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显然是京东和淘宝的天下。

 

那个在资本市场上风靡的拼多多,始终都没有了踪影。

 

这和它的创始人黄峥,如出一辙。

 

这似乎符合拼多多的调性,原因在于拼多多从一开始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而不会跟着竞争对手的脚步前进。

 

这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在流量见顶的年代,而且同样也表现在流量充沛的年代。

 

我们都知道,在流量充沛的年代里,电商玩家们为了流量而打得头破血流,但是,拼多多却在「五环之外」找到了新的流量金矿,并以此奠定了自身在电商行业的市场地位。

 

当存量时代来临,特别是当电商玩家们再度为了新的流量而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但是,拼多多却在这样一个时刻选择了噤声。

 

这,不得不让我们有了对拼多多开辟新战场的想法。

 

事实上,拼多多的确在开辟新的战场。

 

这,并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它试图在国内市场上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上,同样还体现在它在出海上的探索和尝试上。

 

那么,

 

拼多多缘何会缺席今年的618?

 

透过拼多多的缺席,我们又可以嗅出怎样一种不平常的味道呢?

 

 

当拼多多缺席618,国内电商行业的发展业已进入到新周期。

 

我们都知道,一场全新的变革,正在电商玩家们的身上上演着。

 

当张勇下课之后,以蔡崇信、吴泳铭为代表的「阿里元老」们重新执掌阿里巴巴,自此,阿里巴巴便开启了一场以年轻化、AI化为主导的新变革。

 

虽然蔡崇信、吴泳铭对于阿里巴巴的改革,并不会较为快速地显示出功效,但是,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阿里巴巴正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阿里巴巴的财报上看出一丝端倪。

 

财报数据显示,2024财年,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至9411.68亿元,经调整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12%至1650.28亿元。

 

其中,淘天集团收入4349亿元,平台消费者继续展现出高留存率;跨境业务高速增长,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超一千亿元,同比增长46%;菜鸟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8%,跨境和国际业务的日均履约超500万个包裹;阿里云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9%,为全球35个地区提供云计算服务。

 

未来,阿里巴巴将会持续投资于两大领域:一是加速核心业务增长,二是保持基础技术的领先和包括AI在内的创新。

 

可以预见的是,当阿里巴巴开始回归正确地轨道,它的核心电商业务,必然将会开启一场全新的变革。

 

如果说,阿里巴巴的变革,仅仅只是电商变革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京东的变革,则是电商变革开始落地和实践的一个具体体现。

 

前段时间,以刘强东数字人为代表的AI的元素在京东平台上的出现,以京东采销为代表的C2M新模式对于京东的积极促进作用,无一不让我们看到了京东正在由内而外地开启一场全新的变革。

 

京东的这些新的变革,不仅让京东重新回到了电商的核心赛道,而且还让我们看到了京东对于电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及这样一种新的探索与实践给京东带来的正向的驱动作用。

 

对于拼多多来讲,同样没有在这个方面缺席。

 

同样地,拼多多早早地就进行了AI方面的布局,以及基于基础科研上的持续投入。

 

持续不断的科研投入,以及有所所带来的全新的增长,正在将拼多多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发展轨道。

 

当拼多多缺席618,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拼多多尚未崛起的年代里。

 

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玩家们依然是电商的主角,但是,拼多多有关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

 

因此,如果我们要找到拼多多缺席618的内在逻辑的话,电商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新的周期,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如果对这样一个新周期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电商玩家们竞争的重点,早已不再仅仅只是传统的流量,而是更多地通过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来释放新的增长潜能,并以此来找到更多新的发展可能性。

 

 

当拼多多缺席618,C端市场业已发生了深刻且全面的改变。

 

拼多多之所以会在夹缝之中生存下来,并且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迎合了C端市场的需求,它让C端市场的需求在自身的平台上得到了满足。

 

经历了多年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之后,C端市场的格局,业已发生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

 

对于很多的C端用户来讲,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关注低价,他们并不仅仅只是关注补贴,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是否真正买到好的产品,是否可以享受到好的服务。

 

对于拼多多来讲,如果仅仅只是以低价和补贴来拓展C端市场,甚至以此来维持自身在C端市场上的地位,势必会有失灵的风险。

 

如何应对C端市场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革,并且找到正确的应对之法,以此来找到新的增长点,才是保证拼多多可以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才看到了拼多多对于C端市场新的需求的挖掘。

 

无论是拼多多读书月,还是拼多多国潮季,无一不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说到底,拼多多不再是通过一味地扩展边界来寻找新的增长方式,而是开始通过在既定的市场上挖深井来寻找新的泉水。

 

对于阿里、京东来讲,其实,同样正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

 

无论是淘宝推出的88VIP,还是京东推出的京尊达的快递服务,其实,都是它们试图通过新的尝试来满足用户新需求的体现。

 

同样地,在今年的618上,我们同样看出了淘宝、京东在满足用户新需求上的探索和实践。

 

以京东为例,虽然它依然试图通过价格、服务和品质三板斧来继续重新获得C端用户的心,但是,通过分析,不难看出,京东对于价格、服务和品质这三板斧已经有了新的诠释和定义。

 

这同样是京东开始在C端市场打深井,寻找新的泉水的具体体现。

 

有了这样一种新的尝试,我们有理由相信,京东可以在C端市场上,找到新的金矿。

 

因此,当拼多多缺席618,我们看到的是,以往那样一套C端市场流量打法的失灵,一种全新的C端流量打法的开始逐渐成型。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或许才能真正把握拼多多缺席618的内在逻辑。

 

 

当拼多多缺席618,市场逻辑业已发生了彻底而全面的改变。

 

无论是618也好,还是双十一也罢,其实它们都是传统电商时代的产物。

 

说到底,电商玩家们试图通过「造节」的方式来不断地获取流量,并以此来奠定自身在电商市场上的地位。

 

不得不说,这样一种「造节」的方式,的确奠定了以京东、淘宝、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商玩家们的市场地位。

 

但是,当流量开始见顶,特别是当电商市场的格局业已确定,依然通过「造节」,业已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如果对现在电商玩家们依旧执著的内在原因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仅仅只是以618、双十一来宣示自身的存在,并以此来找到新的增长逻辑,无疑是一个主要方面。

 

对于拼多多来讲,在「造节」的问题上,并没有淘宝、京东那样早早入局和占得先机。

 

于是,当市场的竞争逻辑开始发生了深刻改变的大背景下,拼多多便不再会通过投入到618的战场上来宣示自己的存在感。

 

透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的是,电商行业的市场逻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如果对这样一种改变进行总结和定义的话,不再仅仅只是以「造节」来展示自身的市场地位和规模,而是更多地通过深度地运营,深度地介入来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当下电商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说到底,当下电商行业的发展逻辑,不再是以外在的资本和流量为主导,而是更多地以内在的产业为主导。

 

对于任何一个电商玩家们来讲,只有不断地找到自身与产业之间的结合点,只有不断地以B端市场为营养基,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才是真正可以将自身的发展带入到全新阶段的关键。

 

因此,当拼多多缺席618,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电商市场的内在竞争逻辑业已发生了一场彻底而全面的改变。

 

简言之,电商市场的发展,不再仅仅只是依赖以资本和流量为代表的外在元素,而是更多地依靠以产业为代表的内在元素。

 

结语

 

当淘宝、京东在618的战场上近身肉搏,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拼多多的隐身和缺席。

 

这种情形,似曾相识。

 

在以往那个拼多多尚未崛起的年代里,同样如此。

 

它的创始人——黄峥,同样如此。

 

透过拼多多的缺席,

 

我们看到的是,电商行业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革;

 

我们看到的是,C端市场正在发生着的深刻变化;

 

我们看到的是,市场底层逻辑正在发生着深刻改变。

 

当拼多多缺席618,昭示着的是一个电商旧时代的落幕。

 

同样地,透过拼多多缺席618,我们同样看到了一个电商新时代大幕的徐徐开启。$拼多多(NASDAQ|PDD)$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观察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者。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