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会说最近感觉能量有点弱,就是一种疲惫感,适合出去走走,人在一个环境内打转,其实是有不少弊端的,比如会温水煮青蛙,还有就是感觉时间转瞬即逝。

而且,我理解的规律是,这个环境越嘈杂,人越多,那种疲惫感越足。

因为周围的事情,千篇一律,所以自己就不容易提起精神来,状态是需要保持的。

所以大家工作一周之后,还是可以在周末去公园散散步,去野外露营,亲近大自然会比在沙发上刷视频休息能量恢复的更足。

但是,对于去哪玩我其实无所谓的,有朋友建议,我就跟着,我觉得在能省心的地方就要省心,不要什么事情都掺和都操心,这样人会更可爱一些。

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会有三类地方,一个是自己久住的地方,就像现在的家一样,每日在熟悉的范围内千篇一律。

一个是舒服的地方,这个也许是家乡,也许是以前上学的城市,也许是自己喜欢的城市,去过很多次但是觉得很契合自己,在这里就觉得很舒服。

还有就是陌生的地方,平时不怎么去,或者几乎没有去过,这种地方可能会调动好奇心,也会有一些警惕心,毕竟不是很熟悉。

现在能去自己比较舒心的地方旅旅游,其实就挺好,我发现,人最终的状态,就是如何与自己相处,人是群居属性,但是又势必孤独,因为每个人精神层面,知识领域,兴趣爱好,习俗文化,天赋性格等等都是不同,所以能找到理解自己的人,难如登天。

所以,唯有自己与自己和解,自己与自己释然,“自渡”,是一个醒悟的过程。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在增加我们的体验,感受,而这一切当中,都蕴含着规律和道理,领悟的人自然境界更上一层楼,但是越往上走,越孤独。

就像一个大学数学教授,他在数学领域造诣再深,都不是三言两语能给别人讲通的,因为需要基础。

我相信99%的人直接放到哈佛大学的物理系课堂里,就像在听天书,因为不同频,所以彼此不能理解。

投资,到底是什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蕴含着无限种可能和理解。

最常见的一类人,会认为投资就是赚钱,让自己财富增加。

但是,投资还有其他的目的和本质,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领悟是不同的。

比如,投资就是驾驭自己的过程,了解人性的过程,领悟到这个层级的人,他们在投资过程中,不止看财富和盈亏,更多的是在完善自己这个人,因为在投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欲望,人性,性格很多东西都放大。

投资,还是一种规律,一种你相信的起起伏伏,明心见性之后你相信的是规律,而不是消息。

其实,不仅是投资,很多事情都有其本质,我们看到的都是表象。

体育运动,比拼的就是那个简简单单的项目么?

这背后难道没有运动员驾驭自己的过程?没有对抗人性的懒惰和嫉妒?没有职业生涯的周期规律么?

感情,创业,家庭,事业等等,皆是如此,它们都是相通的,完全没有必要割裂去看。

我认为,投资的本质之一,就是人性,人性不变,市场变成什么样都治标不治本。

绝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不敢苟同,他们认为市场只要涨,他们就开心,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以我对市场的理解,都是基于人性,我还是坚持,只要人性不变,市场涨多少,都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比如,现在3000点,对于年初的2600点来说,涨了400点,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感上升了么?

会有人这样说,这种结构性行情,指数上去了自己持有的没上去,不算数。

那么,我们就假设一种理想的情况,以现在开始,所有人的账户普涨30%,大盘也从3000,来到了4000多点。

然后,就会出现有些专家说的场面了么?因为股民有钱了,所以大家舍得消费了,因为市场好起来了,经济也起来了。

我觉得,这种想法的人,其实还是忽略了人性,历史上不是没有到过4000,甚至到过5000,到过6000,最终的结果呢?

还是那句话,人性不变,只变市场,其实影响不大的,最终幸福感依旧不会增加。

我来给大家分析下,市场从3000到4000,会经历哪些过程。

1、场内持有的人,这类人在3000点或赚或被套,但是有的人是轻仓,有的人是重仓,情况各不相同。

而随着市场开始上涨,这些人开始盈利,开心喜悦自然不必说,一旦涨到了4000点,他们这里绝大部分人做的事情,并不是把钱取出来,然后去刺激消费,去享受生活。

而是轻仓的开始追着买,把仓位打满,重仓的还有可能去借钱然后加杠杆,亦或者一直拿着。

当然,我说的是大概率,不是说几千万人都这么做,但是这个比例可能是80%左右。

2、场内空仓的人,这类人一直关注着市场,或做T,或休息,他们反正在上涨的过程是空仓状态。

这类人,随着市场开始上涨,会有两种不同的行为,一种是追高买入,其实即使到了4000他们也赚不到多少钱,因为他们可能是3800追进来的。

还有一种人,就一直踏空下去,市场涨跌和他无关了,心里难受,但是行为上绝不认输。

3、场外的人,就是那些从来都不参与投资的人,他们平时也没有研究过,只是听到市场越来越好,从年初的2600已经到了4000多,周围参与的人,都赚到钱了。

这类人,最开始都是小试牛刀,然后不断加码,但是他们进来的点位就是4000点左右,他们想赚钱,必须市场继续走高,否则他们就是最后一批接盘侠。

而且当场外的人进来时候,信仰是最不坚定的,因为之前的人有了获利空间,而后来的人又战战兢兢,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出现分歧。

我说的都是规律,而且是无数次重复的规律,按照一些人所说,到了4000点就好了,其实也真未必,除非未来还能到5000,6000,7000,要有前赴后继的人进来给抬轿子。

但是,我就想问一个问题,这样的市场,它到底给实体经,济,消费带来了助力还是吸力呢?

当所有人把钱都拿到股市里来,谁还去买房呢?谁还去创业呢?谁还去消费旅游呢?

很多人看不明白,都是以救消费,救实业,救创业的角度,然后希望先救股市。

其实,有没有人能想通:消费,股市,楼市,债市,汇市,创业等等,这些彼此也是竞争关系呢?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愿意消费,是因为股市不好么?还不是前几年楼市吸得太狠了。

如果把所有人身上的房贷归零,股市好不好,消费都能很明显好起来。

因为这些个市场就是此消彼长,水就那么多,流到了这个池子多些,别的池子里就少些。

可能,我这么说大家体会不是很深,我给你们举个例子,今年第一只十倍股已经出来了,就是某丹公司。

十倍,涨的够多了吧,就相当于我们的市场从3000点涨到了30000点了,但是赚钱的人会更多么?大家很直观看下。

在启动前期的震荡区间里,平均持有成本是4元多,获利比例也超过了50%。

再看看,涨了很多倍之后的对比。

涨了很多倍上去之后,获利的比例其实也是非常飘忽,除非屡创新高,否则也就50%多。

大家可以直观去看,价格一路攀升,但是持仓成本也是一直上升,说明换手率和新进来的人很多,他们的成本都挺高的。

你们会发现这种上涨行情,持仓成本几乎都是贴着最高价往上走,只要不创新高,获利成本一下子就下来,说明大家的盈利都很少,没有足够的厚的安全垫,没有足够低的持仓成本。

可能大家会假象,如果所有散户在底部都拿着不卖,会怎么样,答案是不会涨了,就没有这个行情了,都是有因果的。

所以,放眼大盘涨,其实也不会一帆风顺,肯定在涨的过程有大幅回调,然后继续上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市场有卖方,也有获利了结的,肯定不能太理想好,除非所有人不能卖。

但是最终的获利盘,不会因为一直上涨而变得更多。

我们的市场就是这样,即使一路上涨,但是总有些人会做T,会卖飞,会加仓,也会有人卖出获利,毕竟有买有卖,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根本不是那么理想化,所有人都赚钱,然后还反哺给消费市场。

因为,人性里,贪欲是无限的。

即使一个人投入市场50万满仓一直赚钱,当他看到赚钱效应好的时候,他大概率是会从场外拿新进资金来,而这个时候买入的成本就非常高了。

在熊市时候,人反而更谨慎,会控制仓位,会如临深渊,但是在牛市的时候,人都是很激进的,挥金如土形容不为过,反而更容易走上后悔路。

很多散户都在抱怨市场不好,说体验差,但是弄一个大牛市不难,如何收场是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盆满钵满,还有先来的有后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了,最后谁亏钱呢?多大的盆能满足欲望呢。

最终,一个人对于市场的理解会变化,不会期待大起大落的牛市,而是稳扎稳打,打磨自己的体系,等待自己认为的机会,处理自己的欲望。

所以,短线打板,重要的是在面对巨大诱惑时候,能否做到全身而退,是不是忍住控制欲望。

价值投资,重要的是在无聊的时间里,耐心等待,面对纷繁的声音,做到独守其心。

慢慢,你也会释然很多事情,有对市场的声音,有对别人的攀比,还有对自己的和解,这个过程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到,但是也有不少人陆续经历过。

独立思考很重要,了解人性也很重要,因为这两件事,都是打磨自己的过程。

而当你懂得多了,你会摒弃很多妄念,比如天天期待牛市,也会减少很多嫉妒心,即使是十倍股,不也就一半人赚钱么?

还有就是等待,耐心,这些看似逆人性的事情,你会做的非常顺手,因为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人的一生,就是孤独前行,不断精进,虽然道路崎岖,但是永远可以进步,永远都有希望。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