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想汽车因裁员召回员工引发热议。作为新兴电动车制造商,理想汽车曾是蔚来、小鹏等公司的强劲竞争对手,且是首家实现盈利的企业。然而,近期一系列的管理决策和市场表现,令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4年,理想汽车先是取消了纯电车型的推出计划,随后将年度销量目标从80万辆下调至48万辆。紧接着,理想又召回了部分已被裁掉的员工,这一系列的动作让市场质疑其战略稳定性。6月6日,理想股价收于19.80美元,较年初已下跌45%,市值从2023年8月的506亿美元跌至210.4亿美元。

MEGA车型被认为是理想汽车的重大失策之一。理想对其销量预期为月销6000-8000辆,但实际销量远低于预期。3月售出3229辆,4月仅1145辆。随着销量的下滑,理想在5月的总体销量虽然达到3.5万辆,但MEGA的具体销量未被公开,市场猜测其销量可能进一步下滑。

面对股价持续走低和投资者信心不足,理想在短短半年内经历了从盈利118亿元到裁员近6000人的剧烈变化。理想在五一前后裁员比例超过18%,涉及人员超过5600人,包括销售服务、招聘和智驾团队等多个部门。根据财报,理想2023年员工总数为3.16万人,同比增长63%。裁员赔偿标准为N+1,平均每人赔偿6.4万元,裁员成本预计超过3.6亿元。

理想汽车在裁员后迅速意识到错误,宣布召回部分员工,尤其是测试部门。然而,对于召回员工是否需退还赔偿金的问题,法律专家表示,已领取赔偿金的员工无须退还,因裁员协议已终止双方的劳动关系。理想此举显示出裁员决策的仓促和执行中的漏洞,也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理想汽车在裁员风波后,还频繁调整销量目标。原定80万辆的销量目标下调至48万辆,这几乎是直接腰斩。尽管理想在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52.9%,共计交付8.04万辆新车,但要完成目标仍显艰难。前四个月总计交付10.62万辆,只完成了下调后目标的20%。

MEGA车型的失败对理想的销量影响尤为明显。理想目前依赖L7、L8和L9三款车型支撑销量。虽然5月销量突破3万辆,但前五个月总销量约14.1万辆,距离年度目标仍有很大差距。理想L6车型的推出,定价较低,起售价24.98万元,五一期间的限时优惠更是吸引了大量订单,成为理想打赢价格战的希望。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256.3亿元,同比增长36.4%,但净利润仅为5.926亿元,同比下降36.26%。尽管销售毛利率仍较高,但净利率从去年的4.97%下降至2.31%。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让投资者对理想的未来感到担忧。

市场分析指出,高端车型表现不佳和价格战是理想净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MEGA的低迷销量和价格战导致的利润压缩,显然影响了理想的盈利能力。尽管理想曾以22.20%的销售毛利率领先于特斯拉和比亚迪,但在最新财报中,其毛利率被比亚迪反超。

理想汽车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市场的高度评价和剧烈动荡,这显示出公司在应对市场变化和内部管理上需要更多的稳健和长远规划。虽然李想敢于纠错,显示出对变革的坚定决心,但频繁的调整也让投资者和员工对公司的前景产生疑虑。理想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重新找回优势,还有待观察。

本文由chatgpt根据互联网公开信息生成,如有侵权,请联系025-58595966删除。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