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关“二师兄”的消息有点多。

据商务部公告,决定自2024年6月17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沪指再度迫近3000点?如何应对?#$牧原股份(SZ002714)$$温氏股份(SZ300498)$

就国内市场行情看,生猪价格近日持续上涨,连创2023年以来新高,甚至有人直呼,“猪肉比牛肉都贵!”一个新的"猪周期",似乎正在加速到来。

对于投资者而言,猪周期的反转和猪价的上涨也意味着新的投资机遇。

猪周期热度持续升温

自2022年以来,受母猪产能持续去化的影响,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长达16个月的亏损。而进入2024年后,猪价出现了强劲反弹。

监测数据显示,上周生猪均价18.83元/kg,周环比上涨3.69%,两周环比上涨4.91%;上周猪肉批发价格24.48元/kg,周环比上涨4.38%。

据悉,猪周期是猪肉价格周期性变动的经济现象,循环轨迹为:肉价高→母猪存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淘汰母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普遍认为,供应减少或为此轮猪价上涨主因。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和新生仔猪数开始去化,预计2024年二季度商品猪出栏将减少。截至2024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累计降幅约11%,且仍在去化。

据国投证券研报分析,经历2023年养殖深度亏损和能繁母猪去化,今年4月能繁母猪相比2022年高点已下降约9%,与2021年高点相比下降了近13%,产能去化幅度已足以支撑周期反转。天风证券预计,本轮周期供应断档期已在近期加速体现,且本轮猪价上涨并未结束。

关于猪价的持续性,富荣基金研究员钟津莹认为,一是从产能去化层面看,本轮猪周期的能繁去化幅度和持续去化时间均超过2021年至2022年;二是从新增产能的能力和意愿来看,经历前两年尤其2022年亏损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制约规模以上主体产能的扩张,当前行业中有能力和意愿扩产的主体相对稀缺。此外,压栏和二次育肥群体入场也更加谨慎。养殖产业中母猪和仔猪去化带来的良性供给缺口以及更理性的压栏和二次育肥,使得这轮猪价的涨幅以及持续性更值得期待。

生猪养殖或迎新机遇

从历史经验看,在2015年3-7月、2019年2-4月、2022年5-8月等猪价主升期间,A股的生猪养殖板块都获得了较高涨幅。

据建信中证农牧主题ETF基金经理龚佳佳分析,当前猪价处于快速上涨阶段,且养殖成本相对2022年更低,上市猪企的盈利能力预计会更强。此外,目前主要生猪养殖个股的估值水平仍低于2022年同期的水平,因此,预计生猪养殖行业或将存在较好的板块性行情。

从选股角度来看,多家机构建议,在当前的猪周期中,投资者应重点关注资金充裕、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出栏量高速增长、估值相对安全的优质标的。此外,投资者在把握猪周期投资机会时,可重点关注区域龙头以及细分市场份额高的领先企业。

据悉,当前生猪出栏量减少叠加养殖户惜售情绪上升,使得市场上优质生猪的供给持续偏紧,而优质生猪供给的缺口主要由龙头企业来填补。另一方面,母猪、仔猪、生猪等各环节养殖成本的上升也进一步强化了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

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生猪养殖板块有十个核心成分股,分别是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巨星农牧、新五丰、罗牛山、神农集团、东瑞股份。

新希望在最新一期的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上表示,近期猪价回暖确实帮助公司盈利有明显改善,公司5月份整体已实现2.5-3亿左右的盈利。根据6月上旬整体猪价看,6月份盈利可能会比5月份好一些。

当前,公司能繁母猪数量在73万头左右,比上月略增一点,后备45万头左右。公司对今年的复产没有预设一个太高的规模目标,核心还是要维持比较好的生产水平,公司希望能使在运营场线的完全成本保持在14元/kg左右或更低。

新希望表示,公司在养猪业务上关注三大核心成本:一是育肥成本,二是断奶仔猪成本,三是后备母猪转固成本。上述三大成本继续保持下降,公司的养殖效率、成本就能保持在最优秀梯队里。

温氏股份在最新一期的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上表示,得益于较为优异的疫病防控效果,公司大生产保持稳定。公司肉猪养殖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5月份,公司16个省级区域养殖单位中,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低于7.1元/斤的已达11个。当前,公司肉猪养殖业务步入良好的生产状态。

温氏股份表示,当前行业养殖成本差异较大。未来随着饲料原料价格稳定、疫病防控效果逐步改善,理论上行业养殖成本差异有望逐步缩小,但最终成本差异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各参与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