基数和一些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节奏更加均衡,对经营主体支持“实”的成分进一步得到体现。总体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5月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略有放缓,但信贷投放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利率水平维持在较低位置,体现了我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

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指出,当前信贷增速受去年信贷高基数和一些短期扰动因素影响,但节奏更加均衡,对经营主体支持“实”的成分进一步得到体现。总体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17日,央行即将操作新一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是否调整备受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报道称,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内外部约束。当前,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央行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

货币金融数据"去虚入实"

金融机构受传统规模情结的影响,以往有靠虚增存贷款做高金融数据的现象,这在经济转型升级阶段越来越不可持续。今年以来,规范手工补息、优化金融业增加值核算实际上都是在主动“挤水分”,也是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避免资金沉淀空转的要求。

《金融时报》指出,5月M2增速回落,主要受去年较高基数影响。随着手工补息等不规范做法的持续规范,金融数据"去虚入实",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M2增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相适配的。虽然表面上看增量没有那么大,但在排除了虚增部分后,金融数据更实、效率更高,反映的是对经济实实在在的支持,也是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现。

此外,5月份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明显增加,同比多增近9000亿元,部分企业还在提前还款,对信贷增长也有下拉影响。特别是近期发行的特别国债具备收益率高于存款、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受到机构、个人投资者热捧。通过购买理财等渠道,居民和企业存款大量流向债市。Wind数据显示,1至5月,债券型基金资产规模增加了4921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732亿元。

《金融时报》强调,5月金融数据也显示,信贷投放总量保持较高水平,并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倾斜。人民银行创新再贷款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等领域。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优化初显成效,有望进一步促进相关信贷投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

融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 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目前,融资成本处于较低水平,我国企业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进入“3时代”,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

从数据看,5月份新发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1%,比上月低6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25个基点;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64%,比上月低6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53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陕西宝鸡市鑫诺特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曹一帆认为,我国融资成本已经明显下降:

“资成本近两年呈下降趋势,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有助于生产经营恢复和扩大生产。”

今年以来,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表示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但前期政策效果还在显现,未来也会结合形势变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专家认为,利率下调仍有空间,但也面临银行盈利及人民币汇率等内外部约束。

《中国证券报》指出,从外部看,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2023年以来,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贬值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5月,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倒挂幅度在100个基点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在7元左右;2024年初,倒挂幅度扩大至18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至7.2元附近;中美利差倒挂目前已达220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继续保持在7.2元左右实属不易。专家分析,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

从长远看,降准降息将在工具箱择机而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国证券报》表示,国内有效需求仍偏弱,物价水平偏低,宏观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货币政策空间充足,降准降息将在工具箱相机而动。

综合自《金融时报》及《中国证券报》


$中国卫通(SH601698)$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